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机杼 三篇小说,三种现象:王闷闷、陈润庭、徐畅

 

《脸树》写的是一棵树,一棵古老、神秘、匪夷所思的树。树在村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和符号,因其“神性”而让人敬畏。...

小说机杼
             匕
三篇小说三种现象
宋林峰 | 文
 阝               勹

                              廴              匚
王闷闷《脸树》(载《文学港》2017年第1期)


《脸树》写的是一棵树,一棵古老、神秘、匪夷所思的树。树在村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和符号,因其“神性”而让人敬畏。二女同样如此,她在那一个生态中,是一枝独秀的,于是,二女与树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一种对等或者类比关系。但二女与树又不同,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当她不再优秀的时候,那些垂涎她的二流子伸出了罪恶的双手。作者用一种近乎荒诞的手法将这些人的下场写得悲惨诡谲,耐人寻味。假如我们摒弃了小说中的一些枝蔓,就会发现在其中深藏的是一个“渎神”的内核,对二女的侵犯实际上就是对“神意”的违背。如此看来,《脸树》更像一则现代神话,它警示着那些对神(或信仰)弃如敝履的人,它在重申着某种敬畏,也在为价值观的重塑作出些微提示。这里我要说的第一种现象,就是“俗世奇人”现象,在乡土小说中,关于“俗世奇人”的写作占了很大的比例,偶尔为之还可接受,但倘若不加节制,就让人厌烦。农村的奇人并不是奇人,而更多的是怪人怪事,那些有绝活的、爱撒泼的、吹牛皮的、补鞋的、疯子、哑巴、瞎子、说书人、石女、流氓纷纷幻化成一些不可考的名字在文本中对读者摇尾乞怜、招摇撞骗。假如将这一系列小说结为集子出一个“俗世奇人篇”或“新篇”,简直就是脸谱化写作的典范了。最后,当然不可忽视的是,王闷闷的创作萌发出的一种新走向,正在乘风破浪……
陈润庭《春天,邂逅一只熊》载《北方文学》2016年第12期
《春天,邂逅一只熊》是陈润庭的一篇旧作,今天拿来分析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我们常说小说意识,什么是小说意识?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譬如说,小说文本由哪些元素构成?小说人物的命运如何体现出“小说性”?都是相关联的问题。上一次在90后中阅读到含有副文本的小说大概还是在周恺那里,在《春天,邂逅一只熊》中,这种形式又出现了。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二种现象,“副文本”现象。在这篇小说中,两篇自给自足的文本《历史思想自传》和《关于熊四朔的一些材料》被植入主文本之中,充当主题延伸的三脚架。副文本无疑就是一种小说意识,尤其在一些长篇大作中,我们会看到许多诸如此类的生发,一则通知、政府文件、入党誓词、一封信、页下注释、残缺不全的县志等等,小说来者不拒(当然并不是越多越好)。关于《春天,邂逅一只熊》没有更多要说的,模糊多义的主题和暗示留给读者吧。
徐畅《狐》(载《青春》2016年第10期)
这是一篇去年的小说。《狐》中含有一个“求药”的核心,这让人想到鲁迅的《药》,实际上这两篇小说还真有类似的地方,尽管斗转星移一百年,植根于人心深处的某些东西仍未改变。这里我要说的第三种现象就是“外公现象”。在很多90后作者那里,“外公现象”是对作者来说下笔自然却容易触发读者反感的一种奇特现象。简而言之,90后作者对现实的关注有限,他们题材的来源很容易走向童年记忆,而在这其中,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将会充当起成人世界的最后一道屏障。而且,祖父辈的老人与死亡接的最近,他们对好奇的孩童来说天生带有一种神秘感。在《狐》中,外公的死与小国的头疼到底有什么关联呢?这像一根隐刺埋在一家人心中。“外公现象”还不只是说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一般来讲,这类人物的作用是这样的:外公的死去和主人公的成长会成为某种交替性质的延续,作者经常会用这样的手法将文本导入秘境。譬如在某位作者的某篇小说中,祖母的最终离去与小主人公的一颗坏牙掉落同时发生,这就有趣了,这其中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涅槃与新生,都是谜语。
小说家
林为攀 · 索耳 · 李唐 · 范墩子 · 王棘 ·

重木 · 崔君 · 周朝军 · 王闷闷 · 陈润庭 · 智啊威 · 丁奇高

王苏辛 · 文西 · 鬼鱼 · 孙鹏飞 · 胡游

庞羽 · 祁十木 · 宋阿曼 · 张春莹 · 路魆 · 魏傩

徐畅 · 王陌书 · 郑在欢 · 李祯 · 周恺 ·

苏笑嫣 · 小托夫 · 焦琦策 · 冉茂一 · 李世成 · 马亿

魏市宁 · 夏立楠 · 赵应 · 唐人凤 ·

曹江 · 丁颜 · 丰一畛 · 水鬼 · 国生 · 贾若萱

徐晓 · 郑纪鹏 · 潘云贵 · 林麦琪

······


一封读者来信

你好,我们来谈谈小说

宋林峰
 


    关注 東方筆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