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屈原】怀念是一种候鸟(外六首)

 

副刊岳阳日报 2017年1月9日 ↘ 与一条江结缘文/ 熊育群许平亚新诗集要出版了,翻看这些年他写的诗,开篇...





副刊岳阳日报 2017年1月9日  







与一条江结缘

文/ 熊育群

许平亚新诗集要出版了,翻看这些年他写的诗,开篇的诗写的即是汨罗江。这条江是哺育过我的江,它出现在许平亚的诗里,仿佛记忆深处吹来了一股乡风。平亚写汨罗江是为了怀想一个人——屈原。这同一条江,对于他与我而言,会有不同的感受。就是我自己,随着岁月更替人事渐长,对于汨罗江的感受也大为不同了!

我出生地在岳阳屈原管理区联兴村,过去叫汨罗江农场,后来又改名叫屈原农场。我家门口有一条河叫黄金河,这是我童年游泳、抓鱼的地方。宽阔的河床,有无数黄昏的落日、夜晚的一钩明月,也有雨打波浪与冰封河面的寂寥风景。这些景象从我家门窗就能一览无余。洞庭湖区围垸围出的广阔而又荒凉的平原,一望无垠,除了远去的鸟翅,地平线永远也走近不了。想不到的是,这条河就是汨罗江,是它的主河道。我曾经去过多次的汨罗江是围湖造田时人工改道的另一条支流。在我没有离开家乡的17年里,汨罗江只是一条河,自然的河。我喝着它的水长大。

我懵懂的少年时代,与乡人一样,不知道汨罗江与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甚至也不知道端午节的来由。这个节日是我的出生日。故乡对于我也许太平凡,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外人面前,甚至会因为她的乡土气而羞愧脸红。屈原这样一位伟大人物与我如此平凡的家乡生死相连,他就在这一片土地上长眠,这让我时常以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她。特别是当我离她远去之后,这一片土地也变得异样了。也许是流逝的事物、浓烈的乡愁与外面世界的万千气象改变了我。我也有了许平亚诗中那样的情怀,堤上漫步,山河间寻寻觅觅,二千多年前屈原行吟泽畔的足迹,也许有一眼我所望见的景象也是屈原所望见过的……

许平亚是岳阳县人,他的家乡离汨罗江不远。我们有幸都受到楚文化的哺养,都从这片深厚土地吸取滋养。他到我的家乡屈原行政区任职,他是以一个文化人顶礼膜拜的心情踏上这条江的。他看到的是干枯的河床,江水退缩到了北岸的河堤下,河滩上萋萋芳草,那是正在生长着的现实中的草。许平亚想要进入的是二千多年前的那个时空,他怀想、揣测、唉叹、思索,“那位失散多年的兄弟”、“水边的人们”、“用龙舟号子/还有门楣上的艾蒿,飘香的粽子/解读着它”。他写端午,是“珍藏在大地的词典/泛着幽明的光泽”。他的诗情借“两千多年前的燕子/江南的燕子低低地飞”,在这二千年间作着时空穿梭运动。“他是被一条江/收留/就像一首诗/收留了世界上/那么多忧伤和隐痛”。这些诗句打动了我,也把那条青草气息的、湿润的江带到了我的面前。这条被余光中称为蓝墨水上游的江,在许平亚这里,就是一个人的江了,他的踏江而行,全是对于三闾大夫的怀想。

与一条江结缘,就是与诗的结缘。

对一条自然的江,赋予于一个人,对它的山川草木全都打上那个人的印记,这是典型的文人情怀。但我相信,对生活于其间的百姓,这仍然是一条自然的江,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江。屈原,我们已经圣化了。他的爱国情怀与高洁精神是令人敬仰的,但他的忠君思想却不合时宜了。他的“唯吾独醒”的自我标榜,注定了诗人流放的命运。在许平亚诗中,他想把屈原当成一个普通的人,如他诗中写的“那位失散多年的兄弟”、“那位浪迹江湖的兄弟”,但在他的情感世界里,屈原仍是神一样的巨大存在。的确,屈原在文学上是我们共同的“神”。平亚是位抒情诗人。抒情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但经历过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洗礼,新诗的多元化已经到了乱花迷眼的地步了。平亚的心中就没有过一丝杂念?

读完许平亚的诗,让我眼前一亮的倒是他对生活的某些顿悟、感怀,是那些打动我的瞬间,这类诗有他独特的感悟,有他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发现,他窥到了生命中的某些秘密。譬如《幸福的人》中写的“黄昏 碰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弯着腰在街边垃圾筒里翻拣着/我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甚至还禁不住喊出声音/要是我的母亲还活着/也在暮色里寻找可乐瓶、易拉罐什么的/要是我的母亲真的还活着/就在眼前的暮色里/那么/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从一个拣垃圾的老人引发的心灵感应与变化,他把失去母亲的哀痛作了多么深切的表达!《风吹稻浪》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母子情深,读这些诗句让我想到了海子的一些诗。

《那些树站在冬天》《那年的一场雪》《众鸟飞过黄昏》都是写天地间生命的。在《那些树站在冬天》一诗中,我欣赏这样的诗句:“冬天的风如此强大/不要说一棵树/就连一株小草也不会放过/但我却发现/不管一棵树怎样身单势薄/冬天的风/仍然没有办法把它们的身体穿透”。这里既有对于自然万物的怜悯、赞叹,也有对于生命的奇妙体悟与发现,诗升华到了一个天地生存的大境界之中去了。《那年的一场雪》对生命的怜悯与一场大雪联系起来,诗最后揭示出的美与死亡间某些神秘的关联让人震惊:“二十年前一场雪下得很大/雪地上留下一行脚印/清晰地告诉人们/黄鼠狼的住所//人们用烟火在洞穴边熏熏熏/猎物终于从里面奔了来了/咯出一腔血/鲜红/在地上留下一道印记//那场雪洁白洁白/洁白的雪不曾料想/一只小小的黄鼠狼被她的洁白出卖”。

平亚写得好的第二类诗是他乡村生活的诗。如《民谣》《老井》《黄牛素描》《草帽》《想念妈妈》《童年·奶奶·板栗树》。这些诗都浸透着他乡村生活的情感与记忆,他把乡村的诗意、亲情、乡情,把大地与岁月,都融化在诗行之间。《民谣》中的民谣是农民留在这个世上的一根绳,一辈又一辈人被它诠释着。而《老井》里面的老井则是祖辈的血脉与家谱,一种生存、传统在延续,“接纳过多少手臂 陶罐和绳”。《黄牛素描》“与返青的农业/联得那么紧”。这些都是充满着时间与历史感的一种生存,是大地喂养着的农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的真相,它是一种生存,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品性,许平亚通过一些极小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表现了这么深厚的情感与主题。他的诗的感受与意象捕捉的能力都非常强,这类诗的语言也特别光洁而有色彩。

平亚质朴,有着坚毅的品格。他是一个偏于内向、不慕虚名的人,有着沉思默想的气质。这么多年写诗,却一直远离着文坛。不读他的诗,很难知道,他是一个内心情感如此丰富的人。我们因诗结缘,又因汨罗江走到了一起,是他的诗让我走近他的内心。他热爱我故乡的汨罗江,在汨罗江畔一待就是十年,为我的家乡父老乡亲工作。这是令我感动的。我没有给人写序的习惯,他以汨罗江的名义希望我写点什么,这是我不能拒绝的,只有破例在他这本诗集出版之时写上几句话,以表达我对他衷心的祝愿。



怀念是一种候鸟(外六首)

文/ 许平亚

那熟悉的地方  有人

如期地站成家园中的一棵树

那是白发的母亲

遥远的天空下

母亲躬身侍弄着炊烟  四季和儿女

古老的土地上

母亲河就这么深刻地流淌

在岁月的每一个角落

一如掌心里奔忙的纹路  牵引我们

风风雨雨的归期

怀念是一种候鸟

挥之不去

母亲  你潮湿的眼神常在我梦深之处

泛起粼粼的波光

母亲河沿岸  岁岁年年

遍插杨柳动人的歌谣

手指参差 而鲜红的血脉

世代相因

手指聚拢又握紧  珍藏好

母亲河边那一句刻骨铭心的

叮咛  十指连心

◎致母亲 

母亲

我想为您写一首诗

和着泪读给黄尘下的您听

落根在天下儿女们心里的词

母亲 带着永恒的体温

苍茫岁月如何承载母亲的深恩

在我下笔写诗的刹那间

骤然感到有什么东西

穿透一生的痛

母亲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不能

完成这首诗

只有把一页一页苍白的纸

点燃

照亮您疲惫的笑容

◎幸福的人

母亲走了

仿佛一根猝不及防的针

把我的幸福全部抽空

黄昏  碰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弯着腰在街边垃圾筒里翻拣着什么

我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

甚至还禁不住喊出声音

要是我的母亲还活着

也在暮色里寻找可乐瓶、易拉罐什么的

要是我的母亲真的还活着

就在眼前的暮色里

那么

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

◎风吹稻浪

我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

安放我的母亲

六十多年的岁月

母亲  您走得太早了

但是您劳累一生

也该好好歇歇了

您终于可以清静下来闻一闻

花草的清香

听一听枝叶间鸟儿歌唱

一滴泪

被明月收藏

我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

安放我的母亲

背倚青山

面朝田垅

秋天的阳光装满了眼眶

母亲

您现在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您看见了吗

阳光下风吹稻浪

遍地黄金

◎母亲

今夜 洞庭湖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扬起母亲的白发

今夜 折一枝芦笛

把我的思念吹响

今夜 我就着月色

饮尽忧伤

◎想念妈妈

妈妈  你生我不是女孩

不是  那长不大的女孩

长大了也永不出嫁的

青枣树啊

妈妈  恨没有含雨的风

一丝一缕吹向你

返青  鬓边的岁月

将泛白的故事移植梦境

摇曳着低哑的呼唤——

妈妈

为什么你生我不是女孩

妈妈  重山远隔

怅望的目光平铺血色黄昏

天际的星点闪烁着

空空的企盼

妈妈  你生我不是女孩

月下捣衣  月下的妈妈

无力将往事拧干啊

想起妈妈

青竹杆上晾衣的情景

泪水  便如此丰富

如此自然而然地流下来

◎苦 艾

飘飘忽忽的那一丛

是母亲花白的头发么

那夏夜的苦涩

至今弥散在乡愁里

村路上那一声声呼唤

风吹雨打好些年了

依然被岭上的艾束

葱茏地招动




屈原天气:

1月11日(周三)

小雨,3度到6度
1月12日(周四)

小雨,4到8度

1月13日(周五)
阴,3度到10度

来源丨岳阳日报洞庭

主编丨杨  剑

责编丨杨  建
编辑丨黄泽寰 田辉
投稿邮箱:610537579@qq.com



    关注 V屈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