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苏州创新(2016)宣鸿:中关村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宣鸿教授就中关村的六大基本要素以及三个方面的政策环境阐述了中关村创新环境的建设。...



点击上方“东吴智库” 可以订阅哦!
宣鸿
宣鸿,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负责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产业发展促进、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现代服务业试点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金属材料工程系热处理专业;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研究,主持编制了《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中关村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示范工程》《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等。

宣鸿教授就中关村的六大基本要素以及三个方面的政策环境阐述了中关村创新环境的建设。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新区,也是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关村的发展非常重视,先后八次为中关村的发展做过重要批示,指出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向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然后为全国的创新发展战略实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这就是中关村在新时期国家党中央给的新的定位。
围绕这个定位,宣鸿教授介绍了中关村的发展情况。中关村现有2万家科技企业,有1万家是国高新,另外有1万家是村高新,2015年实现总收入4.08万亿,约占我国高新区的1/6。区域内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接近3000家,有上市公司295家,每年约有20-25家科技型企业上市,占全国创业板的1/7。中关村内企业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特征,呈现了高科技与服务业态融合发展的态势,区域能耗极低,万元增加值能耗约为全市1/5、全国1/10。
围绕中关村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发展目标,宣教授提出,中观村要建立一个有机的、联动的、相互关联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要重视六大因素,即领军企业、高等院校、高端人才、高等投资、天使投资为代表的创业投资、创业服务组织以及创新创业文化。同时区别于地方政府强有力、直接介入等方式,中关村采取的是政府、市场和社会联合共治的方式。区域内有100多家协会,接近200家的产业创新联盟,社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多的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很多政府政策是通过社会组织来到企业里面来间接实施的。
第一大因素,重视领军企业的发展。中关村内有466家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大企业在整个环境和体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大企业一是可以不断培养新的创业团队、培养人才,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创新创业的自己的子系统和微循环,既可以给创业初创公司提供平台,也可以给初创公司提供技术,2015年有24000家的小企业创办,接近一半创业者来自大公司。二是大企业本生也是一个生态,给新创办企业提供市场,本身具备创新活力,也推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在中关村形成了联想系、金山系、小米系、乐视系等。宣鸿教授还介绍了独角兽企业,中关村拥有很多独角兽企业,这是因为中关村以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为主,大概有67%是服务业态,有别于部分地区的制造业态。随着中国移动终端的增多,中国网络的价值要大于一般国家,这就是美国和中国产生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独角兽企业的原因。

第二大因素,高校和院所。高校是技术源头培养人才的摇篮,吸引一些高校,特别是现有的高校里头吸引一些人才来建设新型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联动发展的研究平台非常重要。

第三大因素,高端人才。中关村已经成为了高等院校海归的落脚点,为此中关村制定了十二条政策,这正是别的地方所不具备的,例如:实行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的积分制度,引进顶尖级人才,打造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等。

第四大因素,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天使投资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要,中关村在天使投资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中关村活跃着大量的天使投资,形成了数十条获取金融的途径方式。

第五大因素,创业服务。中关村拥有96家创新型孵化器,这些创新型孵化器不仅仅是提供空间,更重要是服务。如果孵化器收入有50%以上来自于服务,那么它就是一个创新型孵化器,就是靠服务来创收,而不是靠房租。

第六大因素,创新文化。宣教授提出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区域特别是一个创新中心,就一定是有一种宽容精神,允许有人跳槽,允许有人跌倒,而且资本要鼓励他,宽容失败是一个区域里能不能融得下创新的很重要的一种文化。
此外,宣鸿教授还提到了中关村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方面,他认为,要建立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建设中关村信用体系、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联盟促进会等。法治环境方面,成立中关村核心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基地、中关村知识产权诉前调解中心等。政策环境方面,他提出了三维政策体系,以构建生态系统为核心,搭建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平台,形成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
最后,提到苏州与中关村的两地合作,宣鸿教授对苏州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在创新环境营造上,要更多地在创新文化营造上下力气,苏州企业甚至可以把一部分适于放在北京研发的项目拿到北京去搞,最后应用在苏州就行。如今有了移动互联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按照长板理论,中关村的很多工作也可以到苏州来做,两地合作前景巨大。要充分发挥两地科研、产业的互补优势,强强联合,发展人工智能、颠覆性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共同打造创新高地,携手探索联合治理模式,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舆论引导

人才培养

政策建言

战略研究

东吴智库

微信号:scuthinktank

网   址:http://sutt.suda.edu.cn/


    关注 东吴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