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马德琳|赤道以南(一)

 

2014年3月底,内罗毕的天空低沉,预示着这个赤道国家的雨季来临。...

2014年3月底,内罗毕的天空低沉,预示着这个赤道国家的雨季来临。

肯尼亚的一年分为两个季度,由雨水划分。几周前我在这个国家唯一的“高速”公路上坐车驰行,还曾对着被骄阳晒透的远山发呆,山谷里牛群踩出的热浪涌到我们的车轮底下,从后视镜里可以看到它们骑尘而去的身影。但是好像在没人注意的时候,挟裹着丰沛雨水和愤怒雷暴的黄昏就来了。天色红得像个过熟的橙子,先是让我们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再用雨过天晴的植物气味将我们唤醒。

在这种旱季将去、雨季将临的过渡期,我抱着盲目的乐观和凭借无知获得的勇气从内陆城市内罗毕只身出发,向南方的海边去。巴士上只有我一个亚洲脸,偶尔有一些金发背包客上落,大部分是本地人,分不清是回家还是出差,一路无话。倒是在中途一个休息站的餐厅里,我和一个从海边去内陆的中年男人拼桌吃饭,他告诉我印度洋很美,但要抓紧时间,因为雨季快来了,又问我内罗毕如何,我说每天在堵塞的交通里耗费半天光阴,还要打起精神提防车窗外的窃贼。最后巴士鸣笛,催促旅人启程,于是我们互相腼腆地祝对方一路顺利,各奔前程。
又过了四五个小时单调的车程,在看倦荒野、仙人掌、斑马之前,天色暗了。巴士里亮起奇怪的荧光灯,像一个马戏团缓缓融入一堆蠕动的车流,于是我知道我回到城市,接近终点蒙巴萨了。蒙巴萨是肯尼亚第二大城市、最主要的港口。出行前,很多人告诉我信奉伊斯兰教为主的蒙巴萨和天主教氛围浓厚的内罗毕风情迥异,后来我也常从沿海居民的口中听他们自豪地谈论与都市人的区别,但很显然,两个地方的交通在恶劣程度上出奇一致,而对准时的无视也跨越了宗教和部落的隔阂,成为这里随处可遇的信条。

巴士毫无差池地延误,手机电量在流失,大概是无聊的途中刷了太久手机,话费也不足了。车窗外陷入长久的黑暗,蒙巴萨的路灯比我想象的更少。我知道自己一定错过去沙发主家的最后一班渡轮,他联系不上我大概也以为我是一个不靠谱的人,索性关了手机,在焦虑和无措的真空中沉淀到底。
大概是九点多的时候,巴士终于吱吱呀呀地停靠在终点,我不记得人群如何一哄而散,也不记得走进还算整洁的候车厅时是什么心情,大概一路上都在盘算如何联系上原本要收留我的朋友并向他道歉,以及如何在一个陌生城市尽快找到住处。

想起在内罗毕时我们被一再告诫夜间不要单独出门,我虽不清楚蒙巴萨的治安比起内罗毕如何,但彼时彼刻,对未知的恐惧让我觉得这座看不清面目的城市张开了深渊一般的口,疲惫的我似乎对每双探询的目光都回以戒备的瞪视。

我想也许最好的办法是先给朋友打个电话,幸好车站可以充电。十分钟像一个小时。但在按下开机键半分钟后,我意识到今晚可能谁也帮不了我。
- 未 完 -
图/文:枣儿窦
查看“福尔马德琳”往期文章
[b]> 如果,一个旅人

情书


    关注 介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