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父母系列(四):五种生存应对姿态

 

四种有缺陷型,一种完美型。...



应对姿态,来源于萨提亚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属于潜意识。行为加上潜在的部分(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一共七个层次。

冰山理论的第二层,是应对方式(应对姿态)。它又分为五种类型。前四种,都是有缺陷的类型,如下图:



指责型——忽略他人的存在。

讨好型——忽略自己的存在。

超理性型——同时忽略他人和自己的存在。

打岔型——同时忽略他人、自己、情景三者的存在。

(一致型----同时关注自我、他人和情景,做到内外一致)



案例:

丈夫在单位的竞标中失败了,下班回到家里,见到妻子。

  姿态一:指责型

妻子开门,冷笑一声:“看你那个样儿,今天又没轮上你吧!”

“按能力我绝对能拿下这个项目的。谁知最后又是别人抢去了……”

“能力顶个鬼用!我说过多少遍了?现在社会上不能那么清高,你要是这样下去,根本一点前途都没有!真不知道当初怎么会看上你!”

   分析:指责的一方把所有过错都怪罪到另一方头上,丝毫不接受对方给出的理由。认为要不是对方的错误,自己的生活会更好。

指责的人在身体上容易肌肉紧张、背部生病、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便秘、气喘;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妄想、疑心。   姿态二:讨好型妻子迎面笑道:“回来了?快点换鞋,吃饭。”丈夫不说话。

“怎么了?”妻子愣了,“对不起,我刚才开门是晚了点儿。在厨房没听到敲门声。都是我的错”

“单位的事,我那个项目叫曹大炮给抢去了。”

“这件事情!哎,算了,别难过了啊。来,咱们先吃饭,吃完了我陪你去河边逛逛,散散心,啊?”

  分析:讨好的人总想取悦于人,当看到别人略显愁容的时候,就奉献时间、金钱来讨好,主动地承担所有的纰漏,希望让所有人都开心和喜欢自己。

讨好的人在身体上很容易出现上部消化道不适、胃病、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神经质、忧郁和自杀。

  姿态三:超理智型

妻子打开门看到无精打采的丈夫,问:“今天单位有事?”

丈夫叹了一口气:“是啊。那个项目,叫别人给抢了去。弄得我心里很窝火的。这个项目业务一直都是我在联系。现在主任忽然把它交给曹大炮,我真的觉得……”丈夫沉重地坐在沙发上。妻子回头去端菜:“嗨,没办法,这世道是这样。有能力不如有关系。你有本事,他反倒不敢让你上,怕你抢了他的饭碗。唉,都这样。”

   分析:超理智的人最突出的特征是毫无感情的客观,不允许自己或者别人注意感受。对别人的反应往往是长篇大论的说教,看起来充满了智慧与权威,却给人刻板、沉闷的印象。

超理智的人在身体上容易出现的症状是分泌性疾病,如腺体的疾病、心脏病、背痛等;心理上容易产生强迫性心理、社交退缩等。

  姿态四:打岔型妻子打开门,笑逐颜开地拉了拉丈夫的脸:“怎么了?苦瓜脸,吓死人了,哈哈!”丈夫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来,坐在沙发上:“唉……”

妻子在客厅和厨房间走进走出,边端菜边说:“今天楼下王家媳妇打麻将输了,又和人打起来了。”“在超市看到一种特怪的水果,想买点回来尝尝呢,一看,140块钱1斤!贵得吓人!”她终于坐下来了。丈夫抬起头来说:“今天心情不好,公司那个项目黄了。”“来,喝杯茶!伤心的事情想它做啥?我前天买了张DVD,喜剧片。咱们边吃边看吧,保证你笑得啥都忘了!”

  分析:打岔的人总是不断地在动,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企图分散他人的注意力,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主题上,而是老找些无关的话题来逃避讨论。

打岔的人在身体上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问题,胃病、糖尿病、偏头痛和便秘;在心理上,会出现精神状态混乱的状况。

夫妻间这四种沟通姿态不仅仅给对方带来身心的不适,更会给夫妻深入的情感交流带来很多的障碍。由于很多时候表达的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和敌意。

 前四种应对姿态的优缺点:其实每种姿态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

指责姿态的人很自信;

讨好姿态的人很善良;

超理智的人理性强;

打岔的人很灵活。

所以,要改变它们,并不需要全盘否定,而需要针对每种姿态加一些东西。指责姿态的人需要加一些替别人考虑,宽容体谅;

讨好姿态的人则需要加一些为自己着想,肯定自己的利益;

超理智的人需要加进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的察觉,增加一些情感;

而习惯打岔的人则需要增加对他人、自己和情境的察觉,在合适的情境下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夫妻之间沟通要顾及对方、自己和情境三个方面。如果提高觉察,尝试改变,关系会有很大改善,生命更加自由。这就是第五种姿态:一致型。

一致型沟通:

一致型姿态,有一种很好的的语言沟通模板:

1. 当……的时候(只陈述事实,不要加主观猜测)

2. 我感受到……(这里要付出爱。只可说自己的感受,不要说别人的感受)

3. 我期待,如果……可不可以?(“期待”代表平等;“如果”代表假设,而不是“应该”)

4. 我相信……(与第二句的感受相对应)

   例句:

你晚上很晚还没有回家的时候,我感受到你在外面的辛劳,并为你的身体担心,甚至不能入睡。我期待如果你每天能早点回家,我相信我会更加安心地入睡。

  分析:

1.当…..的时候——只限于自己感官接受的事实。错误说法:当我回到家,发现你还在外面逍遥的时候(这个逍遥,就不是事实,而是猜测和怀疑)。

2.我感受到……——这里要有爱,不要有指责,(不要说:“我感受到你对这个家一点感情都没有”)。要说自己感受,不要说别人感受(不要说:“我感受到你好喜欢呆在外面。”

3. 我期待,如果……可不可以?(不要用“应该”等命令语气的词,不要说:“我觉得你应该每天早点回家。”)


    关注 小书虫亲子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