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展示】十里平湖千年梦,一蓑烟雨今朝情 ——游学杂记(总第05期)

 

感谢您关注市北初中语文教研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市北语文教研”关注我们。圝圝十里...





感谢您关注市北初中语文教研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市北语文教研”关注我们。

圝圝十里平湖千年梦,一蓑烟雨今朝情
——游学杂记
青岛53中

王明仁


“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千多年前,白衣才子柳永曾经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堪比天堂的人间胜景——杭州。如今站在历经千年风霜的苏堤之上,默默体会先贤的览物之情,头脑中闪现不断的,是一幅幅久远而熟悉,模糊又清晰的人文画面。

杭州古称钱塘,历史久远,或可上溯至中国神话时代的末期——夏朝,禹王治水而定九州,中华先民的足迹便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而它真正的兴起和繁荣却在宋代完成,至于那位来自意大利的马克波罗先生所记述的“天堂”,不过是蒙古铁蹄践踏过后的残迹罢了。

宋代是一个商业社会,竟然有我们至今也仍称道不已的退税政策,如此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让当时的商贸十分繁盛,其中最让人注目的就是远洋贸易,而杭州正是宋朝的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常年有来自各国的商人驻扎此间,传说宋朝的商人最远曾穿越阿非利亚大陆,横渡地中海,到达圣城——耶路撒冷。这是北宋胡商——一赐乐业人(以色列人)和众多的阿拉伯商人所流传下来的野史,想必不假。

有了商业资金的支持,杭州迅速崛起,人口激增,城市繁荣,但这样的杭州也只不过是一个金钱至上的贸易港口罢了。真正让杭州名垂千古的,是有宋以来,站在中国文学史上最高端的那一批人,其中首推苏轼。

“十一世纪的亚洲笼罩在苏东坡的光环之下。”——这是一位邻国学者的评价。苏东坡曾多次出任杭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名传千古的西湖正是他一手打造。

相传苏东坡第二次担任杭州知府期间,正碰上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生计艰难,连西湖的水都干的见底。等救济完灾民之后,杭州府衙穷的连工资都要发不出来了。而忧国忧民的大苏学士却想着如何能疏浚一下西湖周边的河道,搞好水利工程,免得日后百姓再次受苦。

向中央伸手要钱吗?可当时的北宋正面临与辽国和西夏的战争,军费开支巨大,国库吃紧。为了不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聪明的东坡居士别出心裁地想了一个点子,他向杭州的寺庙公开出售了三百份度牒,每份标价三百贯,后来因为抢购而提价,大约一共入账十余万贯。

要搞清楚这笔买卖,免不了要解释两点疑惑:一,大宋太祖铁律,和尚出家必须经官府允许并开具证明,这就是所谓的“度牒”,而这条法律就记录在《宋刑统》里。二,我们都读过《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知道十万贯不是一笔小钱,足以让好汉们亡命一搏。

那么十万贯到底是多大的一笔钱呢?根据史书的描述和实物购买力的换算,北宋一贯钱就是一千文钱,而一文钱则相当于今天人民币一元。所以,十万贯就相当于今天的一个亿,真的让人眼红心动,而杨志等没有开防弹车的运钞员也因此杯具了。

话说苏轼得了这一个亿,立马上报中央,申请调集各州府的灾民进入杭州,编为厢军(民兵大队)。官府供给吃喝路费,只要他们出力疏浚西湖水利,完工之后这些人还可就地落户,开垦荒地,建设城垣,发展经济,充实人口。真可谓一举数的,唯一的副作用就是让杭州大大小小的寺庙里多了三百个不事生产不纳税的“出家人”。

从此,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湖和苏堤,当然还有三潭映月,这三座潭中塔就是当年苏轼用来测定水位而专门修建的,其作用等同于大禹王的定海神针。

历经千年风霜,屡遭战火摧残,更有朝代兴革,而西湖始终是那个西湖,是那千年之前的旧貌,如今重换新颜。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大江东去的文豪和晓风残月的才子早已飘然远逝,只剩下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凄婉和白娘子“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的忠贞,依然在浅斟低唱中荡人胸怀。

而那些觊觎钱塘繁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的金国强盗们,也只能在游人缅怀岳飞痛骂秦桧的时候被一笔带过罢了。


    关注 市北语文教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