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长江委2010年长江源考察前站组工作纪实(之一)

 

2010年10月20日,作为长江委2010年江源综合考察前站组成员,作者率先踏上了寻访长江源第一滴水的征程。10月22日,陈进、朱延龙及作者共4位同志成功登顶姜根迪如冰川,顺利完成了“开路先锋”和“侦察兵”的光荣使命。...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长江之鉴”快速关注

编者按:

2010年10月20日,作为长江委2010年江源综合考察前站组成员,作者率先踏上了寻访长江源第一滴水的征程。10月22日,陈进、朱延龙及作者共4位同志成功登顶姜根迪如冰川,顺利完成了“开路先锋”和“侦察兵”的光荣使命。2011年,作者撰写《当好开路先锋 不辱光荣使命》一文,刊发于《梦圆江源》一书。6年后,往事依然清晰在目。即日起,“长江之鉴”公众号将连载此文,与读者一同重温那段历史。

当好开路先锋  不辱光荣使命
——长江委2010年长江源考察前站组工作纪实

作者:孙录勤  蒋鸣
即将开启的探险之旅
时间回溯到2010年9月9日。

时值初秋,云淡风轻。座落在武汉解放大道的水利部派驻流域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总部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在当天召开的委主任办公会上,委主任蔡其华对2010年江源考察活动发出了指令并进行具体部署。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源综合考察方案》,并成立江源考察领导小组以及综合组、技术组。其中综合组下设前站组、宣传组和后勤组,主要负责考察活动的前期准备、组织协调、后勤保障和宣传报道等工作。长江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陈进被委党组“钦点”为前站组组长,青海省水利厅水文局办公室主任朱延龙担任副组长。

陈进,这个外表看上去斯文、儒雅的学者,能被委以江源考察“先锋官”的重任,可能出乎一些人的预料。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具备扎实的学术专长、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具备让同行羡慕的健康体魄。特别是他酷爱的健身游泳项目,10余年从未间断过。他的血压、心率等多项身体指标相当“优秀”,这是能胜任高原缺氧地区艰苦工作的重要条件。

在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雪域高原,开展一场多学科、多专业的野外综合考察,一个稍有经验的人都可以想象任务的艰巨。作为前站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时间安排、路线选定以及医疗体检、安全保卫等大量繁杂事项的落实。因为,我们心里明白,这是一次挑战生命禁区的探险之旅,准备环节的任何一项疏漏,都可能导致这次考察无果而终,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前站组的工作始终是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综合组的具体指挥下进行的。我们花了大量精力认真编制《长江源综合考察手册》,预想考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从考察纪律、组织机构、总体安排、日程时间、路线优化等12个方面对本次考察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了细化,力求做到有备无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在武汉“纸上谈兵”的同时,前站组副组长朱延龙在西宁、格尔木,早已开始为江源考察装备的调集、采购奔忙。这个一脸络腮胡、眼里布满了血丝的西北汉子(实际上是湖北人),看上去超负荷工作已经很长时间了。

这是一个近100人、20多辆车的规模庞大的考察团队,需要准备的装备十分庞杂,大到牵引车、越野车、救护车,小到每个考察队员都要配备的野考背包、野外防寒服,还有大量的生活物品、医疗设备、熟食、干粮、蔬菜水果等等,数量、型号、尺寸、规格都要详细计算、统计,很多东西还要走政府采购程序。他手里的考察需要的设备、物资、药品、食品清单就写了厚厚几十页。这些工作,在朱主任日以继夜的努力下,于10月15日左右基本准备完毕。

“已经差不多了,就等你们来检查了”。老朱在电话里用沙哑的声音说。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天气。因为天气决定路况,而路况决定着我们考察进发的准确时间。江源考察,既要避开极端恶劣天气(如持续性暴风雪),又要保证沼泽或湿地封冻结实,车辆不会深陷,确保安全通行,特别是沱沱河至雀莫湖大本营200公里路段后半段,真正的无人区,路况复杂,危险性大。通常每年的4月上旬和10月中旬是最佳时机。经过收集大量的信息和咨询具有多次江源活动经验人员的意见,与青海省反复权衡磋商,最终初定了考察时间:10月下旬。

作者简介:

孙录勤,男,1971年3月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在职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律师,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2年7月起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至今,先后从事流域综合规划、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等工作。历任长江委办公室副处级秘书、秘书处负责人、宣传信息处(行政许可处)处长、综合处(信访处)处长,长江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现任长江委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副局长(副厅级)。

作者简介:

蒋鸣,男,1961年3月生,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江委水文局水文资源分析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为主或技术负责参与了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规划、滇中调水工程规划等项目的水文分析计算,与三峡、南水北调中线、乌江构皮滩、彭水、嘉陵江亭子口等工程的水文设计与专题研究。参与国家行业标准2部、水利行业规程1部、专著6部、译文2部的编写,在省部级以上核心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5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
网罗长江大事要情,品读古今知往鉴来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关注 长江之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