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时光留不住——再回首乙未“二十四节气”

 

想想时间真是快啊,一年,其实也就只这24个十五天...



自从乙未立春那日画了张“立春”后,差不多就是每半个月画一张,画过一张后就在年历纸上做个记号,只等着节气一到就发掉。就这样,眼看着365天在一张薄薄的年历表上,哗哗哗的,不知不觉得划拉过去了....这篇,是回首乙未二十四节气的。

先抄点百度: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事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和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立春】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春分】

春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清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谷雨】

谷雨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开始提醒人们播种,桑树上可以见到戴胜鸟了。



【立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此时,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了。麦类的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达到最饱满的时候。



【芒种】

芒种的“芒 ”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



【夏至】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萤火虫的夏天来到了。



【小暑】

标志盛夏时节开始登场。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盛夏时节,天气闷热,很多人常常感到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总想睡觉,也就是“夏打盹”。



【大暑】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抢收抢种最繁忙。



【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处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气温下降明显,但暑气仍然未减,昼夜温差加大。



【白露】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

昼夜平分菊花开。



【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一冷桂花就香了。



【霜降】

天气渐冷,早晨起来有初霜出现了。



【立冬】

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季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尤其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这个时节,也是欣赏银杏最美的时节。



【小雪】

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大雪】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冬至】

俗称“ 冬节”、“长至节”、“ 亚岁”等,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小寒】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打起年糕准备过年了。

以上乙未版的“二十四节气”,大都以农事、风俗和乡村景象为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想想时间真是快啊,一年,其实也就24个十五天......

既然时光留不住,过去的已经过去,那么明年重新开始吧,每个节气花花树树草草,可好?


    关注 一朵花的一個季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