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论道】听张立新教授讲述阿维菌素与诺贝尔奖的故事

 

快来看看张立新教授是如何讲述阿维菌素与诺贝尔奖的故事吧!...

点击“华理生工园”关注我们~


12月上旬,由生工学院、校团委、学工部共同主办的第7期“名师论道”讲座在奉贤校区敬贤堂举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生工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立新研究员以“阿维菌素与诺贝尔奖”为题,带领现场师生揭开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的主角之一“阿维菌素”的神秘面纱,并讲述了自己对微生物学的体会和发展历程与前景。

生工学院党委书记陆兵主持报告会。校团委书记倪炜,张立新科研团队成员及来自生工学院、化学院、药学院等学院学生和励志团校第八期“百优班”学员聆听了讲座。


(生工学院党委书记陆兵担任主持人)
(张立新教授介绍阿维菌素)


首先,张教授简单地自我介绍之后,着重介绍了他的团队。“对于我们搞工程的,团队协作的作用不可估量。”张教授的团队中,不乏青年才俊,其对年轻人的栽培用心可见一斑。

接着,张教授开始讲述他求学的故事。他于199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科研学术成果。随后,他以青霉素为切入点,介绍其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由此转入了今天的主题——阿维菌素。
(到场嘉宾)


在非洲肆虐的不仅有疟疾,还有河盲症。正是有了阿维菌素,无数非洲人民才能免于失明。而这带有传奇色彩的阿维菌素,百分百地产自中国。

十年前,张教授就以科学家特有的敏锐直觉,选择了该课题,通过合成生物学来大量生产阿维菌素。在其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阿维菌素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把产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认真听讲的同学们)


接着,主攻微生物的教授简单介绍了微生物天然产物库的建立。目前微生物的研究热点已从陆地转到海洋。海洋的物种丰富度十分巨大,而南海正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他们曾乘船收集南海沿岸的海洋底泥,研究其中的微生物以及他们的基因。

在研究中,张教授带领其团队,与其他专家学者共同协作,克服了无数困难。他们通过适配性改造,选择出携带有目的突变的质粒,将其转入目的菌株,以此促进阿维菌素的高产。张教授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用巧妙的方法一一攻克了其中遇到的困难,研究中出现的新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
(认真听讲的同学们)


在教授的研究中,与别人的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通过交流,大家能第一手掌握彼此的研究动态,从而更新自己的研究进度。教授特别播放了一段交响乐,这段音乐或许没有正规乐团那样宏大,但它对教授及其团队有特殊的意义。自此,他们不仅仅关注论文的数量,更加关注论文的影响力。他们更加深入的挖掘实验现象,通过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来诠释他们对科学的信仰。
(张立新教授回答同学问题)


在互动环节中,教授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在诸多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功用。研究中一种新的药物作用机制被发现。药物也许能不直接杀死致病微生物,而是通过唤醒寄主生物体内的某种免疫机制,达到治疗的效果。这让同学联想到了艾滋病。那么阿维菌素或者说它的衍生物,能否应用于艾滋病的研究呢?教授回答,目前只是在其对相关病症有一定效用,后期仍需要跟进研究。
(同学提问)


之后,陆兵书记代表我们邀请教授介绍自己的大学生活。因为目前,很多大学青年还处于迷茫的状态。教授强调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找到自己对科学的兴趣,才能真正的做好科研。教授建议我们要建立对自己专业的自信,把自己做到最好,行行都能出状元。
张立新教授在最后提出了“享受科研 快乐生活”的看法。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加入华理了这个大家庭。相信在未来,我们一定能传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在他们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再创辉煌!


文案:王彪

摄影:周钰惠

排版:汤葳葳


    关注 华理生工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