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读《未来简史》:虚无的自由意志和分裂的自我

 

前两期我们都在说“自由意志”和“自我”,今天继续这个话题,看看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如何用科学实验证明“自由...



前两期我们都在说“自由意志”和“自我”,今天继续这个话题,看看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如何用科学实验证明“自由意志” 可能是种错觉,“自我”可能并不存在。

01 你可能并没有自由意志


什么是自由意志?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随心所欲,这是自由意志吗?如果这就是,那么人类和黑猩猩、小猫小狗有什么区别呢?都不过是被欲望驱使的生物体而已。赫拉利说:“自由意志,是人能不能选择自己的欲望”。答案是不能,选择欲望的过程可能是随机或者必然的,但绝不自由。神经科学家可以通过科学仪器先你一步知道你的想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神经科学家们就发现大脑在产生意识知觉前的瞬间会进入一种特殊状态,潜意识会引起自发行为。在2008年的一项实验中,科学家让受试者在任意时间用左手或右手食指按下一个按钮,同时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或者植入电极的方式观察受试者的大脑。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在做出选择前大脑的特定区域会出现仪器可以观测到的反应。在参与者决定是否按下按钮之前,研究人员就能够通过观测大脑提前知道参与者的选择。换句话说,参与者觉得是自己做出了选择,实则不然。按或者不按这个按钮,科学家只需要观测你大脑的反应,就能知道。

既然科学仪器能先你一步知道你的想法, 那是否可以控制你的想法呢?科学家在老鼠的大脑中插入电极,然后就可以遥控指挥老鼠,就像我们玩遥控汽车一样,想让老鼠怎么活动都可以。如果电极插入的是人的大脑,人也会和老鼠一样,感觉不到被操纵,认为自己的行为都是自己的欲望驱使的结果。以色列的医院已经在尝试在重度抑郁症患者大脑内植入电脑芯片,通过电脑发出指令,利用微弱的电流短暂地麻痹大脑内的特定区域,患者的抑郁症症状大大减轻了。一段时间以后,患者说自己更抑郁了,科学家打开他的大脑发现原来是芯片没电了。
02 分裂的“自我”
自由意志可能不存在,那么作为自由意志载体的“自我”呢?过去半个世纪的生命科学和脑科学研究发现,“自我”很可能是复数形式,而非单数。这些研究中最有名的实验当属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博士的“裂脑人”实验。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各自负责人体不同的区域,实现不同的功能。正常人的左右半脑由一根厚厚的神经束连接(也就是脑胼胝体)来实现两个半脑之间的 信息交流。如果作为桥梁的脑胼胝体出了问题,左右半脑的信息交流就会出现障碍。而为了治疗严重的癫痫病患者,医生会切断患者的这根神经束(切断了脑胼胝体的人俗称为裂脑人)。这样一来,侧重语言功能的左半脑和侧重形象思维的右半脑的“失联”,为科学家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赫拉利在此列举了三个针对裂脑人的实验。第一个实验对象是一个小男孩。研究人员问小男孩长大后想做什么,小男孩说他相当一名绘图员。说出这个答案的是男孩的左脑,因为右脑没有语言功能。然后研究人员把男孩的右眼挡住,让他只用左眼看一张写着“你长大后想做什么”的纸条,之后让男孩用字母拼图拼出答案。你猜男孩的答案会是“绘图员”吗?当然不是,答案是赛车手。也就是说,小男孩的左脑相当绘图员,右脑想当赛车手,到底哪一个才是男孩真正的“自我”呢?

第二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先让患者只用右眼看一张鸡爪子的图片,用左眼看一幅雪景的图片,然后问患者看到了什么。患者当然是说鸡爪,因为右脑没有语言功能。然后再让患者 从一大堆图片中选择一张和刚才一样的图片,结果患者右手选了一张鸡的图片,左手选了一张铲子的图片。研究人员问患者为什么选铲子,患者说:“鸡爪配鸡,所以你可能 需要一把铲子来清理鸡舍”。患者的左眼,也就是右脑看到了雪景,而右脑不能说话,负责说话的左脑在并没有看到雪景的情况下,编造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理由来支撑自己的选择。

第三个实验也类似,一位女性脑分裂患者也用负责说话的左脑编造了一个理由来解释看到滑稽图片的右脑的反应。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网络上搜到很多这样的文章和视频。这些实验证明,人不仅有两个甚至多个自我,还会找借口来对各种不合理的行为进行“合理归因”。

除了脑科学实验,心理学家也通过不同的实验获得了类似的结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记忆自我”和“经验自我”这种分割自我的方法,想了解详细实验过程的建议去看卡尼曼的经典畅销书《思考:快与慢》。虽然这种自我分割方式是卡尼曼首创,但我更倾向于用赫拉利在本书中的叫法:“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简单说,叙事自我的存在使得人在评估一段经历时,忽略这段经历的时间,只记住了这段经历中感受最强烈的时刻和结尾的部分,这叫“峰值-结尾规则”。赫拉利举了几个医疗的例子来阐述这个规则。比如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在手术时间长短和手术结尾时更好的体验中选择的话,最好选择在临近手术结尾时给病人更好的体验,这样即使手术时间变长了,患者过后的评价也会好得多。你肯定觉得这不是傻吗?真实的体验并没有变好啊。可生活中就是这样,”体验自我“经常会被“叙事自我”出卖。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向我征求结婚纪念日吃什么样的大餐。我告诉她在大众点评网美食栏目里按照价格降序排列,再选择其中评价最好的一个。她说这样选择出来的餐厅都比较贵。当时我就用了峰值结尾规则说服她。结婚纪念日刚好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享受最好的,即使之前平淡无奇,体验绝对能拉高很大一截。事后证明她的体验的确很好。

自由意志,不可分割的自我,在现代科学的冲击下,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如果没有单一的自我,没有自由意志,我的欲望到底是什么呢?我在生活中的种种抉择,又是谁做出的呢?

最后还想说说,自由意志实在是个太古老的话题。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已经谈到与自由意志相关的问题,但自由意志作为真正的概念,是由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为解决“恶”的问题而提出的,所以自由意志最早出现于神学领域。从其诞生开始直到现在,自由意志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定义。今天提到的种种实验,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和挑战。所以,我在文章中对自由意志的存在,自我的单一性都没有用赫拉利那样肯定的语气,而是用的“可能”。我非常期待,更多科学、哲学与道德对自由意志和自我进行更丰富的探讨。

下期,我们继续读《未来简史》。


    关注 蝉读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