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延读:人之五德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姓陈,名亢,又字子元,少孔子四十岁。可能是孔子的学生。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和理财。

这一句中的“闻其政”,有人解释为得到政治的信息,“求之与?抑与之与?”紧接着解释为自己获得信息还是别人来告诉的。余窃以为太过牵强,还是来看南师的奇思妙想吧。
【南怀瑾讲】这一段是说有一天子禽问子贡的话,如果把它改编作话剧,那一定是一场很滑稽、很有趣,令人莞尔的戏。好像是子禽悄悄地扯了子贡的袖子,把他拉到门边,避开了孔子的视线,然后压低嗓门轻轻的问道:“喂!子贡!我问你,我们这位老师,到了每一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的政治,他是想官做,还是想提供人家一点什么意见,使这些国家富强起来?”子贡答得很妙!他说:“我们的老师是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老弟,夫子不是像你们这一般思想,对于一件事情总把人家推开,自己抢过来干的。他是谦让给人家,实在推不开了,才勉强出来自己做的。假如你认为老师是为了求官做,也恐怕与一般人的求官、求职、求功名的路线两样吧?”可见他没有作正面的答复,只把反面的道理告诉子禽,等于对年轻后进同学的一种教育方法,这方法是启发式的,不作正面解答,要受教的人自己去思考判断。

子贡所讲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是讲孔子的修养,是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大成,他有了这样高深的修养,所以他的目的,就是我国古代的“淑世主义”,他具有救世救人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他的千秋大业。千秋大业就是学问思想,千秋事业在当时是很寂寞的,例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等等,在当时并未受人重视,可是德及万世,名震千古。孔子这种千秋事业是要集中国文化、思想、精神之大成,认清楚自己的任务,牺牲现实的荣华,才能够做到。所以子贡对子禽说,你问到老师究竟为什么来着?你看看老师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一定要认为他对政治有野心,有要求的话,恐怕他所要求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延读】根据南师讲解,结合【辜鸿铭】和【傅佩荣】两位先生的解释,个人理解以及【百度】资料,下面对五德及其培养方式进行一个总结。

1、什么是人之五德?

人之五德就是:温、良、恭、俭、让。

温:温和、平和;和蔼可亲;温柔敦厚而不愚。

良:善良、道德;心无旁骛;广博易良而不奢。

恭:恭敬、严肃;诚挚热心;恭俭庄敬而不烦。

俭:节约、自制;谦逊端庄;恭俭庄敬而不烦。

让:谦让、谦退;彬彬有礼;疏通知远而不诬;洁静精微而不贼;属辞比事而不乱。

2、如何培养人之五德?

真正的人之五德,需要深入学习《大六艺》,才能养成。大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通过《诗》教,培养“温”德。

通过《乐》教,培养“良”德。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通过《礼》教,培养“恭”德和“俭”德。

通过《书》教、《易》教、《春秋》教,培养“让”德。

3、什么是真正的“人之五德”?

培养人之五德,要辩证的培养,不能太过了,过犹不及。

温:既要和蔼可亲,又食人间烟火。不能培养成书呆子、与世隔绝的人。

良:既要胸怀宽广、与人为善,又要量入为出、拒绝浪费。不能培养成败家子。

恭:既要诚挚热心、恭敬有加,又要灵活多变,避免繁文缛节。不能培养成迂腐的人。

俭:既要节约自制,又要满足需要,不能太过了,做表面文章。不能培养成叫花子心态。

让:言宜慢,没把握的不说;心宜善,不做亏心事;志存高远、救世救人、德及万世。

历史可以学习的“五德”之人:尧舜禹、伊尹、周公、管仲、孔子等。
【附录】《礼记·经解》

【原文】

《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矣;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矣。”

【译文】

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就可以知道它的教化程度了。那里人民的为人,如果辞气温柔,性情敦厚,那是《诗》教化的结果;如果通达政事,远知古事,那是《书》教化的结果;如果心胸宽广,和易善良,那是《乐》教化的结果;如果安详沉静,推测精微,那是《易》教化的结果;如果谦恭节俭,庄重诚敬,那是《礼》教化的结果;如果善于连属文辞,排比史事,那是《春秋》教化的结果。同时《诗》教的不足在于愚暗不明,《书》教的不足在于夸张不实,《乐》教的不足在于奢侈铺张,《易》教的不足在于过于精微细密,《礼》教的不足在于烦苛琐细,《春秋》教的不足在于乱加褒贬。如果为人能做到温柔敦厚又不愚暗不明,那就是深于《诗》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通达知远又不言过其实,那就是深于《书》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宽广博大平易善良又不奢侈铺张,那就是深于《乐》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沉静精微又不过于精微细密,那就是深于《易》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恭俭庄敬又不烦琐苛细,那就是深于《礼》教的人了;如果能做到善于属辞比事又不乱加褒贬,那就是深于《春秋》教的人了。”


    关注 立心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