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文学】丁有军 闲人摊摊的记忆

 

丁有军,西山坪杨岘人。1973年生,现混迹于上海的茫茫人海。...

闲人摊摊的记忆
丁有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微信的崛起。人们在互不见面的情况“群居”在一起谈天说地,这种新颖的聊天模式,使我不由想起了我们杨岘村的闲人摊摊,一个活生生充满乡村气息的群聊中心。

杨岘,一个狭长的带子状的村庄,东西走向。北面依山南面临沟。闲人摊摊大约就处在这条带子中间“T”型路口上。村东与村西的分界线,马营里与哈岘口在此交汇。天然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杨岘闲人摊摊的持久繁荣。一排排发黄的老土墙、一棵歪长的老槐树、一块小斜坡、几半截烂砖头便是闲人摊摊的全部家当。虽然简陋了些,但极高的人气吸引着众多的杨岘人来此闲聊,娱乐,而且乐此不疲。

在七十年代全靠煤油灯盏照明的年代,到了晚上,村里除了狗叫,就是漆黑与寂静。白天在生产队集体劳作的人们,一到晚上便无事可做干了。于是,闲人摊摊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家园了。由于没电,人们就早早地吃完晚饭,不约而同的从马营里、哈岘口、东头子、西头门陆陆续续聚拢而来。有老人、小孩、也有中青年。人们或蹴,或站,或肩膀倚着树,或脊背靠着墙,或席地而坐。总之,各种姿势都有。老年人常思过去,苦难的人生经历成了他们忆苦思甜的话题。讲在生活极端困难时期如何外出乞讨,如何爬火车去陕西换粮,五八年饿死人的悲惨景象,听得人深感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中青年是家庭的顶梁柱,挣工分全靠他们,白天生产队发生的一切到了晚上自然就成了他们谈论的话题,谈生产队、谈人民公社,也谈女人。谈女人是这些男人堆里一个永恒的主题。于是乎一个端庄秀丽的,平淡无奇的,不太能对得起观众的女人形象就在他们的闲聊中被刻画出来了。他们在眉飞色舞的谈论着,也想象着,还相互取笑着。人群中常常爆发出庄稼人豪放,爽朗的笑声。总而言之,无论是国际的,国内的,还是村里村外的,能想起什么就说什么,这里好像从来都不缺少諞传的素材。有时大家觉得光嘴上说不过瘾,就开始鼓动小少年们进行两项体育运动:斗鸡和闹仗。说是看谁攒劲厉害。对于这个年代的小孩来说,这样的运动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于是在大人的煽动下,一场场的斗鸡和类似于摔跤的闹仗很快拉开了战幕。有群斗的,有单挑的,孩子们斗志昂扬,相互挑衅,直到斗得人仰马翻,闹得满身黄土,精疲力尽之后才陆续收场。少年不识愁滋味呀,生活的贫穷,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在闲人摊摊对于玩的热乎劲。七十年代的夜晚,人们就这样在闲人摊摊聚集着,相互慰藉着,同时也快乐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把我们带到了八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犹如一缕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吹进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里。土地下放到户,生产的积极性加上人们的辛勤劳作。人们已再为温饱问题而愁眉苦脸了,但生活依旧贫穷,文化娱乐生活,也依旧匮乏。因此,闲人摊摊也依旧发挥着它闲聊,娱乐的功能。

当冬日的阳光洒满闲人摊摊时,你就会看到已有人蹴在墙根,端着大老碗掠着吃散饭的情景了。在冬天里人们吃干粮通常是从晌午开始的。散饭过后,不仅男人们,就连女人们也带着小孩陆续走出户外,在男人们的边边上汇聚着,有的纳鞋底的、捻毛线的、做针线的、操着双手晒暖暖的,闲聊家庭琐事和自己的孩子是这些女人们交流的主要内容。此时的男人们已经打起了当时叫“三五反”、“争上游”、“仙牛九”之类的扑克牌。他们常常因为同伴打出一张漂亮牌而欢呼、吼叫、狂笑;或因同伴出了一张臭牌而相互埋怨、叫嚷、争论。总之,场面极其热烈!下象棋也是,两个人的对弈引来了七八人的围观。常言道“观棋不语真君子”,但这句古训在这里根本得不到丝毫的体现。人们在这里叽叽喳喳的指点着江山,各为其主。若是棋手在关键时刻走出一步臭棋,必须会被围观的人训个狗血淋头,大有精忠悍国之势。除了娱乐的,其他人也不闲着,聊军事、聊政治、聊党的政策,聊自然改造。预测庄稼来年的长势及对未来的生产规划……从这里已不难看出,人们的思想在悄然地发生着些许细微的变化。冬三个月的农闲,给我们这些可亲可爱的乡亲们创造了一个尽情发表自己对世界看法的良好机会。这就是八十年代白天闲人摊摊的盛况。这里,天天满爆,热闹非凡!我的好多牌技、棋艺就是在闲人摊摊上学习而来的,可以说,闲人摊摊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进步。

送走了白天,迎来了晚上。当一轮圆月照亮夜空时,闲人摊摊继续延续着白天的热闹,又开始活跃起来,杨岘的秦腔演唱开始了,《周仁回府》、《下河东》、《铡美案》、《劈华山》等在闲人摊摊相继展开了,你方唱罢我登场。那高亢粗壮,韵味悠长的腔调打破了夜的宁静。给我们这小山村平添了几分欢乐,喧闹了气氛。其中有一个叫建伟的,虽不识字,但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起秦腔来字字腔圆,有板有眼,毫不含糊,虽然没有伴奏,但当时听起来依然很享受。无数个夜晚就在秦腔优美的旋律中度过了。

岁月流淌,时光飞逝,我们迎来了九十年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腾飞,人们微薄的收入已不能满足现状的需求。人们已不在太过于专注和死守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了,家有富余劳动力的人们,纷纷背起了行囊,带着对生活的另一种希望,走出大山,去寻找外面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村里的人也渐渐变少了。此时的闲人摊摊虽然有人光顾,但规模已大不如以前了,人明显少了很多。只是在十一腊月,临近过年,外出搞副业的人陆续回村时,闲人摊摊才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但人们聊天的话题也与以前大不相同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乱諞闲传了,而是有的放矢了。人们已开始注重发展经济了。讲他们在外的艰辛与境遇,讲他们学到了的一技之长,讲他们如何努力挣钱,讲他们今年收入的情况,讲他们从事的工作,讲他们来年的发展方向和对未来的展望。就是在这闲人摊摊上,在人们的闲聊中,促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杨岘人走了出去,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与希望,去体现他们的人生的价值。闲人摊摊已不再只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中心了。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了人们外出谋生奔向希望的策划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闲人摊摊和人们与时俱进了。

新世纪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人们以种粮为主的传统观念,人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加收入和发展经济。人们在原有土地之上注入了新的活力。花椒、核桃、苹果等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的种植,使得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了。更主要的是,随着全国打工、创业浪潮的席卷。村里但凡有点劳动能力的人都开始大批地外出了。昔日热闹的村庄,已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了,生活步伐的加快,人们已没有多余的时间可用来浪费了,都在尽情的打理着各自的生活,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同时促进了精神文明改善。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深入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已不再因为晚上无所事事的而去闲人摊摊打发时光。相反,人们通过这些电子设备来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于是,闲人摊摊就变得相当冷清,人迹罕至了。直至后来彻底没人去了,持续了几十年热闹的闲人摊摊就这样寿终正寝了,永远的留在了杨岘人记忆的深处。至此,闲人摊摊再也无闲人了,人们为发展经济而努力忙碌着,奔波着。只有那棵老槐树还在默默地讲述着昨天的故事。闲人摊摊没了,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没有人因为它的消亡而感到惋惜,只是偶尔路过时才想起它昔日的辉煌。

杨岘的闲人摊摊,不知源于何时,但我却见到了它的消亡,这可能就是社会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

生活在如今的杨岘人,已经很少有人想起它的存在了,我之所以怀念它,不是因为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而是在它的演变中,闲人摊摊见证了杨岘人的进步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别了,杨岘闲人摊摊!

(完)

作者介绍
丁有军,西山坪杨岘人。1973年生,现混迹于上海的茫茫人海。爱群居,也爱独处。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欣赏书画艺术,闲来无事还喜欢吼几句民歌,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阅读
【西坪文学】漆海生 || 赞 家 乡
【西坪书法】王建锐 || 书法作品展示

【西坪才艺】李世权 || 盘算过年

【走进西坪视频】系列之漆家坪

【西坪文学】张爱萍 || 儿时记忆随想
西山坪微传媒平台感谢你的打赏


    关注 西山坪微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