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三国里那些地域偏见

 

河南人又背锅了。不过,要不是一位律师的提醒,全国人民还蒙在鼓里。...

 
河南人又背锅了。不过,要不是一位律师的提醒,全国人民还蒙在鼓里。日前,一位西安的律师表示,北京卫视春晚小品《取钱》里骗子说的是河南话,涉嫌“地域歧视”,将起诉北京卫视和小品编剧及演员,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位河南人精神损失费1元。

反正子曰刚看到新闻,感觉很跳跃。一个西安人,起诉北京卫视,竟然是为了河南人。这是什么精神?人道主义,仗义执言,锱铢必较?

有人说,律师想出名,要不就接一个全国都震惊的大案子,要不就接一个全国都吃惊的小案子。名气打出去,不怕身价不水涨船高。这倒是一个动机。

也有人说,这个律师,一拳打在空气上,跟艺术创作较什么真。就算对簿公堂,胜算可能很小。河南话的标准是什么,河南人如何界定,骗子到底该说什么话?就算胜了,这一块钱怎么发?小题大做。

这是不是小题大做?子曰还是先聊聊三国,看三国里那些地域偏见。

上篇文章中,子曰讲过田丰的故事。沮授、审配和田丰同属袁绍帐下谋士。乌巢兵败,沮授因为被老板囚禁,所以没能跑得了,被曹操逮了个正着。这个时候是求饶还是求死?不用说,按照套路,求饶的死的几率大,求死的活的几率高。

沮授大喊,“曹贼,别劝我投降,要杀要剐,随你!”曹操说,“我就喜欢你这样的汉子。留置军中。”结果,当晚,沮授在曹操军中盗马欲奔袁绍时被发现,曹操感觉被欺骗,怒杀之。至死,沮授神色不变。曹操后悔了,我他妈竟然误杀了忠义之士!

审配跟随袁绍南征北战,虽然计谋一般,运气差点,未遇明主,但忠心可鉴,一直到死。最有名的还是审配的临终遗言: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翻译一下:我的主公还埋在遥远的北方,如今我将赴死,恳请将军,不可使我朝南而死。我想面对北方,以死祭拜故主!

袁绍不才,麾下却有如此多的忠义之士。一个重要原因是,袁绍是河北人,门生故吏也多出河北。,三人具是河北人。罗贯中忍不住借古诗评价:河北多名士!“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韩愈表示同意。苏轼亦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

每每到此,子曰是河北人(虽然古河北同今河北不同,但大致范围不变),但子曰知道,这也是一种地域偏见。谁说河北人中没有见利忘义之徒,偷鸡摸狗之辈,烧杀抢掠之贼。只是大印象如此。

再说河南人。三国中河南人很多,但没有骗子,反而能人高士居多。

当时的刘备,因为没有一个靠谱的军师,到处吃败仗,这时候,水镜先生司马徽出现了。司马徽说,我给你指条明路吧。我们大河南的人才就很多嘛!

刘备把手一摆,水镜先生,我们不带开玩笑的,我说的是可以出谋划策的谋士,不是那啥。

谋士,不止于此呢。司马徽说,南阳的孔明和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徐元直,这五个人是好基友,也都是能人。其中,后四人专业精深,才能可以官至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给你做个谋士绰绰有余。而孔明这货,常常自比为管仲乐毅,我以为比姜尚、张良也不为过。一个谋士岂不小瞧了他。

刘备举起了手:为什么颍川这个地方那么出人才?难道我看到了假的河南?司马徽大袖一挥: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殷馗的人,善观天象,常说群星聚于颍分地界,此地必多贤士!

这个解释,刘备给一百分。因为,殷馗的说法无法验证,但人才确是层出不穷。除了上述几人之外,还有一代鬼才郭嘉,为曹魏奉献终身的荀彧、荀攸叔侄二人,曹魏后期能人钟会、钟繇等等。

所以,三国时期,你要说自己老家河南滴,如果你再有个背景还不错的老爸,到哪求职人家都能给你一个字评价:中!

这些都是三国中的地域偏见,不过这偏见更多是溢美。子曰相信,不好的地域特征也大大存在,但在正史野史中,顶多就是民风彪悍,需要文以化之,此外就是表彰忠贞勇毅等美好特征,以便引导公序良俗。

而今,茶余饭后,偏见成歧视,一提起某地,除了特产,往往是带有贬损色彩的描绘,骗子多,传销大本营,电信诈骗之乡,失足妇女收容所等。地域标签化现象明显,真实的情况则被掩盖。

文艺作品虽说不一定非要严肃,但嬉笑怒骂之下,基调一定是歌颂真善美,讽刺假恶丑。如果将地域歧视当作包袱来抖,子曰就不知道了,那创作者抖的是无趣、无聊还是无知?


    关注 好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