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德学堂】半部《论语》—公冶长第五(上部分)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读读《论语》,提升幸福

 


        《公冶长第五》篇(上部分)

在学习了《公冶长第五》篇(上部分)之后,我对以下两句话想写一点东西,以警示自身,勉励自身,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取斯。”

夫子评价子贱说道:他就是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啊。也正因为他和国内的那些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关于“君子”的联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历来离不开“精英人士”的引领,他们品行高尚,目光长远,掌握着社会的地位和舆论——在古时多是贵族阶层,后来是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现在除了政界可以影响社会走向,商界也可以了,文化界也有影响力,甚至还有影视娱乐界。他们既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与幸福,那么,对于这类精英人群的“品行”、“道德”与“眼界”的要求也要是很高的。学习儒学的人,要立志做一名君子,做社会的精英人士,然后去引领和造福人类。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夫子说:我还没有见到一个刚韧有毅力的人。有人推荐申枨。夫子说:申枨啊,他欲望很强,所以不会有大的毅力。

这句话也是对君子修为的描述,即是一个人的立志和开创事业的动机为何。动机为已偏多者,则遇事内心多摇摆:遇顺境则骄满得意,往往不思进取;遇逆境则怨天由人,畏葸不前。如立志做事动机不为私欲者,则遇事多会向着谦虚好学与勤劳迈进。

在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何为私欲”?很深层的一种心理:想逃避内心的担忧恐惧,也算是私欲。比如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习国学,也是带着私欲,害怕孩子落后?担心孩子教不好?其出发点还是恐惧。于是这份焦虑驱使让孩子多学习、多读、多背……孩子体会的都是父母的急躁、压力,甚至是压抑自己。

孩子在父母为了私欲而驱使下学习的国学,将感受不到圣贤文化中“温良恭俭让”的“天性”,也很难体会到这些东西将来可以让自己能为一名君子而感到幸福。

所以对于求学问来讲,“古之学者为已”,要求别人之前,要求孩子做到之前,父母自己先开始“内求”,自然地提升与自然地做好榜样,这样,孩子自然会跟随,如此家庭学习国学方能长久,方能达到“刚”。



公益课程:

  1. 周日10:00-11:30  希望之声弟子规《三字经》招生中
  2. 周三1:00-3:00         古琴基础课  招生中
让我们一起学习诗词的雅言之道,让我们学习君子之风,让我们传习传统文化!愿国学的智慧和快乐走进千家万户!愿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


    关注 宁波培德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