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学段子”才受学生欢迎?

 

老师,您的课堂有多少90、95、00后?他们说话的时候,是不是常常引用网络用语、热门事件、搞笑段子?听到这些...

老师,您的课堂有多少90、95、00后?他们说话的时候,是不是常常引用网络用语、热门事件、搞笑段子?听到这些,您是哭笑不得、摸不着头脑还是见招拆招、“段”接不暇?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生活深深影响了90后、95后、00后们的生活,他们早已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网络中娱乐的方式和内容,尤其是“段子”则广受追捧,其影响乃至延伸进学校和学习的课堂。

老师上课讲“段子”会带来怎样的教学效益?

“让课堂氛围一直‘嗨’下去,让学生没心思上网,没时间私语。”

“形式被拒绝,思想就无从谈起。你虽炼好内容,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已经不适合95后了,天生丽质的小姑娘拍照不也要用美颜相机吗?”

“95后的思维更敏锐,思想更碎片,要想长时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就要对知识进行包装。”

前一段时间,一篇名为《95后大学生思想更碎片,教师上课讲“段子”吸引注意》的稿子让很多老师看了都觉得感同身受。而上面的几句话,就是出自报道中老师的观点。

所谓段子式课堂,是指借鉴了相声、小品等曲艺节目的表现手法,教师在专业课堂的教学中融入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如同曲艺演员吸引台下观众注意力一样,赢得学生们的“抬头率”。

报道称,这一观点得到了数据的佐证。

美国调研公司Sparks&Honey的一份题为《遭遇z一代:忘掉关于千禧一代的一切》报告就指出,95后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8秒钟,他们的大脑已经进化至能够更快速地处理信息,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更大程度的心智挑战。

虽然不是所有老师面对的都是大学生,但中小学生更是社会的新生代,所以如何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肯定也是中小学老师关注的问题之一。

那么,教师该如何运用好段子呢?



要与知识建立良好的关联性,避免“段”不“达”意

比如,一位新东方英语老师的经典段子:大家看电影来练听力是很好的。一般我建议大家看一些老的对话比较多的片子。有多老呢,比如《罗马假日》。还老的片子就不用看了。上一个班有位同学跟我说他在看更老的片子。我问是什么。他说:《卓别林》。我的天啊!请问这个片子有没有声音啊?用无声电影练听力?这哥们真刁!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浙江大学苏德矿老师的微积分是浙大最难抢的课程之一。他最能抓住学生的,是他总能用各种有趣的生活哲学,来解释晦涩难懂的高数定义。讲到“一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时,苏德矿这样解释:“就像最近天突然热起来,你要脱减衣服。脱到怎样合适呢?一件一件脱,脱到不热了为止。复合函数也一样,一层一层求导,直到内函数的导数有公式,就成了。”

把握段子的尺度,避免课堂庸俗化

在某校的毕业典礼致辞中,有老师这样说道:“船舶专业的可以继续搞船;船电专业的可以专心搞电;轮机专业的可以专心搞基。”

此句一出,立即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其中不乏批评意见,认为“尺度”有点大了。


机智应对学生的起哄、调侃

有一位语文老师叫周艳,有一次上《故宫博物院》。她先问学生“世界有哪四大宫殿”。有个男生大叫:“子宫!”教室里一片笑声。很显然这个答案是胡说八道的,而且可能是故意扰乱课堂,哗众取宠。

如果遇到没经验的老师可能会把这个学生大骂一顿,如果那样,课就无法继续上了。周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周老师走到这个男生面前,笑眯眯地说:“其实,你答得真好!”同学们有些惊讶。周老师继续说:“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

“你们看,周老师的处理多好!真正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就是教学机智。”

“段子”虽好,但不要过量

对于“段子式”课堂,不少老师、网友表示担忧:

“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段子,是否会影响实际授课质量,让学生”丢西瓜捡芝麻“,听个热闹,得不偿失?”

“让课堂氛围一直‘嗨’下去,让学生没心思上网,没时间私语,这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比较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段子’的量应当适度为止,否则就会把课堂变成了娱乐天地,不仅学生会逐渐产生‘兴奋疲劳’,教师的‘角色’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小编语:特级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一名教师,把课上好是最最基本的条件,也是立身之本。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学生上你的课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盼着第二天听你的课。”而正确运用“段子”就有助于打造这样的魅力课堂!

文章整理自网络。

版权声明: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扫码关注我们,收获更多惊喜!

“未来老师”投稿邮箱:xieshizhuzhang@163.com


    关注 未来老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