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从屋檐下开始

 

作为孩子,必须尝试原谅父母在我们身上犯下的错,把这种原谅作为我们心理成熟的自觉行为。...



追忆

忽然想起一篇2008年写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2008年7月11日,昆明当地的报纸几乎都报道了同一条新闻:昭宗水库无头尸案告破。犯罪嫌疑人钱成川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其交待他共制造了四起命案,起因竟然是年少时撞见母亲偷情,被母亲暴打的创痛记忆。无独有偶,7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里有一篇名《原谅我们的父母吧》的文章里说到,不管小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言语、神情,曾经给我们带来过多大伤害,我们应该尝试着原谅父母,毕竟原谅父母是我们走向成熟与独立的必经之路。钱成川成长岁月中曾一直试图靠佛经和圣经平静自己,找到救赎。可是,均以失败告终。由此,我想到了,屋檐下的和谐是何等重要啊!

“任何对自己不满意的人,随时都准备好了进行报复”,尼采的这句话点破了偏见潜在的破坏性动机,这也正是钱成川的每一次犯罪动机。钱成川从10岁撞见母亲偷情开始,在他稚嫩的心灵中便产生了习得性偏见——行为不检点的人必须接受惩罚。一个心理伤害无限制地蚕食着钱成川,他后来所犯的命案应对了社会心理学中的“替罪羊理论”。他心灵成长的致命挫折激发了偏见,无意中撞上的“替罪羊”正成了他敌意和挫折的发泄点。只是,这都是以生命作为他发泄敌意的代价。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在论及“偏见”时说:“偏见一旦为自己找到理由,它就会从容不迫。”是啊,当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正好撞到了钱成川偏见的枪口上时,他就会情绪失控,进而伤害“替罪羊”。钱成川尝试着从佛经和圣经中找到救赎,可是无济于事。他现在被羁押了,他能原谅他的母亲吗?

民间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生来会打洞。”榜样的力量无可否认,由此我们会想到一句话更加关联的话,就是当孩子犯错时,其他人会质问“你们这父母是怎么当的?”其实,做父母的真不容易,孩子生理和心理成长都需要操心,但这份操心是需要适当的干预机制,而不是强权专断地干涉,干预机制中可透着十足的技术含量。从该案例上可看出,消除孩子偏见,父母千万不能在孩子认知上培养坏土壤,让孩子养成攻击性强的偏见。



(配图源于网络)

作为孩子,必须尝试原谅父母在我们身上犯下的错,把这种原谅作为我们心理成熟的自觉行为。电视剧《金婚》里,有好多情节就很深刻地着笔于此。佟多多与母亲针尖对麦芒的矛盾,每一次佟多多都拿着一个偏见而又错误的认知,制造一些所谓的不配合事件、麻烦事件来报复母亲,其实,在她秉持“自己是家里的多余人”这一偏见时,伤害了母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深深伤害了自己。

在看完伊朗电影《天堂里的颜色》时,伴随着珠泪而生的一个念头:希望盲童穆罕默德能在天堂里原谅和宽恕他的父亲。父亲在穆罕默德落水时犹豫着没及时去救,最后儿子随大水而去。相信父亲会用尽后半辈子自我救赎。

今晨,正在看书的我听到远处有声音不停歇斯底里地哭喊:“妈妈,妈妈……”当我循声望去,对面那栋楼里,一个小男孩哭哭啼啼站在窗口对着楼下的妈妈高喊。他的妈妈置之不理,就这样在孩子呼喊声中随其他人一起渐渐走远了。孩子没有唤回妈妈,哭喊声渐渐没有了。当我发呆一会儿之后再看,孩子已经从我视线内的那扇窗子消失了。如果那个孩子是被独自一人锁在家里,我希望他别害怕,别有极端的想法。如果他是因为惹妈妈生气被独自一人留在家里,希望他不会产生“不听话注定被严厉惩罚”的偏见认知。虽然和谐的确很难,可是和谐还是得从这样的屋檐下开始。



作者  景怡
农村和城市夹缝中求生的八零后。酷爱文艺,却因古板性格让文艺作品不够好玩。边学边写,善交流,期待笔耕不辍。

景怡心斋
jingyixinzhai_222
非职业文艺生活家园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陶庵梦忆》


读者交流QQ群:261948387

编辑微信:jingyi194796

投稿邮箱:184213359@qq.com


    关注 景怡心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