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历史:从步行到春运买票,此种辛酸几时消?

 

过年回家,从古至今中国人不变的主题!...

“什么是幸福?”
 “拿到过年回家的车票!”


时值春运,这样的对话随处发生。

家是每个人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本元。

自有书载历史起,我国就由于幅员辽阔,地貌复杂,

使回家成为一个无论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33%的山地、26%的高原、19%的盆地、12%的平原、10%的丘陵的相互交错,让960万平方公里上的回家路异常艰难。为了回家,我们的先辈使劲浑身解数,八仙过海的回家方法,也令人大开眼界。
步行



吴道子《七十八神仙图》(局部)
走是人类在发明交通工具之前唯一的移动方式。

《诗经·鄘风·载驰》有载“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地势的复杂多变,使得我们的先民在回家的路上吃尽苦头。

但此种方式最大的不足就是:

慢和累。

成年人的步行速度最高仅7km/小时,

而且走着回家,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

实在是不合适啊!!!
 
步辇&轿子



唐代画家阎立本名作《步辇图》


以细腻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人力运输在回家路上重要地位。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中亦有“每出深宫里,常岁步辇归”之句,

不能否认的是,这种人抬的方式省力是省力,

但还是要靠两条腿走啊!

累是不累,但还是慢啊!

只是你走还是别人走的区别而已……
 
马车&水运



马车的历史可以追述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由于畜力和对自然力量的运用,

终于让人们回家的方法有了一个大提升:

速度快了!


《三国志》记载“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李白也有诗句为证:“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

虽然自然环境的变化依然会对回家的路造成影响,

然而,我们的祖先终于还是看到了

幸福回家的曙光。
 

而后,随着机械时代的到来,
汽车、铁路、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日趋发展,
也让回家的路越来越平坦。
5000年华夏文明的发展,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回家史。
可当距离和自然环境不再成为回家路上的绊脚石,
只要一张票,就可以回家的时候,
我们再一次遇到了一个难以回避的大问题:

春运



29.78亿人次为了一张回家的车票苦苦挣扎

买不到票的人们再次各出奇招:

找“黄牛”

骑摩托车回家

忍痛购买飞机票是最后的下下策

但家是一个人的根,

即使不愿万里不辞辛劳,也要回家过年。
自2016年12月21日起,中国平安“让爱回家”公益项目第三次启动,经过数十天的报名及招募,将于2017年1月20日举行的“一路平安让爱回家发车仪式”上,免费送10000名农民工踏上春节回家的团圆之路。

中国平安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倾力援助,200辆嗒嗒巴士的全力护送,更贴心的是众多平安代理人将会选择需要帮助的农民工直接开着由途歌共享车提供的车辆将农民工接送到发车仪式现场,再加上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汇聚,相信此次“一路平安让爱回家发车仪式”将是这一万名农民工回家史上重要的一笔。

回家难,所以才拼了命的要回家;回家难,所以才要竭尽所能地帮助更多人回家。

回家的历史,我们还在走。

回家的路,即将启航。


    关注 全球创意搜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