立冬 他们老去时,我们远去

 

“哎,老妈家那边降温没有没供暖呀今天立冬啊有没有包饺子......?”他们老去时我们远去去不我...


“哎,老妈
家那边降温没
有没供暖呀
今天立冬啊有没有包饺子
......?”
他 们 老 去 时
我 们 远 去
去不我留者,年也。
不可得而再事者,亲也。


《壹》曾点老了,他鼓瑟高歌的灵魂被困在一具老年人的身体里,失眠,发胖,行动迟缓。武城的寒冬如约到来,夜半,历山背后刮起萧瑟的北风,风刮进人的骨头缝,只要一夜,野草就和庄稼一起枯黄。

年轻时曾点像一阵无拘无束的风。“这小子是个狂士”,他的老师孔子在听闻他给人吊丧,却倚门唱歌之后这样说。但现在,就算坐在温暖的火塘边,他也很少像普通老人那样唾沫横飞说当年,引得小辈们鼓掌叫好。他没有。火塘边空空荡荡。妻子在对面佝偻着打瞌睡,他们唯一的儿子曾参远在千里之外,今年是他离家求学的第十年。

快下雪了,明天要给屋顶加盖稻草、炖一锅汤、用泥土填满窗缝,曾点在模糊地盘算这些的空当里,忽然清楚地想起儿子十四岁做的一首琴歌。他的记性不行了,但也许是窗外的寒风声,让这首歌总在他脑海里盘旋着。雨雪霏霏,梁山之下。

朴遫其凝,皓其郊野。

凛其寒矣,曷藏曷御。

亲庭孔邈,孰为温者?

殆不能此处,归途无所。

殆不能此处,曷其疾去

他第一次听见曾参弹着七弦琴唱这首歌时,儿子刚从梁山耕作回来,绵延十几天的雨雪冻得他裸露的手脚又红又肿。曾点站在门外听了一会,那句“亲庭孔邈,孰为温者”,令他心里像针刺了一下。

双亲住在遥远的地方,谁来温暖他们呢?孩子在风雪里这样想。

曾点忘了自己最后有没有进门。偶尔他反省自己也许是个不合格的父亲,他急躁、恨铁不成钢,甚至为了曾参锄断瓜根这种小事差点打死他。他没想出个结果来,孩子已经离开家,读书去了,他漫无目的地等着,然后他老了,最后由时间来告诉他,不是的,每个做父母的人都把孩子珍藏在心里,哪怕只是他十来岁时候做的一首小歌。

但,当时他究竟有没有夸儿子一句呢?

有还是没有呢。

老人睡着了。

《贰》

曾参没法回家。这年冬天他二十六岁,像所有离开家乡辛苦打拼的年轻人一样,曾参正在经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刻。

这是鲁哀公十五年。四年前,曾参跟随孔子回到了鲁国,半生周游列国,孔子最后试图将政治理想托付给父母之邦。未曾预料,迎接他的却是一连串打击。

返鲁第二年,儿子孔鲤病亡。第三年,大弟子颜回病亡,数年前,与颜回并列的子骞死于周游列国的途中。被寄希望于传承孔子衣钵的年轻人,一个个离开这个世界。

“天丧予!”孔子说,然后是长久的沉默。

不久后,鲁国的西郊,人们猎获一只奇异的野兽,形如马,尾如牛,背部长着五彩毛纹。带着惊诧和畏惧人们请来了孔子,他惊愕道:“这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啊!”

年老的哲人终于为之痛哭:“麒麟何以误入网罗呢,冥冥之中,吾道将要山穷水尽了吗?”

这一年他停止了《春秋》的写作,向命运彻底地放下笔来,然而命运并没有休战,第二年,爱徒子路惨死于卫国的内乱。

曾参守在夫子身后,夫子的背影像深秋的树木一样瘦削下去。

曾参不出色,他甚至没有继承父亲那高蹈洒脱的风度。事实上,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参也鲁”,笨笨的。不显山、不露水,在孔门中默默坚持了十年的曾参,却成为了老师最后交托的对象。

病中的孔子亲自向他讲授《礼记》中的章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曾参恭谨地记录着,他明白这是夫子一生智慧最后的闪耀。这个自言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青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担。这份重量,在孔子将孙子孔伋托付给他的时候达到了顶点。

史载,孔子没后,孔伋师从曾参。

这些哲人,历史留下他们精辟浩渺的思想,却吝于给他们一生中的重要时刻一个镜头。无法想象年老的哲人怀着怎样的心情将遗孤托付。而曾参,在肃然承当起一个孩子的一生之余,是否会想起家中有一个和夫子一样垂垂老矣的父亲,而作为独子的他,却已十年未归。

那时,父亲曾点已隐迹于历史,像普通老人那样在历山脚下度过最后的岁月,距他去世还有五年。而他的孩子在遥远的都城中,背负着师门的沉重责任,也许同时怀着思亲的忧虑,像十四岁时那样做了一首琴歌。

躬耕操。

“我欲仁,违离二亲,

自我不见,于今十春。

心虽不去,情不亲。

归耕乎!

休历山之下,有良田,参来其谁耘。

归耕乎!

去不我留者,年也。

不可得而再事者,亲也。

归耕乎!

休耘稆足以待丰年也,禾黍足以奉吾亲也,

乐道足以富吾仁也。

归耕乎!

休如是,夫岂食吾贫也。”

这琴歌的文辞平易,无需读解。更重要的是,每个离乡的游子都能一瞬间理解他的心情。

无论你是坐在清晨散发着消毒水气味的高层写字楼里看见这段话,抑或是高速奔驰、人声杂乱的晚高峰地铁里。“我欲仁,违离二亲。”曾参老实地这样说,这种口吻,像极了车厢一角那个低着头,鞋面上沾着灰,轻声讲电话的中年男人。

邻座的小姑娘在手机屏幕上敲敲点点,你侧过一点头,看见微信左上角的白色昵称写着“老妈”。你盯着她一晃一晃的高跟鞋,不知道老妈是在等她回去晚饭,还是在某座城市遥远的家里,一个人对着哇啦哇啦的电视和两个菜。

反正你的手机里也有这么一个千里之外的老妈。

好几次,许愿要回家,又落空了。车票都买好了,又加班了。

曾参也变成了这样的儿子,他只能在琴歌里归耕。第二年,老师孔子去世,守墓三年的学生中当然有曾参的身影,同时,二十七岁的他成为了孔伋的夫子,开始整理孔子的思想、言论和未竟之作。流传于后世的《大学》、《孝经》被认为经过了他的编辑和补充,最终改定成篇。孔门之中,属于曾子的时代开始了。

而属于父亲曾点的时间却不多了,他逝世于鲁哀公二十年,也就是曾子结束为孔子守丧的一年之后。

“曾子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

《尸子》中这样记载。

《叁》

现代社会已经降低了亲情中不必要的粘度。那些在古人看来也许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在不远游。子承父志。之类。

身为子女承当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上一代人的期待。我们平和地规劝着父母,也以此自我警醒:等到老了,仍要拥有人生,读书社交买包包,有钱的周游世界,没钱大不了公园遛弯。就连习惯于高唱“常回家看看”的公益广告,最近几年也学会了谨慎挑选角度,尽量不令人联想到道德绑架——生活是自己的,老了仍然是,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有十万句道理。

但这十万句道理也无法抵御牵挂,当你所在的城市温度骤降,而你一个人从地铁站走回住所时,很想摸出手机打个电话:诶,妈,家那边冷了吧,阿有供暖?今天立冬阿有吃饺子?

“亲庭孔邈,孰为温者?”

这和十四岁的曾参所唱的,没什么不同。
立  冬


今日立冬,水始冰,地始冻
无论在家或在外
都别忘记吃顿饺子
我们可以和亲人彼此温暖
也可以各自充满热爱地过活
关于我们
“朔州爱吧婚介”
专注于单身汪的脱单问题!
本土最靠谱,最放心、最值得信赖的婚介.
咨询热线:0349-6677889    红娘电话微信:18034963883


    关注 爱吧婚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