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2)

 

还以小路为原点。第一棵梧桐树那里下台阶,向西过桥洞,来到十字路口,是另外一个热闹繁华的街市。十字路口向南,是...





还以小路为原点。第一棵梧桐树那里下台阶,向西过桥洞,来到十字路口,是另外一个热闹繁华的街市。

十字路口向南,是夜市一条街。夏日傍晚,家家都拉出桌子,排出凳子,摆出炒菜,点起烧烤炉,做好烤羊串,旁边成桶的啤酒坐而待命,等着闲来小聚的人。一时间炊烟四起,各种味道混杂,热闹喧嚣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幅滚烫热烈的世俗画面,就这么形成了。这其中有一家烩面特别好吃,而其它都一般般。

烩面虽然是河南的美食代表,但是除了面相同,似乎没有固定的做法和配料。每家每家的都不一样,到现在没吃过哪两家烩面是相同的。这一家的烩面做法是先香葱、姜末、大蒜配羊肉炝锅,然后加入熬好的羊肉高汤,煮沸后下面和青菜。汤味浓厚热烈,大概算得上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烩面了。店家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坐镇,老公负责打杂,儿子主厨。老太太一副雍容富太相,一看眉目便知阅人无数。她不大爱笑,也不怎么爱说话,只有她的小孙孙来的时候,会逗上两句。偶尔也和自己的妹妹谈论下亲戚们的家常,谁家孩子没找到对象,谁家买房子了,谁赌博谁干嘛干嘛了,这大概是很多家庭的典型日常构成。看似平庸而琐碎,但又在每一日每一日里真真切切,踏踏实实。



烩面店的对面是家早餐店,卖烙馍和油馍,有粥和炒菜。老板是个非常热情实在的人,给的分量总是足足的,粥熬的很也好,他非常幽默,所以往来的人流量也蛮多。早晨去上班,爱转到这里来吃早餐,热腾腾的,在晨曦的微光里,和着空气里凉爽的味道,听着老板跟人唠着嗑,倒真是觉得分外的舒爽。



在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有家面店,店面装修以及餐具的样式都有点日式风格。面是重庆小面,但也不是纯粹的重庆小面,经过改良的。面的味道很好,细滑醇厚,不知道放的是什么酱汁调拌的,我能做到的就是保证每次都吃得精光。只是觉得我们的店面似乎不怎么讲究装修,相对粗糙,没有什么风格,而不像日本哪怕再小的东西都做得极为精细认真,很有艺术感。这怕是我们最该去学习的一种态度。



面店往北走,在很不起眼的街角里有个杂苛店,禹州的传统名吃。因为太隐蔽了,以至于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都不知道。包子也是典型的吃货,并且探索能力极强,在大众点评网上找到后,带着乐去品尝,然后推荐给了我。店主也是禹州人,去了倒也不见外,边吃边跟店主聊天,讨论怎么把这些东西制作成半成品,去商场上架销售。杂苛,其实就是动物的五脏六腑,配着粉条豆腐,青菜烩成的菜,讲究的也是汤的配料以及熬制。知道这里的人不多,老板也不紧不慢的,似乎做生意就是为了悠闲享受生活。老板说能找到这里的大多都是老顾客,老顾客里的大部分还是禹州人,我们老乡见老乡得泪汪汪一番。说的我们都哈哈笑。你看做生意的人,也各有各的心志,各有各的面貌。那天吃饭吃开心了,以至于吃过后在大马路上跳着跑着唱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



常道:民以食为天。我们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上天入地,飞禽走兽,没有不能端上餐桌的。煎炸烹炒蒸煮凉拌生调,没有不成味道的。但大多时候我们又是过过嘴瘾,真把吃当成一种享受的,配合天时地利的,倒也不多。当味道成为一种记忆,时光才会凝固成永恒,在生活里翻滚成我们个人的历史,然后是群体的历史。


    关注 微光角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