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湖北伤残民工实录,他们这样活着……

 

他们为了城市的成长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在,需要我们来关注这些伤残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



他们为了城市的成长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在,需要我们来关注这些伤残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

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今年9月,我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楼里,见到了东北小伙李贵君和他的媳妇荣畅。今年5月原本计划结婚的两个人,却在3月经历了一次巨大磨难。

李贵君在湖北黄石一生产管道的国企上班,一次夜班期间,因为工友失误操作,机器将其整个右下半身绞掉,李贵君瞬间倒在血泊里,经过医护人员惊心动魄的奋力抢救、9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总算病情稳定,如今可以拄拐站立。



李贵君夫妇虽然人很健谈,笑容常挂脸上,然而却一直很低调,不愿意去过多报道自己的遭遇。但是在医院的后几个月,他们俩有时候在病区间走动,看到了很多和自己类似经历的病人,有的比自己的状况更加糟糕,而且没有经济支付能力,近乎绝望。李贵君夫妇经常安慰这些正处在困境中的人,但觉得这样的力量还是太小。于是他们俩和医院商量,希望通过报道自己的故事,鼓舞更多因伤致残的家庭,将自己经历磨难但仍愿意乐观看世界的心态传递给更多人。后来他们的故事很多人都看到了,妻子荣畅不离不弃,还和李贵君在医院的病房内,拍摄了婚纱照,并在医生、护士的祝福声中,补办了婚礼。



李贵君的故事鼓励了很多人,同样也给了我触动。我了解到,在李贵君住院所在的病区,经常收治意外受伤的农民工,其中很多农民工来自边远山区,他们从事着危险系数较高的职业,如高空作业,路面及地下施工等,因伤致残使得本来就很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于是我与院方商量,在骨科病房寻找更多因伤致残的人,尤其是贫困人群、农民工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人,并通过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腾讯公益平台,在医院病房建立专项资金库,对于这部分人群进行医疗和生活上的资助。




周长生

年龄:36

家乡:湖北英山

医生介绍我认识了36岁的周长生,湖北英山人。今年10月,做泥工的他在工地上排除施工安全隐患,但不幸因为吊篮出了问题,自己从11楼的施工现场摔下。下落过程中,他见到脚手架就拼命去抓,捡回一条命,但整个右臂、右腿严重受伤,面临截肢,肚子上也拉出一个洞,肚肠外露。



在医院,周长生经历了10余次手术,保住了命,但未来肯定再也不能做重活了。手脚能否保住,还有待观察。而他的个人故事,也让人唏嘘。

周长生13岁时爹娘接连去世,成了孤儿的他,靠着村里东家一个馍,西家一个红薯接济着生活,跟着大人一起干苦力、学做泥工活。他在接受采访时,提起这些辛酸往事,还是忍不住落泪。“这些年,我什么苦都能吃,拼命地干活,想为自己争口气,也为了两个孩子,希望我的孩子不像我的童年一样悲惨,没想到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



周长生前期的治疗费,目前由施工负责方垫付,但施工方也表示,未来他们拿不出更多钱来赔偿周长生。加上身体残疾对于周长生来说,意味着经济来源丧失,周长生显得无比绝望,甚至想过要把自己9岁的儿子送给有条件抚养的人家。和他同病房的病友告诉我们,看见他常常深夜里躲在被子里哭。

这样令人伤心的故事太多,我不知道如何让他们的经历,用一种更深刻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回家的路上,看着窗外车水马龙和高楼林立,我突然意识到,这样一座巨型城市的崛起,必然有千千万万个像李贵君、周长生一样的人,他们从事着危险的工作,却为了城市的成长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要让这些人的伤痕,和城市融为一体,让大家看到。因此在181米的中北路高楼楼顶,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传递一种声音。

伤痕累累的周长生听说了这个拍摄计划,出人意料地表示,希望自己也能参与拍摄。要知道拍摄的时候,他才住院40多天,很多情况都是未知。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他坐着轮椅,被志愿者搬上搬下,并愿意坐上高楼楼顶,要知道那时候他刚刚从11楼摔下不久。



周长生来到楼顶,人在颤抖。他的妻子扶着他,站在他的身后,目光坚定地看着我的镜头。“我在上海做过比这楼高得多的工程,从未害怕。但现在我真的怕。”周长生告诉我,“从楼上下来的那几秒种,是我挥之不去的阴影。”

但他还是来了,他想让更多人看见自己,他也战胜了自己的恐惧。或许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潜意识里的保护,但我仍然感激他站出来,为自己,为和自己一样命运的人代言。



我们的想法在医院的骨科病房里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包括医生、护士和病友们。有的患者正在住院治疗,有的是以前在医院治疗,现已回到老家;有的只能轮椅代步,行动不便。但听说了这件事,都纷纷赶来参与其中,他们都乐意参与这个公益计划。他们都曾与死神擦肩而过、经历过艰难曲折的治疗,其中几位朋友还通过我们的公益报道得到社会上的帮助。怀着对医务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感恩之情,以及对我们长期从事公益报道并真诚关怀特殊群体的信任,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朋友,或许他们更能理解这个公益计划的意义所在。


李海峰

年龄:6岁

家乡:湖北恩施巴东

2015年,大楚网曾经以视频和图片方式报道,并获得全国关注的“跳小苹果的截肢男孩”小海峰,在妈妈的带领下从家乡来到武汉。小海峰2013年1月因车祸受伤,当年2月转到中南医院治疗之后,一直得到医务人员的呵护关爱。在那次报道中,李海峰7个小时获得了50万元善款,他的故事获得了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的关注,时至今日,中南医院和湖北省残联仍持续关怀着他。



海峰的父母都是恩施山里的普通农民,孩子受伤时才2岁,双腿截肢、尿道受损、命悬一线。几年里,孩子在医护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度过了艰难的救治和大大小小十余次的手术。在获得了这几年间最大笔的善款后,孩子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尿道扩管手术,并进行了假肢安装。孩子的父母自那之后,成为了公益力量的传递者,关注腾讯公益项目,捐款、转发。这一次听说了我的想法,不远千里赶来为残疾人群体代言。





刘松柏

年龄:34岁

家乡:湖北黄冈蕲春

在提议这次公益项目时,中南骨科的陶圣祥主任第一个就想到了他的“朋友”刘松柏。

2012年4月,30岁的刘松柏在安徽学开挖掘机,出了事故,人被压在挖掘机下,不仅双腿受了严重挤压伤,肌肉坏死,还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家境贫困,身上只剩3000块钱的刘松柏辗转多家医院,最后来到陶圣祥面前。陶主任将病人收下,竭尽全力为他救治,病情终于出现转机。医护人员还给他炖汤,送水果加强营养。



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刘松柏病情日趋稳定,但欠下3万余元治疗费。他向医生请求先出院筹钱,3天后再来还钱。医生相信他的诚信,开好医嘱,让他回家。3天后,刘松柏如期回到医院,践诺还钱。

他曾对医生说过,经过了这场劫难,他很想对所有救过他的人表示感谢,希望身体恢复后能回报社会。如今,松柏已能拄拐行走,人也精神了很多。这次他专程从老家租车来武汉参与我们的拍摄,一路晕车,深夜才返回家,却毫无怨言,他再次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张昌平

年龄:27岁

家乡:湖北黄冈蕲春

昌平是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2010年8月,21岁的他在家乡,骑摩托车从镇上买水果回家给奶奶,被一位放牛的人发现他躺在河边,昏迷不醒,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被诊断为脊柱骨折、双下肢截瘫、轻度脑震荡和多处挫伤。他至今对出事时的那段记忆一片空白。医生分析,张昌平遭遇车祸时,脑部创伤和过度惊吓使他失去了“记忆”。该路段没有监控录像,谁也不知当时发生了什么。

昌平的家也是普通农家,为了节省花费,昌平的父亲张吉全从家中背着17斤大米和咸菜到医院做陪护,每天一丝不苟地给儿子翻身、按摩、导尿。为了不让卧床的儿子生褥疮和肌肉萎缩,张吉全每隔2小时就为儿子翻一次身。在治疗的8个多月期间,张吉全没有一次睡眠超过3小时。为了帮助昌平训练,张吉全做了一个7斤重的铁锤,让躺在床上的儿子每天举100次;他自学手法给儿子做全身按摩,用双手帮儿子屈腿模仿正常行走动作,每天早中晚每条腿各练600次;为了增加肺活量,昌平每天清晨大声朗读《道德经》。



6年多过去了,昌平仍在坚持康复训练,至今每天都用助行器锻炼,身体恢复也越来越好,腿部也有了知觉。医生说他的每一次进步都堪称奇迹。

拍摄时,仍然是张吉全陪伴着昌平。张吉全明显比6年前老了一些,这个曾两次下水救人、曾制伏过拦车抢劫的劫匪、曾在砖厂里出砖、在工地做搬运、连续干活96小时的铁汉子,如今在家养了些山羊,方便照顾儿子。拍摄期间,张吉全不停地帮助其他人抬轮椅,将行动不便的朋友抱上抱下,他和昌平从内心散发出来的正能量感染着每一个看见他们的人。




冯海云

年龄:25岁

家乡:湖北阳新

2014年1月,22岁的冯海云,坐同事的摩托车出了交通事故,辗转两家医院后被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显微骨科,当时他左小腿离断,小腿肌肉几乎全部坏死。医生连夜为他做断肢再植外固定术。之后又经过了十余次手术。3年期间,他都是在手术、换药、休养、复查中度过。

冯海云的家里也是困难户,他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是三叔和姑姑抚养他成人。他三姨2008年因脑溢血住院,2012复发先后花了10多万,他这次受伤更让家里雪上加霜,治疗费总共44万多元,肇事方和保险公司赔了21万,其余都是四处借的。



冯海云说,最大的安慰是他的腿总算保住了,今年11月,他终于可以脱掉拐杖走路了。

然而,对于未来,他很迷茫,受伤前他是在工地做水电工,但现在再难胜任,也干不了重体力活了。







虞爱霞

年龄:58岁

家乡:江西九江人

2016年4月在老家村庄附近骑电动车不慎摔成重伤,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右踝关节开放性骨折、右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右踝多处皮肤破损、右5、6肋骨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了4个月,做了几次大手术,治疗费花了18万余元,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听医生说起还可能要截肢,她非常伤心和痛苦。她的儿子也承受不了这个后果,在多方打听经人介绍后转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显微骨科。陶圣祥主任接诊后告诉她,腿可以保住,只是需要时间。虞爱霞听了十分高兴,又鼓起了治疗的勇气。



为了节省费用,医生建议她可以回家换药,并把电话和微信给她儿子,方便她随时和医生交流,而且在家里有家人和孙子陪伴,心情也会好很多,更有助于她的恢复。11月28日,她高高兴兴地出院了,出院时,小周还特意送了一面锦旗给医护人员。现在,她在家休养,每天在武汉医生的指导下换药、活动和饮食,伤口愈合良好,身体正在恢复中。小周说,医生总是鼓励母亲一定要坚持下去,母亲充满信心。





他们都曾与死神擦肩而过、经历过艰难曲折的治疗,其中几位朋友还通过我们的公益报道得到社会上的帮助。

怀着对医务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感恩之情,以及对我们长期从事公益报道并真诚关怀特殊群体的信任,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朋友,或许他们更能理解这个公益计划的意义所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伤残农民工生存现状!
大楚网 ∣ 有用有趣有料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大楚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