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华 我的“一六” 我的“三山”

 

2016年已经告别我们就要远去,望着他伟岸的背影倍感失落和无助,只有回味记忆中的画面来缅怀这即将逝去的日子。...







2016年已经告别我们就要远去,望着他伟岸的背影倍感失落和无助,只有回味记忆中的画面来缅怀这即将逝去的日子。而这些记忆中最让我珍藏的是三座大山,它们虽然遥远却显得那么清晰,那么厚重,那么让人迷恋和动情。

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和朋友们相约登上了河南省最高峰----海拨2413.8米的灵宝老鸦岔。清晨5点出发,大人小孩11人乘两辆车一路急驶,在将近中午时分我们来到山脚下,路旁的紫荆花开的正艳。几经打听才找到了被积雪覆盖的登山小道的路口。越往上走积雪越厚,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爬山两个小时终于到达山脊,更让我们惊讶的是竟然看到了雾淞奇观,那些冰挂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沿着被千年杜鹃和红桦树夹着的台阶小路我们顺利到达山顶。群山巍峨,唯我独尊,眼前的山峰和远方的山峦都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静溢而肃穆。向北望去,黄河也在我们的视线中若隐若现。烧水、煮咖啡,坐在山顶晒太阳,那一刻真的很享受。



中秋假期我和朋友拜访了向往已久的终南山。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文人骚客隐居修行的好地方,唐朝的大诗人李白、王维、斐迪等都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其中诗佛王维《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去起时”更是许多人羡慕和向往的绝佳境界。坐高铁到西安,又转道蓝田来到终南山腹地大峪沟。这里山秀峰奇,林茂水潺,常年云雾缭绕,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报导的终南草堂就隐藏在这深山密林之中。我们在路旁打听西翠花村怎么走,却惊喜地发现了正在路旁的农家乐吃饭的终南草堂的主人张剑锋师傅。因为在电视上见过,我们一眼就认出了张师傅。一阵寒喧过后我们一同上山,同行的还有几位来自北京和广州的年轻的女修行者。终南草堂是张剑锋师傅投资近百万元建造用来接济修行者和隐居者的几座大木屋,跨过几条小溪和独木桥就到了。我们席地而坐,听几位师傅娓娓道来。忽然一阵悠扬的古筝声如天籁般从屋内传来,此刻我内心一片寂静,把一切纷扰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作别了终南草堂,已经暮色将至,我们又沿着石阶小路找到了药王派王道长建在悬崖绝壁上的小木屋。王道长年轻漂亮,在给我朋友把脉问药之后我们匆匆下山,这时上面的山崖上传来了一阵歌声,我们停住脚步,仔细倾听。虽然这歌声不是很完美,却可以感受到那是一个年轻人在自由地放声高歌。于是我们也放开喉咙,对唱起来。这一刻,在这苍茫天地间,我的心彻底醉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偶尔一两个雨滴落在了身上,我们才依依不舍,缓步下山。



泰山是神圣的五岳之首,也是我心中一直向往的地方,于是在将近年底的一个周末,我出发了。下午到达泰山脚下,简餐之后,匆匆上山。乘车到达中天门,步行登山。一路上古柏、老庙、名人题字随处可见,一阵气喘吁吁后终于到达巍峨高耸的南天门。漫步天街已是夕阳西下,借着天际最后一丝余光我踏着积雪登上了玉皇顶。夜宿山顶宾馆,听窗外寒风呼啸,兴奋和伤感同在,心中思绪万千。第二天看罢日出,匆忙下山。

2016年有一些目标没有实现,也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而美好的记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我走过的这三座大山,以及陪我完成这些心愿的朋友都在我记忆中定格成永久的画面。这就是2016年我的“三山”。



作者简介:杨书华,男,1975年出生,网名白杨,现供职于洛宁县政府部门。喜爱诗歌、摄影、户外运动等。


    关注 艺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