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高尚的“相反”表现

 

万般心酸,只有你能懂!大家看看,自己是哪种医生,又想变成谁呢?...



中医书友会第123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万般心酸,只有你能懂!大家看看,自己是哪种医生,又想变成谁呢?(编辑/王超)

有这样两种医德高的医生
作者/廖厚泽


我的启蒙老师,湖北兴山县老中医王慈臣先生,学富五车,会通三家,行医从不取值,病家务有所酬,亦不拒收,除大革命时期曾一度被推为县人民委员会“首事”,生活一直靠亲朋供养。尝诲余曰:“学医首当克守清素,饿死是自己的事,不能亟于治生,而在病人头上打算盘。须知:衙门的钱不是钱;买卖钱,只是隔夜钱;下苦力的钱,才能万万年。”从其学医,必须拜天铭誓,否则不教,享年八十余岁,无疾而终。

但也有个别医家,其行持本质与此一致,而具体见解稍有不同。如:

我见一位中医,学识与技术相当高明,为人治病,也基本做到不计跋涉,不避风雨,施治也极认真,取费也不太高,不论病情如何,不搞敲诈勒索。但求他治病,每次必须如数付足诊金,富者少一文也不行,贫者可以酌减,哪怕一两个铜板也行,但若不付钱,绝不施诊,这是他的“规矩”。因此,在旧社会一些赤贫无告的人,难免对他有些意见,乡里父老也认为他太固执,论说纷纭。

亲朋问他何苦如此,他笑答曰:我何尝不懂医德是怎么回事呢?我是故意把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搞成商品关系的。病若好了,我从心理上不想患者额外的报酬,患者也不必额外领我的情,见面可以仰头而过去,省去客套;另外,也可免得一些“信医不信药,信药不信医”的患者或那些根本无病的权贵们伸手要你去侯脉说说消遣解闷,无端地麻烦医生;更重要的是怕患者敷衍医生——明明是我医治无效,但病家不便直说,甚至编造一些说辞来敷衍我,那样怎么总结心得?如果错把无效当做“验案”,以后岂不再害人吗?如果有诊金,无效时他自然改就高明,不致延误病机“好心办坏事”。此其独见,顺便录出,以供参考。这位医生就是湖北兴山县琚坪乡的彭忠德先生。享年八十余岁,无疾而终。

I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廖厚泽经方临证传心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廖厚泽,编辑/王超。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


    关注 中医书友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