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她和他

 

清晨的案前一炷香,30年来,每天都点燃,是为了他。80多封来自他的书信,此刻付之一炬,再也没有人知道里面都写...



清晨的案前一炷香,30年来,每天都点燃,是为了他。

80多封来自他的书信,此刻付之一炬,再也没有人知道里面都写了什么内容。

她孑然一身,终身未嫁,只有一个老保姆陪伴她一生。



时间回到抗战时期的重庆,一位酒足饭饱的二流作家当她面拿她和他调侃,称“鹤发童颜”,她当即起身挥袖而去,这是她的底线,她不允许任何外人拿他们之间的事情调笑,这,完全是属于他们俩的世界,外人不能进入。
她的画


这期间,有人说他们在重庆的北碚同居,而他的家属和孩子因为战火被隔在千里之外的北平,直到1943年他的妻子和孩子来重庆找他,这件事,牛汉的《新文学史料》中有提及,但究竟真假,扑朔迷离。

北碚老照片
不过,他们起码是一辈子的知己,这点毫无疑问。


在重庆,他们合作写话剧,她擅长话剧形式,而他早就是蜚声文坛的大作家,两人珠联璧合,写出的话剧《桃李春风》轰动山城;

在重庆,他因盲肠炎开刀,她和重庆的一干文化名人在手术室外等候;

抗战结束,她回到上海,他也跟到上海,一个月后,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跟到上海;

1946年,他和曹禺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美,从上海登船出发,她到码头为他送行;

1950年,她受周恩来委托,给远在美国的他写了一封信,犹豫不决的他见信即回到新中国的怀抱。

直到他66年去世之前,他和她之间从来没有断过书信来往,除了工作上的联系和艺术上的探讨,他还会提醒她的生日和健康,这些信既是他们之间的私人信件,也是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但她只拿出很少的几封信出来发表

她的书信手迹
作为著名编辑,她很难将“人民艺术家”的他避过去,但从经她的手出版的他的文字中,很难找到他和她之间的情感痕迹,仔细体察,或可以看出一些小心翼翼。
她的国画


倒是她在的小说《落叶无限愁》中虚虚实实的透露了某种信息。

她自己在1989年的自编出版的《浮生若梦》中简析了这篇小说:

在这篇小说里,我塑造了两个我所熟稔的旧中国知识分子——女主人公画家和男主人公教授。他们曾经同舟共事于抗日战争的风雨乱世,因此建立了患难友谊,并渐渐产生了爱情。但在大敌当前,爱国救亡第一的年月,他们的恋爱只能是含蓄的,隐讳的。他们仿佛沉湎于空中楼阁,不敢面对现实,因为现实充满了荆棘。直至抗战胜利,和平降临了,画家才首先考虑到无法回避的现实;她知道了对方是有妇之夫而且是有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们不可能结合,也不适宜再这样默默地爱下去;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远走高飞,逃遁现实;她以为这便结束了他们的诗一般、梦一般的爱情,尽管很痛苦!教授已届中年,他狂热地追求画家,他明白自己的处境艰厄,妻和孩子像枷锁似的缚住了他。他想解除枷锁,妻向他索取大量赡养费,他拿不出;如果坚持离婚,妻会和她闹到学校,闹到法庭;社会与舆论压力大,旧中国的法律不可能予以合理解决;最后势必闹得自己身败名裂,还要连累画家。那么,难道他就只有守着妻子,放弃画家吗?不行!他爱画家,他需要一个志同道合、旨趣相投的伴侣。因此,他踌躇再三,终于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将所有的财物留给妻、子,急急匆匆悄悄地跟踪画家而去。教授和画家又重逢了,他们又陶醉在诗一般、梦一般的爱情中,他们又摆脱了现实的磨难。但是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的光景,教授的妻、子就找上来了。可以设想,由于教授乃知名人士,找到他是很容易的。这一下教授又陷入现实的苦恼里了,他慌忙之中不暇思索,立即买了两张飞机票,打算和画家一同逃避现实,开始他们海阔天空的旅行。


上海码头老照片 


而她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本身就是一位画家。

埋藏的再深的感情,也会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候流露出来。

他逝世后,她从未写过任何纪念他的文章,而且交代死后将她收藏他的所有字画及文字资料献给国家。

只是有一次例外,她面对受访者拿出了1948年他在美国给她写的一封信,信中说:“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

而解放之后,他站上了文坛的最高地位,这些私人的情感无论如何也不便再提及。

金岳霖、桑弧为了林徽因、张爱玲终身未娶,她是不是因为他终身未嫁很难说清。

她给友人施蛰存的书信
不过有人说:如果她当时在,他可能就不一定回去投湖。

她是一位不太被人提及的一位才女,

绘画、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善写话剧和电影剧本,

她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编辑,见过鲁迅,和茅盾、齐白石、刘海粟、郭沫若等大文人、大画家都有着不错的交情。

但她却度过了凄婉的一生。

他的故事很难描述,通常只说他挨斗之后在太平湖畔坐了一夜便投了进去。

他挨打回家后发生了什么?

他在被挨打之前整过别人?

现在都不好说、不便说。

所以,他本应该有一部传记电影,但是,从哪个角度都能难说的好,因为,他是“人民艺术家”,说高了不好,说低了不行。



他写的话剧《龙须沟》
但是,从她的角度来说,可能他更真实。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男人。

面对家庭和感情,纠结和愧疚,

《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骆驼祥子》可能只是他的外观。

而他给她的那些后来被红卫兵抄走和被她焚毁的那些书信,还有他送给他的诗句,可能才是他的内心的模样。

风雨八年晦  霜江万叶明

扁舟载酒去  河山无限情

这是一首。

清阁赵家壁 白薇黄药眠

江村陈瘦竹 高天藏云远

 

这是另一首。

蕉叶清新卷月明,田边苔井晚波生。

村姑汲水自来去,坐听青蛙断续鸣。

杜鹃峰下杜鹃啼,碧水东流月向西。

莫道花残春寂寞,隔寞新笋与檐齐。

 

还有许多许多,这可能是窥见和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的一个角度。

而这个角度,免不了要扯上她。

她就是河南信阳女子,赵清阁。


赵清阁晚年
而他就是舒庆春、笔名老舍。
老舍


所以,《老舍传》最好的画外音,应该是赵清阁。

他们认识时,赵清阁25岁,老舍38岁。

而影片则从她焚烧他的书信开始。

(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传记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