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征稿 当我们谈乡愁时我们谈些什么

 

UMD征稿相约周二当我们谈乡愁时我们谈些什么读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作品《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时候,书标题...

UMD征稿
相约周二
当我们谈乡愁时我们谈些什么
读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作品《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时候,书标题的句式表达方式比书的内容本身更吸引着我,这不,本文标题就受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启发。

某天下午,一条关于位于重庆南岸区,临近南滨路的下浩老街将要搬迁的本地新闻打开了我的思绪,紧接着我就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我所看到的下浩老街的状态。
曾经的旧重庆市井生活的代表到现在的搬迁,下浩老街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用下浩老街命运的潮起潮落来引出我的主题再贴切不过。


四川东北部某座小乡村是我的家乡,那里平凡而不平庸,那里没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有着众多南方小镇共有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质朴和谐之感。乡村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像我这样的孩子对乡村有一种天生的认同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很多百无聊赖的日子里,给我以慰藉的,便是我魂牵梦萦的老家。

漆黑的夜里,听见猫的叫声,便用手电筒照着猫的脑袋,它的双眼变化发出蓝色的光。这是我记忆中的乡村;

夏夜,繁星点点,温柔的月光洒在身上,和妈妈坐着木制长凳上乘凉,每次她起身就会提醒:小心凳子这头翘起来。这是我记忆中的乡村;

闷热的午后,男人光膀子睡在凉席上,翻个身背上的凉席勒纹清晰可见,这时候的小孩儿,三五成群到树林、竹林捉知了捉竹叶虫。这也是我记忆中的乡村。

。。。。。。


过去的几年里,家族里的人陆续地搬离了故乡,或到了镇上,或到了市上。大家回乡的日子少之又少,于我是两三年过年回去祭祀,来回很匆忙。每次回家我总是匆忙奔向儿时的田埂路去寻找儿时的味道,路的两旁是已经荒废的稻田,田已干涸,杂草齐膝。我只好向前寻找,路的前方有一口水井,那是全村人的生命之源。关于水井,奶奶曾神气地说道:当年闹干旱的时候,我们村的井水就没断流过,隔壁村的人还跑到这儿来取水呢。不知名的灌木植物横七竖八地倒在水井的上方。水井到取水口是一小段混凝土砌成的引水槽,现在已经被草丛覆盖,水流却依然清澈地流出。

家乡的历史从水井的涓涓细流声中走过,不动声色地。

水井就这样默默地守护着家乡,见证她的变迁,数十年如一日地。
从前,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写了一首时代性特浓的歌曲叫《鹿港小镇》,歌曲唱出了经济腾飞下的台湾新面貌和与之带来的乡味流失,民风不再淳朴的巨大矛盾。其中尤其是歌词“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更是将这种矛盾娓娓道来。这种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通过下面歌词也许你会感同身受:
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保佑 世世代代传香火
城市确实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城市天际线不断被突破,地下网络越来越密集,智能化时代让生活越来越便利。人们很容易预测城市的发展,然而对于乡村,预测却显得很难。

像我这样有着从乡村到城市的经历的孩子还有很多。往上数三代,生在乡村,城市扎根的人占到总人口的很大比例。那么,对于已经成为或者将要成为城市化进程主力的你们、他们、我们来说,当我们谈乡愁时我们谈些什么?
往期原创作品回顾
七月的安生 无处安放的青春

民主爱情遭遇封建家庭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相约周二征稿!一个有料有温度有情怀的微信公众号需要有你的参与,现面向全体重大师生征集优秀原创文字作品。 每周二由研工部公众号发布。

征稿要求:主题切合青年学生的爱国、感情、学业、人生等,形式不限:书评、影评、杂文均可,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且必须为原创作品,如若抄袭后果自负。

关于稿费,为了感谢长期以来广大小研的厚爱,你的文章一旦录用,稿费多多,,并于月初统一发放(稿费计算公式:稿费=50+(阅读量-粉丝量*10%),最低50元,最高300元哦)。

唯一投稿邮箱:UMD@cqu.edu.cn(投稿稿件请添加到附件中,并以文章题目命名)

重庆大学UMD研究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作者 | 土木工程学院 朱嘉毅

编辑 | 文井

审核 | 元子

指导 | 惠颖


    关注 重庆大学研工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