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鸡汤里掺激素?

 

看《不二情书》了吗?你觉得是放了激素的鸡汤吗?你在乎一个电影的营养吗?...





5月27日星期五       小雨



早上看到关于《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影评(http://www.u148.net/article/138822.html 详见链接),分享给了一位很有思想的朋友A,并且告诉他:“看完影评,我也想去看这部电影了。”接下来就有了我们的对话:

A:

这样的电影我怎么也提不起兴趣,影评也写得很鸡汤。我很想告诉别人那些鸡汤是从哪些鸡腿里熬出来的。看这段话:

“在寻找另一半灵魂的路上,你说你有点迷茫,可人生本就会一路坎坷,只要你敢于一直走下去,路旁的花草闻闻看看,但不要采摘,那个人就会在路上,脸上有你喜欢的表情。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人,出现得不早不晚刚刚好,会给你一副坚实的盔甲,让你告别失眠和酒精。

别顾影自怜了,把伤痕累累的盔甲脱下,用最灿烂的自己去呼吸阳光。当命中注定的人出现的时候,至少你不是戴着脚镣的那一个。”

这样的文字在百度上一大把啊。

我:你意思这些文字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抄袭拼凑而来?

A:不知道,但你不觉得这样的文字都是似曾相识的吗?说了一堆,等于没说,我把它们叫做阴性体。没有思想,模仿成性。

我:呵呵呵。(这有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啊?不过的确女性更容易被这样的文字打动。)

A:比如,一个人为什么会刚好被你遇上?

我:这是一种看起来很美的骗局,不过,人有时候是需要被骗的。

A:那个人你遇上了,他有你喜欢的表情,这就ok了?

我:哈哈哈哈。

A:说不上来嘛!!人啊,其实都是能采就采了,闻闻觉得好又不采的基本很少。都是采了又不满意了。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





即便有了上面的对话,我还是忍不住看了这部电影,还是忍不住跟着剧情喜怒哀乐,当老夫妻在教堂里交换誓言的时候,当教授认出小虾,两人终于没有错过的时候,眼泪都没有止住。

我想这就是成功的好莱坞式的电影,格局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煽情,总有地方指向你的泪点,就算知道在瞎掰,还是忍不住投入我们的真情,我们自身情感投射、抒发和宣泄的需要被满足,在这一点上它是成功的。

不过,我也认同那位朋友的说法,这部电影的确没有多少营养,但凡用点理智,就会发现bug很多,如果说是“鸡汤”有点委屈了鸡。

网上也有很多清算bug的文章,但是有一点没有提到,也正是我没有想明白的。虽然编剧设计了一个伦敦月老交换信件的机制,但在我看来根本经不起推敲。你想想,两个人都认为对方住在英国的查理十四街84号,这个误解竟然通信一年多了都没有被发现甚至被怀疑!尤其是当教授一直称呼小虾是住在伦敦的女孩,但信的邮寄地址终究还是澳门,这难道不奇怪吗?毕竟月老转信还是得转到澳门啊,ok,你认为我是住在伦敦的,却又把信寄到了澳门给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查理十四街84号的月老在临终前既然要求律师在葬礼上读信给那些被他“乱点鸳鸯谱”的人们听,而且果然那些鸳鸯们也真的参加了葬礼,那么可想而知老人或者律师肯定事先知会了他们,可怎么小虾他们却全然不知?不科学。

这部电影运用了意象对话的表现方式来呈现男女主角之间书信的内容,但是两个人是通过书信往来的,邮寄耗费时日,很多新发生的情况是来不及告知并得到对方反馈的,更别说两人都在拉斯维加斯的通信了,既然双方都没有在信中披露自己的行踪,那又怎能收到对方的来信?所以,如果要实现这样的即时通信,还是让他们网恋比较合适,但是如果网恋,那信息就更藏不住了,人们会问,为什么不发照片,不发视频,不facetime,不朋友圈?很多剧情就更难自圆其说了,再说编导是想用书信的“慢”来衬托感情的淳朴、深厚和真挚,改成网恋又快餐了。但是说到底,笔墨酿成的感情就一定比网络输入的来得更加深厚和隽永?



(此图展示的剧情,难道是女主角因为和男主角书信多日,已经达到了真正的神交水平,不需要对方说一句话,就能看到听到对方了,啊,伟大的书信恋!)

不吐槽那些bug了,青年组的爱情,来得童话色彩更浓一些,嗜赌成性的飞车妹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机男在书信神交之后,情感和人格都得到莫名其妙的升华,终成眷属。至于why和how,就让爱情的扑朔迷离去解释吧。
老年组的爱情



一点不同意见

老年组的爱情,几乎获得了一致好评,就连最辛辣的影评人也称这一对的爱情“抚慰人心”。坦白说,我有一点不同意见。
首先,我很欣赏秦沛和吴彦姝两位老戏骨,人物个性鲜明,表演亲切温馨,只是剧情还是有点对不住他们两位的专业水平,杀鸡用了牛刀。



我隐隐觉得他们两人的感情,并不如观众们想象的那么美满。总觉得老太太对老先生有万般包容和欣赏,而老先生对老太太的感情好像还是责任更多。他们并不是那么平等,老太太是享受其中,老先生….我不知道。



老先生86岁,老太太80岁,在70多年前男方用好几头驴换到了这位新娘,时间上看,是童养媳无疑,这也难怪老先生对老太太总有些父亲般的威严, 比如在车上,老先生说“笑什么笑,再笑我就把你休了”,或者在婚礼上那种“不愿意70年也过去了”、“没得选”,“别整那些没用的,让我实实在在地把事情安排好就是对你最好的交代”这种完成照顾人者使命的桥段等等。我其实觉得爱情就会把人整得想干些“没用的”,我知道很多人要说我不懂他们之间的情趣,或者说老先生是一个不会表达的人,好吧。再说,老先生满腹经纶,一生却只教了老太太四个字也就是她的名字。那老先生如何和老太太在精神层面上做很多关于文化方面的沟通呢?一个文化人和一个文盲之间当然是可以产生爱情的,只是结合剧中老先生的表现,我的感受是老太太今生的爱情就在此时此地,而老先生的责任就在此时此地,爱情,我不知道,或许在别处?

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对老年人爱情的评价问题,但凡看到耄耋老人夫妇手牵手或者有个拥抱的背影,我们都感动得要心碎了。有一个人陪伴你几十年,到了白发的时候互相搀扶,相濡以沫,就算没有爱情,这份感情这份恩情也足以令人百般珍惜。但反过来,把这份珍贵就等同于爱情的结晶,我觉得并非必然。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拥有最美好的爱情,我们爱他们。我们把他们拌嘴埋怨都看成是生活情趣,更有甚者说吵架、打架也都是他们亲密的表现,很多小辈看到父母、爷爷奶奶互相不满意生气都当他们是小孩子过家家般在淘气,有些的确如此,有些不尽然,他们心中的爱恨情仇并不会与小辈言说,但我们只愿意接受一种看法,就是无论怎么样只要他们还在一起,他们就是相爱的, 因为这样想我们才心安,因为这样想看似局外人实则利益相关的我们才能得到安慰。我们渴望我们的家里充满了爱,不愿意承认长辈们的爱情可能是有瑕疵甚至是脆弱不堪的。此外,人到白头也折腾不起了,家里长辈长老们的生活稳定对小辈而言至关重要。于是,我们宁愿相信他们都是恩爱的,甚至很多人都说希望自己的爱情可以和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一样。拜托,关于他们的爱情,我们又知道多少?

我小时候就觉得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爱情是非常美满的,陪你一起到白头,这样还不够吗,还不浪漫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明白老人都是年轻人变的,年轻的时候两个人没有爱情,到老了并不会因为头发花白而突然产生了化学作用,有的更多的是亲情和恩情、互相的容忍和陪伴,有些老年伴侣的相互依存还伴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无奈。到如今,虽然已经无从知晓,但现在的我可以接受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在他们的生命中有各异的爱情故事和体验,认为他们就是从一而终唯美爱情的典范,这仅仅是一种后辈们一厢情愿、从自身利益出发的美好愿望,把他们当成了心理上供奉的偶像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我自己所见过感情多年来稳定美满的夫妻,一般都是相互尊重、互相让步体谅的,所以我觉得影片中老先生和老太太的互动模式里隐藏着一种不平等的因素,而这种因素似乎并不源于爱情。珍贵的感情不限于爱情,所以当赞叹影片中老年组的时候,请使用“感情”二字更为贴切。

好吧,这不是我擅长的话题,就此打住。

接下来我想请男士们做个投票,在电影院里抹眼泪的大部分都是女人,那么姐妹们,男人都是怎么想的?请转发此文给你的男性朋友参与投票,下次我们一起来分析:


    关注 飞鸟日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