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鼓楼实验中学,重新认识你所不知道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万...





孔子

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万世之表,仁爱之师,
世人都说孔子伟大,
可是又对他有多少了解呢?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
形象各不相同,多少也会有些片面。
在南京,有这么一所学校,
学校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叶,
无处不体现了浓厚的国学氛围。
同时,
它还是孔子教育思想研究中心,
这所学校就是南京鼓楼实验中学
一个月多前,学校举办了一场祭孔大典,
旨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增强全校师生的文化基因。
典礼上,
老师和学生们都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然而,最让同学们受到启发的,
是校长的精彩发言。
听过校长的发言之后,
很多同学都想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孔子。
于是,在校长的帮助下,
鼓楼实验中学的三位学生就找到了一位高人。
今天,
让我们跟着同学们的脚步,
一起来听听这位高人对孔子360度的全方位分析~
聊聊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孔子~





孔强卫,孔子的第75代世孙。

初识孔子


孔子父亲叫做叔梁纥,
是鲁国的一名武士,
孔子的母亲,名叫颜徵在,
18岁时嫁给当时已经68岁的叔梁纥,
之后生下了孔子。
相传,
孔子出生的时候头顶凹陷,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叫孔丘的原因。
司马迁《史记》里曾经有过对孔子外貌的记述,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后来,人们称之为“七陋”
就是有七个比较丑陋的地方。
听起来,感觉孔子长得不好看。
但实际上,
这说的并不是孔子长得丑陋,
是讲孔子的长相特征
它是一种帅的表率。
......
孔子的故事说起来可能一年也说不完,
为了让大家快速了解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接下来是快速教学时间,
一起看一下孔子的身份标签~
孝子
3岁时,孔子的父亲去世,
母亲一个人把孔子抚养长大。
虽然不像孟母那么有名气,
孔子的母亲为了让孔子受到最好的教育,
把家从乡下迁到了鲁国的国都,
也就是如今的曲阜。
都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在当时来讲,
孔子的母亲是不该再回到她的娘家的,
但是,为了孔子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孔子的母亲还是毅然带着孔子到了曲阜。
孔子17岁时,孔子的母亲去世。
母亲死后,
孔子想要把父母合葬,
但是并不知道父亲葬在哪里,
他把母亲的灵柩停在了“通衢之道”,
就是路的中间。
希望一些年长的老人能够知道父亲葬在什么地方,
以便告诉自己。
最后孔子解决了合葬的问题。
学霸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非常好学,
师从对象从不计身份地位,年龄高低。
传说孔子曾拜过一个7岁小孩为师,
这个小孩三难孔子,
孔子不耻下问,虚心向这个小孩子请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拜访过师囊等人,
最有名气的就是和老子见面。
从鲁国国都曲阜到周天子所在地雒邑,
有千里之遥,
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孔子来说,
几乎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
但是,孔子想要朝圣雒邑、拜见老子的愿望是那样强烈,
感动了他的学生——南宫敬叔,
南宫敬叔面见了鲁昭公,
希望他可以资助孔子的学习之旅。
鲁昭公欣然同意,
于是,孔子千里迢迢到雒邑去拜访老子,
不断的学习。
恩师
春秋时期,孔子开办了当时的第一所私人学校。
孔子认为:“有教无类”。
意思是说:
“来听我讲课学习的人,
我不会因为你父母的身份地位,对你区别对待”。
哪怕对自己的儿子“孔鲤”也是一样。
孔子有一个学生名叫陈汤,
和孔鲤在一个班学习。
有一天,陈汤问孔鲤,
“我好几次都看到老师在单独教导你一些东西,
是不是老师给你单独开了小灶,
你能不能跟我们讲一讲?”
孔鲤就跟陈汤说:
“父亲并没有教我什么,
只是看到我路过庭院,问我有没有学诗,
然后教诲我说:不学诗无以言。
你只有把诗学好,才能有良好的学问。
还有一次,父亲问我礼仪学的怎么样,
告诉我,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开小灶,
对学生都是一样的关心和爱戴。
实际上,孔子爱戴自己的学生超过了自己的儿子。
学生伯牛患了麻风病,躺在屋子里面,
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没有人敢接近他
孔子知道以后,却多次去探望他,
不顾被传染的危险
通过隔离室窗户执着伯牛的手,
希望伯牛可以坚强,
能够抵抗病魔。
游子
孔子当过鲁国的中都宰和大司寇,
相当于我们讲的公务员的最高的级别。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
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
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
孔子非常失望、愤然辞职,
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生涯。
这期间非常穷困潦倒,
曾经在陈国断粮7日,被围困,
还是子贡找到人,师徒才幸免于一死。
孔子68岁时,
他的儿子、最爱的弟子颜回、子路先后离他而去,
也许是因为悲痛,
73岁时,孔子走完了他的一生,
其弟子子贡守孝6年。
在鲁国度过的那段时间,
孔子留下了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魁宝,
三诗续书正礼传乐,
写《易经》作《春秋》。
其中,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谐和万邦的世界观,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
与人为善的道德观,
这四观在孔子的学术里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现在你了解孔子了吗?



    关注 畅游鼓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