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倾慕——智慧阅读《苏东坡传》之八

 

《苏东坡传》已读过好长时间了。书一直放在床头,隔几天忍不住拿来翻翻。这本书是林语堂用英文写成的,宋碧云的翻译...





《苏东坡传》已读过好长时间了。书一直放在床头,隔几天忍不住拿来翻翻。这本书是林语堂用英文写成的,宋碧云的翻译十分传神,读来毫无译文那种隔着之感。
一般来讲,人物传记类作品如果写成在本土上,多半会受些国内政治、历史见解的影响,但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成书于异国,似乎更具独立判断的价值。况且,以一个粉丝身份来书写偶像,其言之切,其情之深,足以教读者心有戚戚焉。
读罢《苏东坡传》,恐怕笔记做得再好,也永远超不过林语堂为本书所作的《自序》。这《自序》动人到极点——林语堂固然是东坡先生的粉丝,但或者天底下绝大部分文人的精神偶像当都是苏东坡吧,正如封面一句概要所言,在苏东坡身上,映照的是“中国知识阶层传承千年的理想人格”。
苏东坡是不世出的才子。大文豪,大书法家,文人画流派的发扬者。他的才思惊人,一生中蓬勃的才气纵横捭阖挡也挡不住。
林语堂论东坡先生说,“他的文采为其他文人学者所望尘莫及,因此他根本用不着嫉妒别人,他的伟大,已达到温柔敦厚的地步。”
假如说,东坡先生的才气是天生的,普通人难望其项背,那么东坡先生的品性修炼却是后天的,后者令苏东坡的形象充满暖意,使人情不自禁心仪。
林语堂提炼了东坡最佳名言,是苏东坡对弟弟子由讲的话——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是怎样旷达的胸襟?


但事实上苏东坡是很令人操心的。他为官自比套上缰索,可是他为官即踏踏实实为官,认认真真关注百姓福祉;他一生夹缠于官场党争,可从未学会明哲保身,始终忠于内心的文章诗篇给他带来了盛誉,亦屡屡为他带来祸事;他不会拐弯,不肯趋利避害,磊落坦荡以致深为人忌,可即使他屡遭贬谪也不改自己的见解与立场,身上有副硬骨头。
可苏东坡又生着一副软心肠。他用一生中最后的积蓄买了一处房产,却因看到屋外有老妇哭泣,得知所购房产正是老妇的房子,只是被不争气的儿子转卖了,他居然撕毁房契,分文未取将房子还给了老妇。金钱从未困缚过苏东坡,正如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一样的道理,华堂也好草舍也罢,在苏东坡看来不过都是安身的地方,住得开不开心,完全看他心情如何。他可以自找乐子,清风明月,举目皆是可喜之事。
苏东坡的文辞忠于内心,他的情感亦忠诚于内心。他与弟弟子由的手足情令人艳羡,他们异地为官,参商相隔,一生词诗唱答,相互支持,是兄弟亦是知音人;苏东坡的朋友多得数不清,官员、酒监、药师、郎中、和尚、道士甚至还有农夫、农妇,“无一个不好人”使苏东坡用他的真心换得很多的真心;苏东坡的爱情亦使人唏嘘,王弗早逝使他留下千古绝美章句《江城子》,闰之一生对他崇拜仰望真正夫唱妇随,聪慧的朝云能够碰触到他的精神追求。他配得到这些善解人意的美好女子。他年少时喜欢自己的堂妹,或许这不算什么爱情,但他的这种情感始终不渝,直至晚年听闻堂妹去世还是大受打击。他有一颗纯真如赤子一般的心灵。
林语堂说,苏东坡一生行事都关乎性灵。他能从一茎草一阵风一盘吃食中随时获得乐趣。人们愿意与苏东坡在一起,是因为他真诚、有趣、清澈、磊落,就如清风拂过一样舒服。苏东坡虽恨罪恶之事,可一生中不曾记恨罪恶之人。如果记恨他人,自己又跟被记恨的人有何分别?他被一谪再谪,谪到南海居然还自得其乐地自己研究制墨,差点烧了房子。我很伤心苏东坡熬过了南海的谪贬却在返北不久一病不起,上苍为何不能再多给他一些时间?他给维琳长老的信中说:“岭南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然生死亦细故耳,无足道者。”
人生如寄,倏忽百年。如果世间真存有永垂不朽的事物,怕只有“精神”二字。苏东坡偶来人间经历一世,在他是“鸿爪雪泥”,在我们却是永难磨灭的精彩印记。世上再没有第二个苏东坡,他的才学他的风骨他的品性,将使后世的人们永远崇敬向往。

肖山之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读书,并且专心于知识的分享与传承。在这里,我们共同读书,共同交流,共同成长。朋友,来吧,让我们相聚在一起,在这山巅,领略风的舒畅,感受书的清爽。

书香中国,书香肖山,因为有你!

肖山读书会欢迎您的加入,微信公众号:sxdsh517;二维码:


欢迎推荐到您的朋友圈。如好,请关注!


    关注 肖山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