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拍郎平还是拍宝强

 

今天在遵义的山区,坐在颠簸的车上,我突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假设只有一笔钱拍部人物传记电影,在郎平和王...



今天在遵义的山区,坐在颠簸的车上,我突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假设只有一笔钱拍部人物传记电影,在郎平和王宝强之间二选一作为电影的主人公,是该拍郎平还是拍宝强?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本来这是两个毫不搭界的人物,一个是演艺明星,一个是中国女排主教练,但是,因为郎平刚刚带领女排在奥运会上艰难逆转巴西,而王宝强的离婚案又弄的沸沸扬扬,两人都被网络推到了眼前,想熟视无睹都难,于是就突然会将两人相提并论。



演员王宝强

平心而论,就电影的故事性和票房而言,王宝强肯定有拍头。一个草根经过努力成了明星,一个其貌不扬的农村小伙找了个如花似玉的女大学生,一段外人难断的家庭纠纷,还有那些宝强妻和经纪人真真假假的视频和截图。磨难和励志、爱情和阴谋、 “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式的男女关系模式交织在一起,加上眼下最为热门的IP大数据作为市场支撑,王宝强这部电影不火都难。



王宝强和妻子马蓉

再看郎平,虽然她也离过婚再婚,但是波澜不兴,悄无声息,就像很多普通家庭的离异与组合一样,没有出现那么多夺人眼球的新闻。另外,郎平虽然是当年中国女排的“铁榔头”,也是位著名的女排教练,无论在球员时期还是在教练员时期都为中国女排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但是,她的励志故事似乎停留在上个世纪“振兴中华”口号喊得最响的时候,现在,虽然奥运会打败了巴西进了前四名,但是,能不能拿冠军还难说,所以,拍郎平可能没什么市场价值。



郎平和女排队员在一起

可以说,在现在的电影观众面前,王宝强肯定比郎平有人气,而人气似乎就是当下电影票房成功最有力的保证,谁有人气就拍谁,投资人、制片人、导演包括观众可能都会这么认为:要拍就拍王宝强吧!



王宝强在《泰囧》中

可真的是这样吗?不能否认,王宝强是个能吃苦、有韧性、也有一定表演才能的演员,而且也不排除生活中曾经是个朴素的孩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的成功必然性中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王宝强第一次出演电影是在李扬拍摄的《盲井》中,李扬的电影偏纪实风格,他为了去掉表演痕迹,找了王宝强这个当时还不会表演的群众演员,而在那部电影中,王宝强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的印象。



王宝强在《盲井》中

让王宝强出名的是冯小刚导演,《天下无贼》中王宝强的本色表演和葛优、刘德华、刘若英等一干明星形成对比,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是“众星捧月”,大明星们给王宝强当了绿叶,自此以后,王宝强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国内在一线和二线中徘徊的明星,而他的角色定位是电影中的“丑角”,除《哈罗,树先生》之外,基本上没有脱离这种角色定位。王宝强之后,很多草根演员也蹲在电影厂门口,妄图走王宝强同样的道路,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成功的只有王宝强,也就是说,王宝强的成功经验很难复制,因而也没有太多的励志的价值。



王宝强在《哈罗,树先生》中

而郎平,虽然说从小因为身体条件好而被选入北京女排,也一直在“举国体育”的机制下成长和出名,但是,运动员的成功毕竟是要靠自己付出每一滴的汗水来实现的。况且,在运动生涯结束后,郎平又转型成为一位国际著名的女排教练,带领意大利和美国队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她的成功,偶然因素少,必然因素更多,并且几十年都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郎平一直脚踏实地的干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默默的耕耘,她的励志故事可能更隽永、更深刻,她的成功经历可能能让更多的人去学习和效仿,这样说,似乎拍郎平更有价值。



郎平在比赛中扣杀

可问题是,拍郎平没有人看哪!现在的年轻电影观众可能很多人连郎平是谁可能都不知道,论在年轻观众中的知名度,那王宝强肯定要高出郎平不知道多少个百分点。那请问,是谁让王宝强们这么有名?仅仅是因为他演的电影受到观众欢迎吗?是,但不全是。看看这几天的网络和媒体吧,关于王宝强的离婚案不但覆盖郎平带女排打奥运的新闻,也覆盖了有关日本投降的纪念日的消息,如果说影视观众对于王宝强的八卦新闻津津乐道还情有可原,那作为引导读者和观众的媒体也对王宝强这种家庭纠纷趋之若鹜就显的非常刺眼。



王宝强的半夜声明遭到疯转

也许,将郎平和王宝强放在一起对比是不恰当的,但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发现我们的媒体在价值取向上确实出了问题,强调成功的偶然性,忽视埋头苦干的“工匠精神”,热衷于家长里短而漠视个体的精神内容,围观看热闹的语境覆盖严肃和客观的新闻报道,迎合低级的审美易趣而放弃必要的引导和分析,这恐怕就是眼下王宝强更适合拍电影的舆论环境。

(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传记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王宝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