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不想当企业家的医生不是好画家

 

在这个医生身上,也许可以看到未来医疗的一点影子。...






编者按


张强以一个医生的身份,做了很多企业家的事情。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受到了很多关注,也承受了很多质疑。

采访 / 陈燕 陈青

文 / 陈燕 本刊编辑

2017年的第十天,阴天,上海禾新医院(台资),张强医生集团上海临床中心。

下午,一台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刚刚完成,躺在病床上的患者醒来,面对主刀医生朱筱吟,他的第一句话是:“能参些股吗?”

这并不是一个无厘头的问题。这位患者想参股的对象是张强医生集团,朱筱吟正是张强医生集团的青年首席专家,也是一位完全在体制外成长起来的自由执业医生。

张强医生集团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医生集团,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职自由执业医生组成的医生集团,它的出现给医疗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鲜的风潮。创始人张强,让不少医疗从业者萌生出自由执业的想法,向着体制外的世界跃跃欲试。


七月的冒险

大多数时候,人们按照常识和预期早就给故事设定好了发展方向,想要从医的年轻人从医学院毕业之后,成为住院医生,然后是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医学世家出身的张强也一直循着这样的路线走着,在浙江、上海两地的多家医院辗转十几年,他成了一名血管外科主任,在三甲医院做到了院长助理的位置。

这在体制内已经代表了一定高度,无论是从头衔、学术还是待遇方面来看,张强此前的日子过得并不差,“他已经是功成名就了”,一位医生这样说道。

当然,故事总有一个转折点。在亲历了小儿子出生的整个孕产过程之后,张强心中对于现有医疗体系所存在问题的疑惑越来越大。某天早晨,张强醒来之后,看到阳光洒在正在熟睡的小儿子身上,这个画面让他心里一动,最终下定了决心,在2012年选择离开体制,开始自由执业。

他先后与多家外资高端医疗机构,如上海沃德医疗中心、北京和睦家医院等签约,成为自由执业医生,然后开始组建起了张强血管外科团队。

困难与落差并非不存在。

2013年1月,张强离开体制之后的第一次门诊,当时门口只有两位患者,一位从东北飞来上海,另一对则是医学专家夫妇。在体制内的时候,张强的门前总有两百多位患者排着队等着做手术。

他并没有觉得后悔,依然将这件事情坚持了下来。自此之后,已经跳出常规轨道的故事有了越来越多的转折点,这些转折或大或小,常在意料之外却又合情合理。

2014年7月1日,张强医生集团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家跨专科医生集团(Dr.Smile Medical Group);2015年1月,首位跨国公司高管正式加盟张强医生集团,医生集团的行政框架搭建开始启动;1月末,张强对外界透露医生集团将完成首轮谨慎融资5000万人民币的消息;2015年9月,外界传出张强医生集团首轮融资失败的消息;10月份,张强医生集团发布官文表示,首轮5000万人民币融资由医生集团自主退回了投资机构,而并非融资失败。

2016年年初,张强又做出了把张强医生集团从跨专科向血管专科转型的决定,同时将原先在张强医生集团下面的专家团队独立出来,以投资孵化的方式开始建立其他独立运营的各专科医生集团,如宇克疝外科医生集团、永春男士整形外科医生集团等;2月27日,包括张强医生集团在内的七家医生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医生集团联盟;4月4日,张强通过个人朋友圈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规模的融资,尔后他对媒体透露,未来一年内要成立30~50个专科医生集团;2016年12月,张强宣布张强医生集团顺利完成可能是全球首例VR辅助局麻下静脉曲张手术;2017年年初,张强医生集团开始启动新一轮融资……

至此为止,这还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商业故事。对于新的方向和事物,张强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变。“每次好像都已经到底了,但又好像还有突破的地方。”最开始,当他决定跳出体制、选择自由执业的时候,他想的是自己干点活、赚点钱,把日子过好。“对于医生而言,好像跳出体制自由执业就已经到底了,但后来有了团队之后,觉得别人可能也有这种想法,就成立了多个团队,然后就变成了医生集团。再然后就开始考虑,能不能把我们的做法进行复制和推广。”就这样,蓝图越绘越大,计划也越来越宏伟。
医生企业家

医疗服务属于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一定规模的复制和推广并不容易。张强以一个医生的身份,做了很多企业家的事情。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受到了很多关注,也承受了很多质疑。

尽管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外表温和、习惯带着浅笑的张强,内心却有着一种无所不能的期待。他知道自己在进行一个艰难的游戏。 因为“中国的医生是有缺点的,医生企业家非常缺乏。在单位中除非成为科主任或者院长等,大部分人是没有管理机会的,更何况这种管理只是在体制内的管理,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管理。”

因此,他希望自己摸索,学会管理,成为一名企业家。他开始跨界,接触各个领域的知识,他考了独立董事资格证书,学习上市公司的运转模式和财务模式,包括品牌建设、医疗安全控制等。他开始接触投融资,玩自媒体,每天P图发朋友圈,“企业家承载了更多的功能和角色,它是一个综合体,严格意义上来讲,做企业家要比做医生更难。”最近,他在看一本关于杭州市共享经济的论文集,“收获很大”。

这种学习精神被贯彻到整个张强医生集团内部。每天早上六点半,是医生集团固定的学术晨会时间,在集团内部的微信群里,医生们轮流针对最近的学术话题进行病例讨论和分享。此外,集团内部还形成了一个咖啡文化,非手术日的下午时间,大家都会空出来,在位于上海康平路一座花园洋房中的集团行政总部做交流。交流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处的专业范畴,这是一群可能会跟你谈互联网思维、谈领导力的医生,在体制内的医院,你见不到任何一个以上的场景。

对于企业家的确切定义,经济学家和管理学者尽管表达不一,但总有这些关键词频频出现:创新、冒险和热情。张强没有接受过学院派的管理教学,但他也找到了医生与企业家的共通之处。

“首先你的内心必须强大。外科医生天然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否则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其次必须有很强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当医生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一家企业在一种很纠结的状态下,它必然会失去很多机会。此外,医生是天然有情怀的一群人,而企业家也要讲究情怀。”张强认为,医生天然是一个组织者,在一间手术室中,医生就是整个手术团队的主角,“我现在所做的,就是要跳出这个框子,从一个小型团队的领导者,变成多团队、乃至一个大型综合性机构的领导者。不过现在我还在医生转型为企业家的早期阶段。”

2015年10月,张强医生集团宣布,退回第一轮融资的5000万元。这个消息被普遍解读为医生集团融资失败,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做出退回融资决定的前一天,张强叫上其他人,坐在办公室中开了一晚上的会议,终于下定决心退了投资。人们的第一反应当然怀疑式的好奇:“为什么?”毕竟,在资本的寒冬,谁会将一笔已经敲定的投资拱手退出?

外科医生会。

“优柔寡断的人是做不了外科医生的。”在采访过程中,这句话被张强重复了好几遍。在手术台上,需要在5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要决定好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医生必须有所魄力,必须做出决策。“我不能因为外界对此有所评论,就去勉强选择一条并不合适自己的道路,在最前线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其他人。”张强觉得自己的优势正是在于外科医生的身份,“外科医生要为生命负责,手术的时候手中这把刀究竟要不要进去,自己在决断的时候,必须毫不犹豫。同样,我也要为企业的生命负责。”

此前,张强曾经有过想要启动日间手术中心的想法,这意味着重资产的投入,后来医生集团在战略上做出了重大调整,决定暂停重资产投入计划,他觉得即使有5000万的融资进来,“但这条路径并不是最佳路径,那我就要放弃,否则会在道路上越走越远。”

事实上,在张强的内心里,他早就认定好了一个大方向,而在前行的时候,他试图尝试通过曲线路径来达到目标,尽管这条路径并不被外人所理解、所认可,但他依然坚持,并且始终保持着微笑。

寻迹而来的那些医生

通过互联网,张强还找到了一群在体制内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样满怀热情的医生。

这群医生的年龄大多在40岁上下,拥有在三甲医院工作十年以上的经历,至少是主任医师以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现有的医疗体制,他们有疑惑,也有想法。在加入张强医生集团之前,大多与张强只有一两面之交。对于加入医生集团也有过犹豫和权衡,但最终还是选择脱离原先的轨道,到体制之外搏一搏。

鲍宇克,宇克疝外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集团疝外科首席专家。他通过微博一直关注着张强的一言一行。张强正式发布医生集团的那天,鲍宇克失眠了一整晚,没过几天,张强又发布了医生集团的第一个招聘启事,鲍宇克忍不住在半夜给张强连发三条微博私信,表达了自己想跳出体制的想法。隔了一天,鲍宇克就来到了医生集团与张强见面,在确定了未来的发展领域之后,鲍宇克当即向医院提交了辞职信,在医生集团成立之后的一周正式加盟。

王永春,永春男士整形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集团整复外科首席专家。2014年,他在同科室小姑娘的帮助下开通了微博账号,知道了张强这个人以及他所正在做的事情。他觉得似乎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自己心中一直的困惑,“再过五年十年,真的没什么想法和动力去试了,这一辈子可能就这样定型了。”稍作权衡之后,2015年春节,王永春辞了职,于同年3月份正式加入张强医生集团。此时,他与张强也不过短短的两面之交。

类似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在过去两年多,此起彼伏地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听到医生集团的故事,开始接触自由执业的概念,开始找到张强。张强会帮他们分析现有的条件和环境,让他们重新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去面对自由执业的压力。“跳出体制之后,其实压力是更大的。”很多时候,张强都在帮他们“打退堂鼓”。

而对于最终加入的这群医生,张强带着他们去做自己的医生集团,去创造自己的品牌,去对接互联网,提高团队协调力和自身领导力。“我们跟张医生的关系,既是上下级关系,也是朋友、父子一样的关系。”鲍宇克评价道。
 ◆ ◆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近两万字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自由执业”和“医生集团”第一次出现在了“国字号”的文件中,集团的医生们对此感到很是振奋。

事实上,医生集团在国际上早已是一种发展成熟的模式,相对于独立执业(Independent Practitioner)而言,医生集团的本质是团体执业(Medical Group Practice)。随着医疗管制环境逐渐放松,越来越多的新兴医疗服务组织开始涌现,医生集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但其体制内、体制外、混合型等模式不一,还在各自摸索的状态。

张强医生集团采用了PHP(Physician Hospital Partnership)模式,即从公立医院辞职的医生用自由执业身份与医生集团签约,在医生集团签约的各家医疗机构里坐诊或者手术,通过提供医疗服务获得分成收入或保险支付。这个模式在美国应用多年,医院与医生之间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最初,张强医生集团作为一个跨专科医生集团,下面设有不同的专科团队。随着团队数量的增加,各个专科对于自己的产品需求差异越来越大,在接受到这些反馈之后,“张医生也很开明,让我们放手做自己的集团,创始人负责设计并完善好自己的医疗产品,将服务流程、质量标准等构造好,而其所需要的资源和日常运营等支持由集团来提供。”对于张强,王永春佩服他的素质、决断力和视野高度,但更佩服他的勇气,佩服他敢于站到更高的层面去解决问题。

这也正是张强佩服马云的地方。“对于企业家来讲,要跳出自己固有的框子,来重新看自己,这个是很难的。”在碰到天花板、突破不了某个障碍的时候,张强也会着急,“但我会寻找答案,寻找变通的方法,怎么地也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这是一个善于自我控制的人。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吸收着各类知识然后加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并分享给他人,在一贯保持微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股犀利的力量。

张强喜欢画画。他对自己的画作风格有这样一个评价:“阳光、明亮,对于生活总能有正面的色彩。”最近他画了这样一幅画,几棵树的剪影之下,一轮红日映红了半边天空。
在这个人身上,你似乎永远看不到他负面情绪的那面。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始终保持微笑,张强医生集团起的英文名,正是Dr. Smile Medical Group。他还想练成八块腹肌,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位已经年过五十的人。

“当然了,他说自己永远28。”他身边的一位医生说。

本文全文将刊载于《中欧商业商业评论》2017年2月刊,敬请关注


    关注 中欧商业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