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品赏365》第72篇·见利思义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论语品赏·里仁篇第四【原文】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只是依据自己的私利来行事,会招致许多怨恨。”
【品赏】
“放”(fǎng),通“仿”,仿照、依照、依据,引申为一味追求。“利”,私利。只为追求个人私利而行动,必然招致更多的怨恨。三国志游戏里也有类似的台词:“放于利而行,必孤。”男孩子大都喜欢这个游戏,有趣而幽默。
“义”与“利”,始终是我国传统哲学中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大命题。孔子讲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见利思义”,将“义”的重要程度置于“利”之上。所以,孔子还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这里引申,最终启发了墨家思想,墨子提出了“贵义”“尚利”的辩证统一的义利观,倡导世人“见利思义而行”。
人并非不能逐利,符合道义之利,孔子也赞同“虽执鞭而求之”。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的《国语》中借贤臣芮良夫之口讲:“夫利,百物之所生,天地之所载,而有专之,其害多矣。”财利是世间万物所生,为天地所载,理所当然人人都该分享,如果谁想专享,就会遭来祸害。如果人人都秉持这种不敢耍特权谋私利、不愿搞独吞专自享的做人做事原则,那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儒家倡导世人重义轻利,认为人要是一味追逐和计较利,就容易出问题。著名作家王蒙在《天下归仁》中认为,子所曰的这段话,其针对性更像是对于君子、臣僚、君王的忠告,也许孔子讲的是一国一邦之利,君王朝廷之利,权力系统之利,而不是万民百姓之利;也许讲的是放弃教化引领,放弃仁德精神的培育,只剩下了利,反而会混乱多怨,不得安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不让物欲再大肆横流、私欲再恶意膨胀,讲一讲唯利是图、唯利是瞻的危害,正当其时,大有必要。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关注 365家长智慧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