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学专题陈桥驿---兰亭及其历史文献

 

兰亭因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谢安、谢万等四十二人修禊于此而著名,成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名胜古迹。兰亭建于...





兰亭因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谢安、谢万等四十二人修禊于此而著名,成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名胜古迹。兰亭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记载。清于敏中认为:“或云兰亭非右军始,旧有兰亭即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遂名于天下。”[1]这当然仅是一种猜测的话。兰亭位于何处,历史上记载也不明确。按照王羲之《诗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话可以作两种解释,一种是兰亭在会稽郡、山阴县,另一种是兰亭在会稽山北。对于兰亭的地理位置,这两种解释都是对的,但都不够明确。《水经·渐江水注》比《诗序》要说得明白些:“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说明亭在天柱山附近的鉴湖湖口。天柱山是会稽山尾闾的一个山峰,其位置至今仍然明确,但附近的鉴湖湖口,由于鉴湖早已湮废,却已经无法确定了。在王羲之等修禊以后,兰亭的位置接着就开始迁移。《渐江水注》说:“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说明有晋一代,兰亭从湖口迁到湖中,又从湖中迁到天柱山山顶。而晋代以后,兰亭又数经播迁。《寰宇记》卷九十六引顾野王《舆地志》云:“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所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兰渚是鉴湖中的一个小岛,则南北朝梁、陈间兰亭又迁回湖中。此说既为《寰宇记》所引,说明直到宋初,兰亭大概仍在湖中。但北宋元丰年代的华镇却说:“山阴天章寺,即逸少修禊之地,有鹅池、墨池,引溪流注。”[2]这样,兰亭又从鉴湖中的兰渚移到了天章寺。天章寺在何处?南宋吕祖谦对此寺方位里程有详细记载。他于淳熙元年(1174)从金华取道诸暨到绍兴,在枫桥至绍兴道上经过天章寺和附近的兰亭。他说:“十里含晖桥亭,天章寺路口也,遂穿松径至寺,晋王羲之之兰亭[3]。”吕祖谦所记的道路里程十分明白,天章寺路口,当在今新桥头稍北[4],这与上述天柱山及兰渚全不相涉,天柱山在鉴湖湖边,兰渚在湖中,而天章寺故址,即在鉴湖全盛时期也绝不濒湖。这就是清全祖望所说的:“自刘宋至赵宋,其兴废不知又几度,顾不可考,若以天柱山之道案之,其去今亭三十里。”[5]这是兰亭其址的又一次大变。从南宋以至元末,兰亭都在天章寺,但这个天章寺和兰亭在元末均焚于火[6]。直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绍兴知府沈●又在故天章寺以北择地重建[7]。此次重建,实际上已非宋代故址,据明末人张岱云:“因其地有池,乃构亭其上,●石为沟,引田水灌入,摹仿曲水流觞,尤为儿戏。”[8]故兰亭其址至此又一变。沈  重建兰亭后,以后虽历经重修,但亭址从此再没有变迁了。再次重修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奉敕重修”,规模较大。据嘉庆《山阴县志》卷七所记:“有御书《兰亭序》,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三十七年复御书‘兰亭’二大字悬之,其前疏为曲水,后为右军祠,密室回廊,清流碧沼,入门架以小桥,翠竹千竿环绕左右。”这就是今兰亭的整个结构布局。

自从永和九年兰亭修禊以后,兰亭成为海内闻名的胜地,慕名而至的文人雅士不可胜计,他们有的饮酒赋诗,有的乘兴撰文,也有的即景作画。除了数量巨大的诗篇本文不能一一叙述外,长期以来记载兰亭的历史文献,主要是文章和图画,为数亦甚可观。这些资料对今日研究兰亭及其变迁过程都有重要的价值,在这里稍加考证介绍。

在所有记载兰亭的文章里,首先当然是王羲之的《兰亭诗序》。此文题目各书很有差异,《通典》卷十八及《舆地广记》卷二十二均作《曲水序》,《会稽掇英总集》卷三及嘉泰《会稽志》卷二十均作《上巳日会兰亭曲水诗并序》,《方舆胜览》卷六作《兰亭序》,此外并收入于《全晋文》卷二十六,《全晋诗》卷五,《古今游名山记》卷十及历修《浙江通志》、《绍兴府志》、《山阴县志》等等,文题纷歧,作《兰亭集序》、《兰亭修禊序》、《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临河记》、《兰亭记》等等,不胜枚举。永和兰亭之会,事见《晋书》卷五十《王羲之传》,与会者赋诗多首而王文为之序,全文三百二十五字,相传由王羲之亲笔书写,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作品,历来传说与考证甚多,说法也很纷歧[9]。原书久佚,今日仅有唐人临摹本流传,著名的如欧阳询的《定武本》(旧题《定武兰亭肥本》),1917年有正书局影印的《兰亭集序》即是此本。又有清乾隆帝搜集的《兰亭八柱帖》,1973年上海书画社影印出版的《唐人摹兰亭墨迹三种》,即是《八柱帖》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种传为《冯承素摹本》,亦即历来所称的《神龙本》,论者以为与真迹最为接近,因而久负盛名。1964年北京出版社汇集故宫博物院所藏历代临摹《兰亭序》的著名墨迹,影印出版《兰亭墨迹汇编》,已经集其大成。各本中,“每览昔人”及“后之览者”。二“览”字均书作“揽”,可能是王避其曾祖讳“王览”[10]之故,则原书为王亲笔,尚有端倪可索。

永和之会共赋诗三十七首(其中四言十四首,五言二十三首),除王撰《诗序》外,尚有孙绰(兴公)撰的《兰亭诗后序》一篇,全文共二百字,作为三十七首诗的跋尾。孙绰也是一代名流,事迹附见于《晋书》六十五《孙楚传》。



北宋华镇所撰的《兰亭记》(已佚),是晋代以后记载兰亭的一篇重要文章。嘉泰《会稽志》卷十王右军墨池及右军鹅池二条均引及《华镇记》,康熙《绍兴府志(王志)》卷八墨池条及乾隆《绍兴府志》卷七十二兰亭条均引《华镇记》云:“山阴天章寺,即逸少修禊之地,有鹅池、墨池,引溪流相注,……”《嘉泰志》、《康熙志》及《乾隆志》引《华镇考古》[11]甚多,但此处所引均作《华镇记》,知非《考古》甚明,又康、乾二志所引文字有《嘉泰志》所末引及者,故知康、乾二志并非从《嘉泰志》转抄而来,则此《兰亭记》在清初犹得见。华镇《兰亭记》是目前所知提出兰亭在天章寺的第一篇文章,因而值得重视。华字安仁,会稽人,元丰二年进士,宝庆《会稽续志》卷五有传。

元代有关兰亭的文章主要只有戴表元的《游兰亭诗序》,收入于《剡源集》卷十。清全祖望考证此文说:“至元甲午,东平王俣按越,以为是乃永和修禊之地,……遂修曲水故事,人探一韵,剡源戴氏为作《游兰亭序》者也。”[12]故知此文撰于至元元年(1264),戴氏所记兰亭已在天章寺。

在明人所撰的兰亭文字中,最重要的是文徵明的《兰亭记》,收入于《甫田集》卷十九。此文系记载知府沈●重修兰亭经过,沈修兰亭虽然也在天章寺附近,但实际上已在宋、元兰亭故址以北,即今兰亭亭址。以后袁宏道所撰的《兰亭》(收入于《梨云馆类定袁中郎先生全集》卷四),即是沈修兰亭,袁氏记此地景物甚详,沈修兰亭的结构布局以及附近的山川景物,在他笔下显得纤介无遗。

明末人张岱(宗子)于康熙十二年(1673)所撰的《古兰亭辩》(收入于《琅嬛文集》卷三)及清人全祖望所撰的《宋兰亭石柱铭》(收入于《鲒琦亭集》卷二十四),是考证兰亭故址迁移的两篇重要文章。张氏曾于万历癸丑(1613)游兰亭,而康熙癸丑又在兰亭撰写此文,他对兰亭的沧桑经历是相当熟悉的。这时期也正是今兰亭大加修葺的时期,除了张氏的《癸丑兰亭修禊檄》记及此事外,尚有许弘勋的《重修兰亭序》、姜希辙的《重建兰亭碑记》(均收入于康熙《绍兴府志》卷九)以及唐●的《重建兰亭记》(收人于雍正《山阴县志》卷六)等,这些虽然都是应酬文字,但对了解当时修理情况,仍有一定价值。

历来纂修的《兰亭志》约有三种,明张廷宰纂的《兰亭游览志》仅见乾隆《绍兴府志》卷七十七著录,自来绝不见他书引及,足见传本极稀而缺佚已久。王复礼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纂成的《兰亭志》至今尚有刊本,但书仅一卷,内容寥落,价值不大。吴高增于乾隆十六年(1751)纂辑的《兰亭志》至今仍存(凝秀堂刊本),书共十一卷(卷首一卷),内容颇为完整。此书卷三《量程》云:“辛未之春,高增奉郡伯檄,委绘越州各图景,并查名山胜迹,爰偕陆子辛崖,出常禧门登舟。……不觉身至兰亭矣。”故知此书之纂,事前曾经实地考察,值得推许。吴字敬斋,是当时山阴县的训导,他并且还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兰亭秋禊中写了诗序(收入于乾隆《兰亭志》卷十)。此外,浙江巡抚阮元在嘉庆二年(1797)也到兰亭秋禊,写了诗序(收入于《定香亭笔谈》卷三)。

除了上述记载兰亭的文章以外,历来还有许多画家,他们到兰亭游览,并把兰亭的秀丽风景绘入他们的图画。兰亭既然在东晋已经出名,画家在兰亭绘画作画的也必定早有其人。但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幅《兰亭修禊图》(或作《兰亭觞咏图》却是北宋名画家李龙眠(公麟)的作品。明宋濂《兰亭觞咏图记》云:“《兰亭觞咏图》一卷,相传为唐(案当是“宋”之误)李公麟所画,……余见此卷于友人家,因借归记其事如左。”[13]《箓竹堂书目》卷五著录的可能就是此图,则此图明时尚得见。北宋流传的另一幅兰亭图是薛绍彭的兰亭砚。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卷二第二三八——二三九页间插页上有此砚拓本。薛是元祐前后人,事迹附见于《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

元人作品以汪华玉所藏有虞集题字的《兰亭图》为代表。此图早佚,仅留虞集题字云:“共披会稽图,山水盛纷纷,众贤坐水次,飞觞泛沄沄,夷旷各有趣,高闲知右军。”[14]则图的内容是永和之会。


明绘《兰亭图》见于著录的较多。明初曾由朝廷主持绘制了《流觞曲水图》,以明太祖的名义撰记,此图,清乾隆间蒋士铨尚见。蒋云:“洪武间,奉敕写修禊图,凡四十二人,坐者、立者、行吟者,皆徜徉台榭间。”[15],文徵明也绘有《兰亭图》,据乾隆《兰亭志》卷二所云:“而世所临摹,皆文徵明本。”说明文画还是后世临摹的范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明刊《兰亭图记》一卷,其书合遗墨共一册,系明释觉显所辑,其所搜集大都是明人作品。万历《绍兴府志》卷九刊有《兰亭修禊图》及《重修兰亭图》各一幅,由于万历府志刊本流传还较多,所以这两幅《兰亭图》是今天最容易见到的明人作品。

清人绘制的《兰亭图》甚多,例如陆辛崖绘的《复古曲水图》、《古兰亭图》及《今兰亭图》[16],丁、阙二人绘的《续兰亭饮禊图》[17],奚铁生绘的《兰亭秋禊图》[18]等。此外,康熙、乾隆府志及康熙、雍正、嘉庆诸《山阴县志》也均插有《兰亭图》多幅。清绘《兰亭图》大部分都仍然存在。

兰亭的图画与历来记载兰亭的文字一样,都有助于我们对兰亭这个名胜古迹的研究。历代文人的撰述,为我们研究兰亭的播迁兴废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图画往往是各个时代画家在兰亭的现场写生,它对我们研究历代兰亭的亭榭结构和园林布局具有重要价值。

注释:

[1]《浙程备览》,绍兴府。

[2]《兰亭记》嘉泰《会稽志》卷十。

[3]《入越记》,《东莱文集》本。

[4]陈桥驿:《古代绍兴地区天然森林的破坏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地理学报》31卷第2期,第139页,1965年6月。

[5][12]《宋兰亭石柱铭》,《鲒琦亭集》卷二十四。

[6][8]明张岱:《古兰亭辩》,《琅●文集》卷三。

[7]明文徵明:《兰亭记》,《甫田集》卷十九。

[9]参阅《兰亭论辩》,文物出版社,1977年第1版。

[10]据《晋书》卷三十三《王览传》,王正是王览之子;又据《晋书》卷五十《王羲之传》,王正是王羲之之祖。

[11]指华镇撰《会稽考古集》。

[13]明何镗《古今游名山记》卷十下

[14][17]乾隆《绍兴府志》卷七十二。

[15]《后述兰亭图跋》,《忠雅堂文集》卷十。

[16]均见乾隆《兰亭志》卷二。

[18]《定香亭笔谈》卷三。绘者奚罔,字纯章,自号铁生,杭州人,终身不与试,少年时即以善画著名。

——原载《绍兴师专学报》1985年第4期


    关注 兰亭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