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介绍】|教义学家伊玛目艾什阿里

 

阅读是一种智慧,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可能你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会照亮无数人的人生!编者按:非常荣...

阅读是一种智慧,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可能你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会照亮无数人的人生!

编者按:非常荣幸,得高士有阿訇赐稿,《阿丹读书会》微信公众平台今刊载他所编译的作品《关于伊玛目艾什阿里及其它》,感谢高阿訇的信任。并欢迎各位兄弟姐妹赐稿,把这个平台办得更好。
关于伊玛目艾什阿里及其它
高士有


伊历三百年期间,由于天南地北各有不同背景、怀有不同目的者不断地、大批地加入伊斯兰,以及后来阿拔斯时期著名的翻译运动当中,将希腊、波斯、印度等文化思想的书籍大量翻译为阿拉伯文,使一些穆斯林原本纯洁的信仰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伊斯兰信仰的思辨方面出现了诸如伊玛目艾布·哈桑·艾什阿里、马图尔迪、塔哈维等影响一代的著名学者。

在伊斯兰世界,多数人宣称自己坚守的是艾布·哈桑·艾什阿里的信仰,但却对艾布·哈桑·艾什阿里的真正思想知者不多,对他最后所定型的是怎么样的一种思想更是模模糊糊。就此,本文阐述于下:

关于伊玛目·艾什阿里

伊玛目·艾什阿里原名为阿里·本·伊斯玛义勒,其第四代祖父是著名圣门弟子艾布·穆萨·艾什阿里,祖籍也门。伊历260年出生于巴士拉,故于324年,享年64岁。他曾向巴格达的学者哈非祖·载克忍亚·萨基(伊玛目艾哈迈德·本·罕白里的一位高足)等学习圣训;在他父亲归真之后,母亲改嫁穆阿特齐勒的著名谢赫艾布·阿里·朱巴义(故于303年),于是他就随继父学习“凯拉姆”学,并接受穆阿特齐勒理论、思想体系。就此领域他达到了相当地程度,成了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后来因为向其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却未能得到满意地回答而茫然,便隐居了半个月之后突然出现,且在一个聚礼日巴士拉清真寺公开声明退出穆阿特齐勒。

据说,就在他自己对凯拉姆学的一些问题一筹莫展、恍惚不安之时,他说:我做了两拜拜功,向安拉祈求指引我正道。晚上,我梦见安拉的使者,向他叙说了我的疑惑。使者给我说:“你坚持我的道路吧。”此时,我惊醒了!!我便将凯拉姆中遇到的问题与经训核对,其中有的加以肯定,其余的一切掷于了脑后。

对于他从穆阿特齐勒宣布退出,转移于坚守圣行者一事在不同学派的诸多学者作品中均有记载。以赫推卜·巴格达德而著称的艾布·伯克尔·艾哈迈德·本·阿里·撒比特(故于463年)在其著名的历史书籍第十一册346页写到:“艾布·哈桑·艾什阿里是一位凯拉姆学家,多种书籍的作者,其著作中反驳了诸如穆阿特齐勒、拉菲杜、杰赫敏叶、哈瓦勒吉等叛教者和异端分子。”他还写到:“穆阿特齐勒们曾不可一世,后来,安拉让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出现,他们才得以扼制。”(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阿丹读书会微信公众平台ZCW294528498)

沙菲尔学者:塔准迪尼·苏卜克(727——771)在《沙菲尔中的著名学者》一书第二册246页中说:“艾布·哈桑·艾什阿里是继伊玛目·艾哈迈德之后坚守圣行的主要学者之一……”

艾布·伯克尔·本·福勒克说:“伊历324年,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归真于巴格达,享年64岁,在穆阿特齐勒当中生活了四十年,304年期间回到了坚守圣行者的行列中。”在他的殡礼上人们呼道:“今天一位维护圣行之道者归真了。”

各学派的学者曾称艾布·哈桑·艾什阿里是属于他所持的学派,尤其沙菲尔学派。也就是说,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受不同学派的学者之推崇。

沙姆的历史学家艾布·噶斯目·阿里·本·哈桑·阿萨克尔(故于571年)在其著作《阐明》一书中说,艾布哈桑艾什阿里曾是穆阿特齐勒,后来宣布退出。

以伊本·阿兹勒著称的艾布·伯克尔·伊斯玛义·本·艾兹迪·盖尔旺详尽地讲述了艾布哈桑·艾什阿里从穆阿特齐勒走向坚守圣行者之行列的具体过程。

沙菲尔学派的艾布·阿拔斯·谢姆笋迪尼·艾哈迈德·本·哈里康(608——681年)在其著作《沃非亚提·艾阿亚尼》一书第二册446页中写到:“艾布·哈桑·艾什阿里曾是穆阿特齐勒,后来回头忏悔了。”

沙菲尔学派的著名学者:伊玛顿迪尼·艾比菲达·伊斯玛义·本·克希尔(故于774年)在其著作《始与末》第十一册187页中写到:“艾什阿里曾是穆阿特齐勒,后来在巴士拉当众(在敏拜尔上)向安拉忏悔,且揭露了穆阿特齐勒的种种漏洞……。”

谢姆笋迪尼·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宰海比(673——748年)在其著作《清高、至赦之主的高》一书中说:“艾布·哈桑一开始是穆阿特齐勒,师从艾布·阿里·朱巴仪。后来与他分道扬镳,成为维护圣行,与圣训的伊玛目们步调一致。假如我们身边的“穆特坎利姆”全面地看看艾布·哈桑的主张,且坚持,就非常地好了。然而,他们如早期的哲人一样深入在某些事物之中而不自拔,步其辩证家之后尘。无法无力,唯凭安拉。”

马立克学派的布勒哈伦迪尼·易卜拉欣·本·菲尔洪(故于799年)在其著作《麦兹海卜之绪论——了解麦兹海卜的著名学者》一书第193页中写道:“艾布·哈桑·艾什阿里起初是穆阿特齐勒,后来回归到了真理——坚守圣行者的行列。于是,人们多有吃惊,便问其改变的缘由。他讲到,在斋月间他梦见先知,先知令他回到真理,维护真理上来。他就如此做了。感谢安拉。”

出生于印度的哈奈非学派的学者赛义德·穆罕默德·本·祖拜迪·穆热特达(1145——1205年故于埃及)在其著作《敬畏之士的献礼——释之秘密》第二册第3页中说:“艾布·哈桑·艾什阿里从穆阿特齐勒的谢赫艾布·阿里·朱巴义身上承袭了凯拉姆学,后来他如梦初醒,公然地离开了穆阿特齐勒。在一个聚礼中,他登上巴士拉清真寺的敏拜尔高声地宣布到,了解我的人,了解了我;不了解我的人,我是某某的儿子某某。我曾主张,《古兰经》被造之说;我曾主张后世眼睛看不到安拉;我曾主张仆人是其行为的创造者。注意,我从穆阿特齐勒的这种思想上忏悔、改正了……”

伊本·克希尔说:“谢赫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历经了三个过程:

1、曾经穆阿特齐勒阶段;

2、只确定理性所能接受的七种属性之阶段(即伊本·库俩卜1(库俩比叶)之思想阶段);

3、根据先贤的方式确定安拉的所有属性,不形象化、不比拟地确定,走先贤的道路。这便是他在晚年所写的《仪巴奈》一书中自己的观点。”

关于《仪巴奈》一书

《仪巴奈》一书全名为《艾勒仪巴奈·安迪亚乃·艾勒乌苏里》(阐释教门原理),是艾布·哈桑·艾什阿里临终之前四年所作的一部著作。尽管也有人怀疑《仪巴奈》是否属于艾布·哈桑·艾什阿里自己的作品,怀疑是否后人托艾布·哈桑·艾什阿里之名的著作,故称他的思想转变当中没有第三阶段之说。但根据大量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学者们的认定,该书就是他晚年的唯一作品。2

伊本·阿萨克尔在其著作《揭露造谣者的谎言》128页中写到:“艾布·哈桑·艾什阿里的作品在学者们当中流行,且著名。他的作品在严谨的学者们眼里有准确、端庄之称。阅读过他的著作《仪巴奈》一书的人,会了解到他知识、学养和教门之良好的。”

沙菲尔学者艾布·伯克尔·艾哈迈德·本·侯赛尼·白义赫盖(故于458年)在他的著作《信仰与走向正道》一书中讲到:“我们口头所诵读,耳朵听闻,记录在纸张中的《古兰经》是清高、伟大的安拉的话。”最后他说:“阿里·本·伊斯玛义(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在《仪巴奈》一书中亦如此讲到。”(见该书“有关《古兰经》方面”一章,第21页)

载海比说,伊玛目穆哈引迪尼·纳沃威也如此认为;

马立克的学者伊本·菲尔洪持此主张;

罕白里的学者艾布·法俩合·阿卜杜勒哈义·本·伊马迪(故于1098年)也如此认为;

哈奈非学者赛义德·穆热塔德·祖拜迪如是说;

伊斯兰长老伊本·泰米叶(故于728年)在他的著作《法塔瓦·哈姆威·库伯拉》第70页中也称,《仪巴奈》是艾布哈桑·艾什阿里的晚年之作;

伊本·盖伊姆(故于751年)在《伊斯兰的军队一致开向穆阿特齐勒、杰赫米叶》(印度版)一书111页中如此主张。

伊本·盖伊姆还说:“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及其他门下的伊玛目们,如:哈桑·塔卜里、艾布·阿卜杜拉·本·穆贾赫德、噶兑·艾布·伯克尔·巴盖俩尼一致确定《古兰经》中所讲到的安拉所称述的属性,如:升上、脸、双手,一致反对以其他词的替代(特威里)之行为,对此,伊玛目艾什阿里本人向来没有两种主张,谁也没有说过他持有两种主张的。但其随从者们有两种说法。”(见伊本·盖伊姆的《奴尼诗词》(埃及版)68页。在该书的69页他写道:

艾什阿里们称:

“伊斯特瓦”就是“伊斯陶俩”,3

其实这是污蔑、造谣,

穆阿特齐勒及其杰赫米的随从者,

如此错误地主张。

……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阿丹读书会微信公众平台ZCW294528498)

艾布·哈桑·艾什阿里曾经的主要观点:

伊斯兰历史长河中,穆斯林大众在信仰安拉的名称与属性方面分为两种:坚持圣行的,和坚持异端的。后来马图尔迪、艾什阿里出现,正如舍赫勒斯坦等学者称,艾什阿里在安拉的名称与属性等方面创立了既不同于坚持圣行的人的观点,也有别于理性至上的穆阿特齐勒的主张,创立了第三种主张。4

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创立的第三种主张主要体现在:

关于安拉的话语之属性。在对待安拉的话语(凯拉姆)方面,曾经伊玛目艾什阿里,以及至今一些随从者们认为安拉的话语其意义与文字是区别地看待。他们认为,安拉的话语其意义是本身自立的,是固有,非被造物;至于文字,他们称,该意义得以表述的文字是出自吉卜力勒,或是出自先知,是被造物。

这种区分看待是站不住脚的。早期、晚辈们当中坚持圣行者称:安拉的话语是意义、文字的组合,都是非被造物,它既是安拉的话语,也是他的一种属性,安拉的任何属性不是被造物;

艾什阿里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认为,安拉不是在宇宙(世界)之内,也不在宇宙之外,不在宇宙之上,也不在宇宙之下,不在宇宙前面,也不在宇宙的后面,不是与宇宙结合在一起,也不是与它隔离。5

他们认为《古兰经》、圣训当中所说的安拉的高,其实是崇高、地位之高、权利之高,唯独不承认的是他的本体之高,故有“六方向不定、六方不空”之说;

事实上,早期的学者们无一不信仰安拉的升上阿勒什,其中包括艾布·哈尼法,他曾声明说:“谁称,我不了解我的养主在天上还是在大地上,那他已犯库夫尔了,因为安拉说:‘普慈的主已升上了阿勒什’;而普慈主的阿勒什在诸天之上。”伊玛目马立克说:“安拉在天上,但他无处不知”等。6伊玛目马立克另有著名的一段话:“安拉的升上是可知的,怎样升上其情形是未知的……。”

对于后世见安拉方面,他们认为是抽象地见,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眼睛的具体地见到安拉。

其实,后世信士们见到安拉是肯定的,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抽象的。

艾什阿里们认为,人是其所有行为的创造者。

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安拉的前定。“你们不能意欲,除非安拉——众世界的养主意欲时。”、“安拉创造了你们,以及你们所作的”。

在对待安拉的名称与属性方面,艾什阿里们主要是只相信安拉的七大属性,即:生命、知识、大能、意欲、听、观、说话;而对《古兰经》当中提到诸如安拉的脸、眼睛、手、来临等属性采取加以解释或称回避的态度。比如艾什阿里们认为,《古兰经》当中安拉所说的:“你的养主来临”、以及圣训当中安拉的使者说:“你的养主降临于近天”意思不是安拉的来临,不是安拉的降临,而是“安拉的命令来临”、“安拉的吉庆降临于近天”。圣训当中安拉的使者针对克己待客的一对儿夫妻说:“安拉对你们俩今晚的行为笑了”。7这里不是“笑”,而是“满意”、“得到回赐”的意思,以及将安拉的“手”解释为“权利”、“恩典”,将他的“眼睛”解释为“关爱”、“眷顾”等等等等。

他们原本想从类似被造物上将造物主安拉清净,却无形之中陷入在了否定安拉的属性里面。先贤们一致认为,按照安拉表述自己的去表述、去相信,根据使者对安拉所表述的去表述、去相信。这里面不掺杂任何无谓的解释,也不持怀疑之态,安拉及其使者的表述当中不存在比拟之说。曾经著名学者努尔穆·本·哈马德(归真于228年)说:“谁以任何一种被造物比拟于安拉,谁已否认了;谁不满于安拉所描述自己的称法者,谁已否认了。安拉用于描述自己的,以及其使者所描述的当中不存在比拟。”8

因此,有学者如:舍赫热斯坦、9阿鲁西等说,艾布·哈桑·艾什阿里们有关信仰方面不是穆阿特齐勒的思想,也不完全是艾赫里·笋乃、沃里杰玛尔的思想,是介于两者之间,即:伊本·库俩卜(库俩比叶)所持的一种思想。伊本·库俩卜只承认安拉的七种属性:生命、知识、大能、意欲、听、观、说话。对诸如:脸、双手、脚、小腿等陈述方面的属性,进行自以为符合理性的解释。舍赫勒斯坦说:“先贤们确定安拉的各种属性,并没有本体性的属性或行为性、陈述性属性之区别看待之说。”

诚然,从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其本人晚年的著作《仪巴乃》一书当中看,在对待安拉的名称、属性等方面他已完全地回到了坚持圣行者的路线。即:艾赫里·笋乃、沃里杰玛尔的信仰,对安拉的所有属性按照其原有的意思忠实地相信——不废弃、不形象化,不比拟地加以肯定。

艾布·哈桑·艾什阿里与马图尔迪

幼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常说:“我们的麦子赫卜遵行的是哈奈菲叶,我们的诚信是马图尔迪叶,我们的托尔葛提是乃格实板丁叶。”

那么马图尔迪是何许人,他的信仰又是什么,为什么不说我们的遵行、我们的诚信、我们的托尔葛提都是哈奈菲叶呢?这种狐疑一直存在至今。

马图尔迪伊历第三世纪出生于中亚撒马尔罕辖区的马图尔迪地区,他原名为:穆罕默德·本·曼海姆德,别名:“艾布·曼苏尔”。被誉为哈奈非的学者们当中第四层次的学者,因其学识等方面的优秀,后辈们以其出生之地马图尔迪称呼,在中亚等穆斯林地区颇有名望,被视为信仰学(凯拉姆)方面的伊玛目。其著作内容多是反驳当时的穆阿特齐勒、巴特尼、拉菲祖们。

马图尔迪与艾什阿里信仰安拉的属性等方面均承袭了伊本·库俩卜的思想。以致穆罕默德·阿卜杜拉赫曼·呼麦尤斯博士著文标题称“马图尔迪是库俩比叶的养女”。除了对安拉的属性,以及仆人的行为与安拉的前定之间的关系,教律与理性的关系,伊玛尼的组成部分等陈述上有个别差异之外,其它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分歧。马图尔迪故于伊历332年。其思想经奥斯曼时代当局的推广而影响甚广。

之所以老辈们选择马图尔迪之说是因为,绝大部分人认为艾什阿里坚持的是沙菲尔学派,而马图尔迪是哈奈菲学派,仅此而已。很大程度上是帮派主义嚣张及其作祟之结果。

马图尔迪与艾什阿里尽管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生卒年限基本相同,但两者相隔较远(马图尔迪生活在中亚,艾什阿里生活在伊拉克的巴士拉),也未曾谋过面。然而,在信仰安拉的属性方面由于其生活的时代是穆阿特齐勒非常盛行等原因,二者没有走四位伊玛目当中任何一位伊玛目的路线。著名的四位伊玛目譬如大伊玛目艾布·哈尼法在有关安拉的属性方面说:“安拉拥有手(叶迪)、脸(沃吉海)、内心(乃夫斯),犹如《古兰经》中所提到的,是他的属性,无形象。不能说:他的手就是他的能力,是他的恩典。这样做是废除安拉的属性。”10但大多马图尔迪、艾什阿里们不如此认为。

多数马图尔迪、艾什阿里们认为,伊玛尼就是内心的坚信和口头的表达,与自身的行为无关!11

对于凯拉姆

凯拉姆一词的出现主要是在从讨论《古兰经》是否被造之说的时代开始。

伊斯兰的历史上,较早的时候以哲赫米·本·绥夫万等为首的一些旁门左道者根据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以及对《古兰经》某些词句随心所欲地解释而提出了《古兰经》被造,以及安拉的无处不在、处处不定等之类的学说。

后来,阿拔斯时期的第七位哈里发麦蒙(故于218年)执政期间将《古兰经》被造之说置到更高层面予以讨论,力求统一。当时坚持圣行的,即艾赫里·笋乃、沃里杰玛尔坚持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的话语,不是被造物;根据《古兰经》七多处经文说明,安拉其本体不是无处不在、处处都在的。对这一原则,坚持圣行的学者进行极力维护,并反驳《古兰经》是被造、安拉其本体是无处不在等歪理邪说。就这样,凯拉姆学逐渐地兴开。

对旁门左道者们提出的说法,早期的诸位伊玛目除了反反复复重申先知、圣门弟子们的做法,保持他们曾有的那种信仰,包括对安拉的称述方式,对于这类大是大非的问题他们拒绝提出讨论,只有延续早期诸伊玛目的那种态度。因此,著名、正统的伊玛目反对凯拉姆学,反对曲解经训,反对不信仰安拉至高无上的做法。著名学者伊玛目沙菲尔对凯拉姆的态度是:“对凯拉姆的人,我的判决是用椰枣枝条抽打,游街示众,公示。这就是抛弃圣行,投入在凯拉姆人的处置。”又说:“假如,大家知道凯拉姆学当中的私见,他们会像逃离狮子般的躲开。”伊玛目马立克说:“谁通过凯拉姆而寻求教门,他已叛教了;谁通过炼金术追求财富,他已破产了;谁寻找陌生圣训遵循,他撒谎了。”近代一位学者曾说:“寻求真理的人,一条依据足唉;不是追求真理的千条依据也是枉然。”

经典当中所说的有关对安拉、对后世、对前定等等涉及信仰方面的学说,单纯地从理性角度去思辨、去考究本身是一种错误。所以,投入时间、精力地去研究,去反驳阐释都是不会穷尽的,一些学者涉足该领域终其一生没有研究透彻便生命结束了;有些不仅没有反驳倒对方,反而将自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最后摆脱者屈指可数。历史记载,一些研究凯拉姆的学者,到了晚期一个个回到了《古兰经》、圣训当中所说的那种纯朴易懂、踏实豁然上。

著名凯拉姆学家晚年期的迷茫

一个人的认识是在不断升华进步有时候也是变化之中。安拉的使者教导我们不仅祈求安拉使我们走向正道,更要祈求安拉使我们从始至终坚定在正道上。故而,一些追求真理者离开一种学派,去坚持另一种学派,放弃曾经所持、所做的一种主张或倡立一种主张、做法是正常之事。一些著名学者其晚年时期的主张有别于他们早期的主张。这也是很正常并非难以理解,或对大学者有什么不敬之事。阿拉伯谚语:“知识不是静态的”。凯拉姆学家也不例外。

舍赫热斯坦晚年时期说过著名的一首诗:

我游历了所有经院,

徜徉于其寝室学堂,

所见到的人不是托腮茫然,

就是顿足切齿而懊丧。

凡赫伦丁·拉齐(544——606)曾说:

理性所追求的极限是一种羁绊。

世人忙忙碌碌最终未得正途。

灵魂在体内孤寂,

今世间所获的有害无用。

我们穷究一生钻研所得无非是堆积了人云亦云。

看个人、群体都在奔波,

一个一个地走了。

多少大山人们筑高了它。

人走了,

山依旧是山。

接着他说:

我思索了凯拉姆之种种,哲学之形形色色,却发现既不治病,也不解渴。我发现(认识安拉的尊名和属性方面)最捷径的路子就是走《古兰经》的方式。确定属性方面我读:“普慈主已升上阿勒什。”(塔哈章:第5节)“良言将上升于他,他升起善行”,(创造者章:第10节)否定方面,我读:“任何物不相似他。”(协商章:第11节)“安拉都知道,而他们却不知道。”(塔哈章:第110节)最后,他说:“谁有我一样的经历,他会有我一样的认识。”12

凡赫伦丁·拉齐正如伊本·凯西尔说:“尽管他那样的知识丰富、各门学科涉足不浅,但是他就信仰方面说到:‘谁坚守老太婆的主张,他就是成功者’。最后,他回到了先贤的道路上。”13

著名学者安萨里(450——505)一生沉浸于苏菲当中,到了晚年,他还是对凯拉姆方面的各种主张恍惚、不知所措。最后他放弃了所有一切,回到《古兰经》、使者的圣训所要求的信仰安拉方面的论述上,他怀揣着《布哈里圣训》归真了。他还说:“凯拉姆的人是至死最迷茫的人。”14

“那是已逝去的民族,他们得享受他们的行为的报酬,你们得享受你们行为的行为的报酬,你们对他们的行为不负责任。”(黄牛章:134节)

小结:

纵观艾布·哈桑·艾什阿里的思想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接受地道的穆阿特齐勒的思想,四十余年。

二、与其师出现分歧之后,另立一种思想体系,既不是纯粹崇尚理性的穆阿特齐勒,也不是完全依靠依据传述与“艾赫里·笋乃,沃里杰玛尔”保持完全地一致,而介于两者之间,即阿卜杜拉·本·库俩卜(库俩比叶)之思想。

三、完全地回到“艾赫里·笋乃,沃里杰玛尔”,即,对经训中所出现的所有名称和属性如实地称述,其实质与究竟只有安拉悉知,不曲解、不比拟、不追问其究竟地相信而已。正如艾什阿里在致赛俄勒人的书信当中说道:“先贤们一致诚信安拉在诸天之上,在阿勒什上,不在大地。”

1、 伊本·库俩比,故于240年,原名:阿卜杜拉·本·赛义德·本·库俩比,巴士拉人。他生活的年代穆阿特齐勒异常活跃,经常与他们辩论,据说,他以善辩而著称。其基本思想被后来的艾什阿里和马图尔迪所承袭。

2、见《伊玛目沙菲尔传记》,186页,阿卜杜勒艾尼·德格尔,大马士革笔社出版,2009年第一版。

3、 将“伊斯特瓦”以“伊斯陶俩”(操纵、占据)之解是违背先贤之为,应是升上、高过等。详见《布哈里圣训实录》,7418段圣训的导读等。

4、见《与艾什阿里的对话》一书,115页。

5、 这也是很多哲学家包括伊本·西那、法拉比、图斯等等如此主张。这种思想其始作俑者是哲赫米·本·绥夫万之流。见《塔哈维信仰详解》,447页,以及《与艾什阿里的对话》,70、86页。

6、 见《塔哈维信仰详解》442、338页等。另见《菲戈赫·艾克拜尔》171页。

7、 见《圣训珠玑》第1330段。

8、 见《塔哈维信仰详解》178页。然而,对类似问题,晚辈们却有一种著名的说法叫:“先贤的主张最安全;晚辈的主张最精湛,مذهب السلف أسلم ومذهب الخلف أحكم”。正如有学者说,这句话按照讲此话者的思维,好像先贤们是没有明白其意义地只信仰的是《古兰经》、圣训的文字而已,而晚辈们通过转义(麦贾兹)之说,以及文字的各种生僻之用法而挖掘出来了有关安拉的属性方面所使用的词句是并非指其实质的意思,而是它意。这是自相矛盾、不能成立的。

9、舍赫勒斯坦(479——548),伊本·赫利康曾评说,他是一位杰出的伊玛目、是教法学家、是教义学家、是演说家。

10、见《菲戈赫·艾克拜尔》,穆俩·阿里·噶勒注释本,36、37页。转引自《塔哈维及其注释》334页。

11、圣训学家、法学家(包括穆阿特齐莱、哈瓦里基)在信仰的主要组成部分方面认为:信仰除了内心的坚信,口头表述两个见证词之外,还有与身体的立行相结合。先贤哈桑·巴士拉所说:“伊玛尼不是粉饰,不是幻想,而是内心坚信,其实际行为所证实的。”

12、见《伊玛目·艾什阿里传记》第171页、《塔哈维信仰详解》第一册,316页等。

13、 见《始与末》第十七册11页,伊本·克希尔著;《优秀学者传记》第二十一册500页;《瓦塞特之注》第一册96页。

14、见《塔哈维及其注释》316页。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1、《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及其信仰》,哈马德·本·穆罕默德·安撒尔所著,麦地那伊斯兰大学教法系讲师,1395年(公元1975年)第二版,修订版。该书写就之后,曾蒙著名学者、时任伊斯兰大学副校长的谢赫阿卜杜勒阿齐兹·本·巴兹,以及谢赫伊斯玛义·本·穆罕默德·安撒尔的推介。

2、《伊玛目·艾什阿里生平传记》, 萨利赫·本·姆戈比里·欧遂米·泰义米姆著,1432年(公元2012年),第一版。

3、《与艾什阿里的对话》,穆罕默德·阿卜杜拉赫曼·呼麦尤斯,1426年(2005年)第一版。

4、《塔哈维信仰学之注》,伊本·艾比安兹著。1424年(2003),第二版。

1 " الإمام الأشعري حياته وأطوار العقدية" صالح بن مقبل العصيمي (ه1432 م 2011)

2 "حوار مع أشعري" محمد بن عبد الرحمن الخميس (ه1426

م2005)

3

"أبوالحسن الأشعري وعقيدته" حماد بن محمد الأنصاري (ه1395 م1975 )

4 "شرح العقيدة الطحاوية" الإمام القاضي علي بن علي أبي العز الدمشقي (1424 م 2003)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阿丹读书会微信公众平台ZCW294528498

书籍订购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或查看:http://user.qzone.qq.com/294528498/blog/1344883727关注公众微信:阿丹读书会



微信公众平台号:ZCW294528498

关注个人微信:zcw5971

联系方式QQ:294528498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扫一扫二维码加关注即可收看消息


    关注 阿丹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