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一碗米,看见道法自然的智慧

 

我们如何对待自然,最终都将回到我们的餐桌上。...



世间万物都是一个圆,
我们餐桌上的大米来自农田,
而农田又连接着土地——河水——空气,
我们如何对待自然,最终都将回到我们的餐桌上。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天人关系。
如果我们善待农人,善待自然,画好这个圆,便是天人和谐的境界。 




白鹭飞起,惊起鸭声一片

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好时节里,田埂风光丝毫不输给山川湖畔。

9月初,处暑节气的尾声,上海松江叶榭镇同建村的田垄里,4、5月间播种的新稻已经开始收割了。时而可见一行白鹭从绿色稻田深处倏忽起飞,惊起鸭声一片。

不谙农事的都市人或许对这样的画面只是赞叹,而稍有农活经验的朋友可能知道,白鹭这种候鸟对栖息之地是相当挑剔的,但遗憾的是,而今适合它们的水泽湿地越来越少。

过去的几十年里,因为农药和化肥被无节制地滥用,中国很多地方的农地已经失去了活力,土地越来越板实,踩上去就像石头,虫子不见了,鸟儿也不见了。

然而,同建村的飞鹭和鸭声却展现出了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



没有农药、化肥杀虫剂的“鸭稻共作”法

叶榭地处北纬30度黄金水道,日照、土壤条件优越,此地民风厚朴,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还是是黄浦江上游一级安全水源保护地。

此地出产的“鸭稻米”晶莹玉洁,软糯清香,是长江水系大米中的口感极致的精品。

先天条件优越,后天的治理才是关键。

5年前,叶榭同建村村民蔡永贵在村支书张妹的协助下,从交大农学院的专家那里引入了一种特别的新农法,叫做“鸭稻共作”。



稻田里养鸭?岂不把稻子都吃了、把稻秧踩坏了?

其实“鸭稻共作”是一种自然农法,大自然本身就是万物并作。所谓“道法自然”,就是向大自然学习最高的智慧。

它的原理并不复杂,水稻插秧后不久,每亩按一定比例投放绿头小野鸭。

鸭子舔舐苗叶上的害虫以及田间杂草。鸭子排粪也是自然界最好的肥料。

最大程度上减少化学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还田埂一片清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鸭稻共作也是一种生物警报,因为只有无化肥、农药残留的有机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小鸭安全长大。

蔡永贵根据交大农学院专家的建议,鸭稻米种植选一年一熟,鸭稻米每年秋天待收割完成后,还会种上红花草养地,利用红花草改善土壤质量。



满怀爱意的大米

正是同建村粮农的这种选择,给了我们一个天更蓝、水更绿的可能性,而我们在餐桌前的选择,其实也攸关同建粮农们的命运。

其实我们每家每户餐桌上的大米都来自农田,而农田又连接着土地——河水——空气,我们如何对待自然,最终都将回到我们的餐桌上。

食品安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因为每一天,每一餐,我们的家人都在这种风险中。去年,因缘偶合,农产品O2O电商平台“腮红娃娃”创始人富军恰巧途经叶榭同建村,被文本开头那幅动人的田间画面吸引住。



富军这些年专注于农产品,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对田垄地头的情况很敏锐。他立即下车和当地农户攀谈,才知道了同建村原来出产这种无公害、原生态,环保可持续的精品大米。

同建村的粮农们种的是“良心米”,也意味着每亩土地每年的产出会减少一半,再加上“鸭稻工作”的方式又要减少一半……

所以高品质的“良心米”还得需要良性的市场循环。同建村“鸭稻米”销路好了,粮农们才有信心继续耕作下去。

这既然是我们对辛勤农民的一种责任,也是对我所爱的家人们的一种义务。

让“鸭稻米”成为满怀我们所有人爱意的大米吧。



公益助力鸭稻米,保育浦江水源地

当有机会了解到鸭稻米辛勤复杂的耕作工序和耕种智慧,是不是需要检视一下,曾经我们把“种地”这件事想简单了?

富军从张妹书记那里了解到,同建村的“鸭稻米”有着近乎苛刻的生产标准,经过多次检测确定水源、土壤环境等无重金属污染,均符合国家标准。 按照国家绿色无公害食品技术要求,“整个养殖基地采取摄像头监控”。

诚心正意——也许是对同建村米农们最恰如其分的概括了吧。

而富军也特别希望出手相助这些米农,帮助“鸭稻共作”这种模式在叶榭同建村保留下来,成为一种长久可持续的农业经济模式。

这种新农法的优点不仅在于产生出口感极佳的无公害有机大米,更能保育住松江叶榭的这一方水土,保护好上海母亲河的水源。

作为上海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也要回馈水土,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能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绿,大米更香甜。


    关注 海绵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