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商隐是一张被严重低估的文化IP

 

如果文化也有估值,那么李商隐就是一支被严重低估的股票。x26nbsp;天才有三种。一种是太阳,光芒万丈,直扑面门,才华横溢...

如果文化也有估值,那么李商隐就是一支被严重低估的股票。
天才有三种。


一种是太阳,光芒万丈,直扑面门,才华横溢,才气逼人,你能够直接感受他的炙热、光芒;

二种是灿烂星河,只有夜深人定的时候,一切思绪都尘埃落定之后,你才能感受到她的璀璨、温婉;

三种是黑洞,无论视力好坏、身处何方,你都无法用肉身感官察觉到她的存在。
 
诗仙李白是第一种,诗圣杜甫是第二种。

而李商隐则是第三种——

黑洞一般的存在,由于其密度太大,引力超大,其光芒都无法逃离,还引起周边的时空扭曲。
认识杜甫,我们花了55年。
而认识李商隐则需要1100年的时间。




只一个照面,李白的才气就打动了他一生的贵人——贺知章。

已经身居高位、年届八旬的贺知章,在长安的紫极宫第一次见到李白,三言五语就彻底征服了,并称李白为“谪仙人”。

第二天就把他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授李白“翰林供奉”。认识杜甫就没那么容易了。
杜甫是个官二代,在官场混的一般,与现在的官二代们不一样的地方,他还是个勤奋的自媒体人,借助诗歌笔砚小纸条,在官宦圈和文化圈里不停的跟人推杯换盏、互粉留言、点赞吹捧。但粉丝数非常可怜,是唐朝几十万自媒体公众号中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号。

所幸的是杜甫没有放弃写作,不求闻达,只问耕耘,能写作就是写作最好的回报,不得不佩服杜老头身上的这种特质!

杜甫死后的55年,有一个叫元稹的人,偶然发现了这个小破号。

他随手戳进去,连读几篇,不禁大吃一惊:神迹!这是神迹啊!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诗人啊!自此杜老头的作品才为世人所赏识,作品得以流传。

要认识李商隐就更不容易了。

他生前就已经名满天下,晚唐时期和历史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低。

其实不然,李商隐的天才,但无论是当时的农耕文明,还是其后的工业文明都无法全部理解。当时的人并不能全读懂,但又觉得很厉害,就干脆称之为“朦胧诗”,“朦胧”就是“不明觉厉”的祖师爷。

说白了,李商隐的文化境界太超前了,当时的技术无法全部解析,只有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到信息文明时代,才出现了能够解析和破译李商隐天才的技术。就如同黑洞一样,一直都在,人类感官无法感知,直到有一天我们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观测手段,才惊奇的发现黑洞的存在。
李商隐是高维文明
唐代的一流诗人,讲究的是诗画一体,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也是一首诗。

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完之后,立刻在头脑中呈现出一幅画面,一幅标准的中国山水画。同样,你看了这样一幅画之后,立刻在脑海里蹦出一首诗:“千山鸟飞绝…”这就是一流艺术家所追求的意境。再来感受一下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悠远的一幅画面,一幅二维画卷,是的,他们的诗是二维的。

超一流诗人的作品是三维的,例如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我们可以想象:李白就像一架自带摄像功能的超级无人飞机,随心所欲的切换镜头,一会离地九万里俯视鸟瞰全景,一会特写镜头抓拍到父母头上的银丝根根。

这种拍摄手法,即便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匪夷所思的,就算好莱坞要完成这样的作品,也必须要靠电脑数字技术的后期制作。

这种想象力和表达力在脑中瞬间喷薄而出,在一千年前,那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跨越时代的诗人是四维的,多了一维时间轴。杜甫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流传下来1500多首诗,如果按照时间轴把这些作品穿起来,那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纪录片。

有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有嫉恶如仇的政治画卷,有社会现实的生活题材,有依依不舍的儿女亲情,有寄情山水的田园风光,更细分的有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不一等等。

形式上更是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开唐代五古境界;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还有许多五言排律,时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

有趣的是杜老头写诗时特别爱八卦,标明当时背景、事由、缘起,这些辅助文字,如同参考文献一般,像互联网的链接一样指向了当时一个个的历史事件。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1500个当时的历史片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串到一起,当时的说法叫编年体,现在的说法叫做纪录片,这是一部伟大的纪录片,记录了当时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经济体、最自信的政治体由盛极而衰的整个历程,辉煌浩荡,惨不忍睹啊!

跨越了时代的是四维选手,而超越了农耕文明的选手是五维的、更高维度的

李商隐就是这样的天才。前文提到“朦胧诗”,其本质是李商隐的诗是一个五维、六维的作品,而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极限是三维、四维。当一个三维、四维的大脑去理解五维、六维的作品时,就感到很吃力,似懂非懂,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来一首《夜雨寄北》感受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全诗很短,不含标点符号共计28个字。但要说明白,可能2800个字也不够。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妻子的一首诗。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自己到四川出差,妻子写信问:啥时候回来呀?诗人说:事没办完,不知何时能归。我的思念就像四川蜀地的夜雨一样:悄无声息的默默流淌,要问思念有多深,明天看看池塘水位涨了多少就知道了,那全都是我的思念。前面这两句,还算是一个一流诗人的写法,后两句就变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也想早点回家,回去之后有太多的话想跟你聊了,从白天能聊到晚上,点着蜡烛接着聊,聊着聊着,灯捻子就歪了,然后我们伸手就剪掉了(这是一个特写)。咱俩聊的啥呢,聊的就是现在我在四川蜀地出差时对你的思念,就像夜雨一样无声的思念。

在后两句,诗人做了两次时空穿越,再次借助电影的镜头技术:第一次从当下的此时此景穿越到了未来,未来的家里;第二次,在那个未来的家里、未来的场景空间里又穿越到过去的现在。此时,诗人与妻子共同拥有了两个现在,一个当下的现在,一个是往返穿越虚构的现在。在一个亦真亦幻的现在,时间似乎消失了,空间也消失了,这种感觉妙极了。

这是一种超越四维空间的表现手法。不太容易理解,换种比喻:你睡着了在做梦,你这时候穿越进入到你的梦境中,在你的梦境里,你睡着了,而且也在做梦,这是个梦中梦,而这个梦中梦的场景就是你的现在,你拥有了两个现在,一个是真实的现在,另一个是从梦中梦走出来的你的现在,是的,你感受是时间消失了,这一刻,应该可以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天才,就是这样不讲道理。



古典美学

gdmx-520



微信ID:gdmx-520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古典美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