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躁

 

总有急躁的时候,但不能总让情绪左右了理性。...



晚上计划让泡子早早就上床睡觉,但泡子却在刷完牙之后,拿着牙刷不肯放手,执意要把牙刷放在嘴里咀嚼。

我们心中急躁,催她放下牙刷赶紧上床,但又担心她在床上叼着牙刷会伤到口腔,或者口水滋出来弄脏床单,于是说:咬着牙刷不可以上床,你可以在卧室外面咬着牙刷,咬够了再进来,爸爸妈妈先睡觉了。

于是小朋友就真的在卧室外站着咬了5分钟的牙刷。

我们看不下去了,起身查明情况,原来是小朋友边咬牙刷边噗噗了。

一顿清洗后,也不管她叼着牙刷的情况,直接扔到了床上。

小朋友为此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我想逼小朋友放弃牙刷,于是说:我把刷牙杯拿来,你把牙刷放在里面可以吗?

小朋友一开始就拒绝了,但在我几次三番的强调后,表示了同意。

但在我拿来了刷牙杯后,小朋友依旧表示不要放弃牙刷,继续笑着享受啃咬带来的快感。

我说:你答应爸爸的事情没有做到,那爸爸也不答应你事情了哦?

小朋友表示同意,然后继续得意的啃咬牙刷。

我说:泡泡不守信用啊,答应的事情做不到,那爸爸去睡觉了,你继续咬吧。

小朋友表示同意,然后继续巴扎巴扎的啃咬牙刷。

接着换阳上场,采用了晓之以理的方式:泡泡,你为了咬着牙刷,错过了跟爸爸玩手影游戏,也没有跳水,也没有讲故事,也没有跟爸爸妈妈亲亲说晚安,只是为了咬牙刷,你觉得值得吗?

小朋友点头表示值得,然后继续啧啧啧的咬牙刷,不时还发出嘎嘎嘎的笑声。

最后只能祭出杀手锏了,不理她,翻身睡觉。

这时小朋友才急了,开始哇啦啦的哭起来。

这次阳换了个方案,跟泡子说:你可以继续咬牙刷,爸爸妈妈太困了先睡觉。当你咬累了,可以把牙刷放到床头柜的杯子里,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睡觉。

泡泡哭着把牙刷放到了杯子里,然后挤在了我们中间。可手里还抓着牙膏,继续往嘴里塞着啃。

泡子的口欲期早就过去了,这次反常的行为,难道是又要长牙?

于是跟阳一起确认了一下,给泡子洗了一个磨牙香蕉供她抓着咬,然后一起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太急躁。

我们把对泡子的要求摆在了她自我需求的前面【我们希望她睡觉vs她想抓着牙刷啃】,然后用各种方式强迫/威胁/诱逼她中断自己的感受而迎合我们的要求。这其实与我们想要达到的【希望泡子做出的行为都是发自其内心的认同】这一目标相去甚远,也与【希望泡子通过亲身的经历而感受世界的因果联系】。

有时我们会因为能预见某种行为的后果,而去干扰、阻拦、改变泡子正在从事的行为:比如咬着牙刷玩而推延睡觉时间、往杯子里持续倒水而让水满出来、把玩具摆满桌子凳子让自己没地方坐或者没地方吃饭等等。随着泡子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她所提出的【不要】【不行】【不可以】也越来越多。

有时,我们也会用讲条件的方式,来诱使泡子做一些本该她做但她却磨磨蹭蹭的事情。

甚至,我竟也会因她的言行给她贴上标签,这本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这次说她不守信用。

这一切,都与我们的心态越来越急躁有关,而忽略了泡子自身的需求。

也许,泡子是为了让自己刷牙更干净,才咬着牙刷不放呢?

可能,泡子是在长大牙,导致想要啃咬东西来缓解牙龈的肿胀。

或者,泡子在卧室外站着的五分钟,就是因为噗噗了而不愿随意移动,又孤立无援的找不到人,只能用牙刷给予慰藉。

更何况,就算给她咬着牙刷在床上,我们多注意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万一能咬着咬着睡着,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即便是口水浸湿了床单,那就也正好让小朋友感受【床单湿了的不舒服】的体验,然后换床单就可以了。我们对于【弄湿床单】的排斥,无非是为了避免自己的麻烦,然而却破坏了小朋友的体验机会,即根据【在床上咬着牙刷睡觉==》流出口水==》湿了床单==》不舒服==》换床单】建立一个【不能再床上咬着牙刷睡觉】的一个逻辑关系。

冷静下来后,我们跟泡子道歉。

我们会在第二天把刷牙时间再次提前,给足泡子自我感受刷牙的时间,同时在日常言行上再改进方式方法。

三省吾身,不能让情绪左右我们的行为后,把理性拉在身后。


    关注 泡爸爸日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