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山寨七七会

 

“张山寨七七会”是存续在胡源乡招序村的张山寨于农历七夕举办的民间信俗活动。张山寨献山庙位于胡源乡招序村,始建...





有奖征稿:长按二维码,爆料缙云身边事,就有机会获得奖励哦~
“张山寨七七会”是存续在胡源乡招序村的张山寨于农历七夕举办的民间信俗活动。



张山寨献山庙位于胡源乡招序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献山庙宇四周奇峰耸立,苍松滴翠,环境清幽。庙内供奉着由五位天仙姊妹陪祀的地方神灵“陈十四娘娘”。

陈十四又名陈静姑,祖籍福建,少时上闾山学法,广结姐妹英豪,除妖保民,屈死成神。是浙南、福建一带民间广为信奉的地方神。相传,明洪武年间,陈十四欲寻觅宝地,建神坛,镇守浙南蛇妖,保境安民。当她一路腾云驾雾追杀蛇妖,经过缙云南乡时,从蛇头救下东山村农民张希顺的六安幼子。为此,张感恩戴德,献出张山寨的一片山地,故称“献山”。然后他又发动善男信女,出钱出力,在“献山”上建起一座小庙,塑陈十四供奉于内。

此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陈十四诞日,百姓为求婚姻美满、子嗣绵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姚到娘娘庙祈福,并举行规模盛大的“会案”活动,俗称“张山寨七七会”。



明嘉靖年间(1522—1566),附近各村聚头首,到温州、金华、仙居、遂昌等地“赊援”,在张山寨献山庙原址扩建大殿,上、下大厅各五间,殿内重塑陈十四娘娘金身坐像。

明万历初年,陈十四娘娘的信仰范围不断扩大,为避免因拜神祈福活动引起各村各户之间的纠纷、岩坑、田洋等村“头首”商定:胡村、沿路头、雅江、田洋等村为七月初七案事活动的主事村,每年轮流值事。由该年轮值的主事村筹措资金,组织“七七会”娱神迎案活动。

“张山寨七七会”主要活动有:设立案坛、上寨迎轿、巡游祈福、献戏斗台、山寨守夜、会案表演、祭拜归位等。

设立案坛
“张山寨七七会”规模盛大,案队众多,为使民间表演有序进行,一直沿用明朝万历初年确立的主事村轮值方法,即确定胡村、沿路头、雅江、田洋等村为“张山寨七七会”的主事村点,每个主事村点由周边三到六个村组成一个“案坛”。旧时共设有七个“案坛”,后合并为四个“案坛”,每个案坛村设有陈十四娘娘的“行宫”,称“娘娘宫”。

上寨迎轿
每年农历六月初开始。轮值的首事村就要择黄道吉日,到张山寨献山庙恭迎陈十四娘娘金身。迎接时,先在陈十四娘娘像前摆香案,献三牲、仙桃果品、糯米印饼以及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然后燃香鸣炮,在主事人的指挥下,以肃静、回避牌灯为前导,由四人抬扛娘娘銮轿,后随罗伞、掌扇、刀、枪、斧等仙女武士,护卫陈十四娘娘座銮下山到首事村的“娘娘宫”。此后日夜有人轮流值守,不断添香换烛。




巡游祈福
农历七月初五,“案坛”所属各村集中在主事村的娘娘宫前“会案”进行表演。各支队伍表演结束都朝娘娘宫跪拜,燃放鞭炮,然后由八人扛抬陈十四娘娘座銮,案队跟随其后,敲锣打鼓,边走边演,到该“案坛”内的各村依次进行巡游祈福。

每个村事先在村口摆好供桌供品,等案队一到,即燃香点烛,放鞭炮恭迎。“案坛”内各村迎游祈福完毕后,将娘娘神像抬回主事村,重新安放回“娘娘宫”。













斗台献戏
七月初五开始,轮值村即请戏班演戏,戏台正对“娘娘宫”,以便让陈十四娘娘观赏。一般要连演三到七天,演出剧目以男女爱情题材居多。但初七这天,戏班必须到张山寨献山庙献演。

献山庙正殿前原有四个戏台,每个“案坛”首事村都姚分别请戏班进寨斗台。四个戏班各演三个“散出”(短剧),以放火为号,一炮准备,二炮开锣等各台戏演得正酣,第三炮响,以此时台前观众多者为胜。因此,“张山寨七七会”每年的斗台戏,都是名角云集,绝技纷呈,场面紧张而热烈、







山寨守夜
七月初六夜晚,大批群众上寨安营扎寨,夜宿献山庙周边山野。他们有的是为抢烧头柱香,有的是为“圆梦”、还愿、更多的青年男女则是专为追求幸福美好的因缘而来。

旧时,由于受封建礼教束缚,青年男女授受不亲,而只有通过“张山寨七七会”这个一年一度的“金秋玉露一相逢”,他们才能以山歌对唱、坐拥守夜等形式,倾诉衷肠,私定终身。于是,入夜之后,山寨周边的山坡树丛,到处都有床双成对青年男女的身影。他们围坐篝火,欢声笑语,或是点起蜡烛,合掌祈求。远远望去,星光点点,场面蔚为壮观。





“会案”表演
七月初七的“会案”表演,是“张山寨七七会”活动的高潮,各村参加“会案”者,必须四更起伙,五更出发。出发前,先列对于案坛“娘娘宫”前,最前面的“罗汉队”,环形排列,只听头领一声令下,众罗汉的刀、叉、棍、棒齐声顿地,再朝“娘娘宫”跪拜陈十四。礼毕,鞭炮、锣鼓、号角齐鸣,各案队列队出发。案头牌、案头旗、先锋号、大罗开路,后为罗汉队、莲花落、秧歌队、三十六行、十八狐狸等传统民间表演队伍,最后是仪仗队护卫下的陈十四嬢嬢座銮。迎案队伍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边走边演,向张山寨进发。











上寨通道有东南北向的4条崎岖古道,到寨前岭头的一个叉路口汇于一途。未到黎明,各“案坛”的四十多支案队(约四五千人)就已分别到达张山寨下四条山道的入口处。一时间,各个山坳锣鼓震天,刀枪林立。各队都想捷足先登,抢占鳌头。为避免混乱,规定:以先登岭头,并在叉路口插立案旗者为胜,胜者可优先进寨,选择显要位置进行祭拜表演。因此,各队从山脚开始,即摇旗呐喊,喇叭长鸣,罗汉队众罗汉在“哦呵呵......”声中,率先冲锋而上,场面紧张热烈。

到达山寨后,各案队按顺序在献山庙前绕圈摆阵、献艺。罗汉队的杂耍表演紧张刺激,不时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接着是三十六行、大莲花、铜钱鞭、扭秧歌、十八狐狸等案队载歌载舞,粉墨登场。参加表演人员上至七、八十岁的古稀老人,下至三、四岁的稚嫩幼童。整个“会案”表演从清晨到中午,持续5个多小时。



祭拜归位
“会案”表演结束后,四个“案坛”的主事村各自扛抬娘娘銮轿,恭送陈十四娘娘移步献山庙中,俗称“娘娘归位”。归位时,参加护送“陈十四娘娘”的全体“案队”成员,都要排队依次向陈十四虔诚祭拜,以求娘娘的保佑。





“张山寨七七会”至今仍沿用明万历例规,是缙云民俗历史的缩影,又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民间艺术表演平台。“张山寨七七会”活动涵盖了地方神信仰崇拜、地方性婚姻习俗、以及竞技表演等诸多内容,它对于研究浙南山乡民俗文化的演进、浙南民间戏剧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研究价值。



编辑:维维

来源:缙云门户;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线购买


    关注 缙云门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