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的孤独,你填补不了

 

你孤独吗?x0a经常会有人这么问我。x0a孤独这个字眼,似乎给人更多的是悲戚感。x0a孤独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滋生蔓延着一个人的恐惧,我们惧怕孤独,希望听到声响、看到人群、呼吸到稠密的空气。x0a我承认,我挺孤独的,甚至,有时候我也怕孤独。...

 


1
在朋友圈上写了一条“害怕入梦,所以睁着眼睛一夜又一夜”,一分钟后看到小可的留言,你去搞点安定吃吃不就得了!

小可是一个射手座的女人,她总有办法把原本忧伤的事情搞得嘻嘻哈哈,轻描淡写。她似乎是我身边唯一不怕孤独的女人,十年前,我在西安做杂志编辑的时候,她是我不同部门的同事,关于她的流言很多,比如说和某些男同事的绯闻,但在我印象里,她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那时候我是文艺女青年,每天下班后和两个闺蜜蹲点一样去南门城墙下一个叫蛋壳的酒吧,每人要一瓶绿茶,让老板送我们一盘苞米花,从第一拨客人坐到最后一拨客人。好几次散场的时候我路过粉巷,见到小可独自坐在那里,面前是一只砂锅或者一盘炒面,她吃得很开心,看到我们,抬起头说,HI。

有人问,小可你怎么不和我们一起玩。

小可说,我不会喝酒。

有人奇怪的问,你怎么一个人吃饭?

小可的表情好像很天真,她说,我天天一个人吃饭的。

没有多少人相信她的托词,在别人,甚至包括我眼里,一个25岁的姑娘,长得不差,大好的晚上,没有约会,独自一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出来吃夜宵,当自己是花样年华么?于是有人猜测小可是不是刚和某某约会完毕,甚至八卦的把我们认识的,住在这附近的男同事扒拉了一遍。

我在杂志社呆了近半年,这半年里我几次在单位以外的地方,见到小可,一次是在小寨的百盛,她背了个包认真地看着化妆品,一次是在钟楼的人群里,她裹着大衣匆匆与我擦肩,还有几次是在一个叫雕刻时光的咖啡馆……我的记忆里,她一直是一个人。

后来我离开了西安,去了北京,30岁那年,我意外地在北京和小可重逢,彼此都有几分他乡遇故知的欣喜。

我说,你也来了?她说,是啊,我住在东直门。我跟着她去她住的地方,那是一幢复式楼里隔出来的一间,其实原本是个阳台改造的,十平米的空间摆得满满当当,梳妆台充当了书桌,卫生间和浴室都是公用。小可说,刚刚起步,也只能这样子。

我终于忍不住问,为什么不找个人合租呢?我真奇怪,为什么你总是喜欢一个人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坐咖啡馆?

小可怔了一下,笑起来说,一个人有错么?我的个性比较独立,不是没有朋友,而是再亲密的朋友也喜欢保持距离。

我说,可是这样别人看着很奇怪。

小可说,别人怎么看与我有什么关系?难道找个人合租,或是找个饭搭子,逛街的淘伴就不孤独了么?如果我要吃西餐她(他)要吃麻辣烫,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各吃各的,我不会因为别人说我一个人吃饭很可怜,就舍得不去吃西餐。

我又说,难道你不怕孤独的?

小可说,朋友不能帮你驱逐孤独,你必须靠自己。
2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孤独是对别人的一种饥渴。你想念着别人,但还不够——你是空虚的。因此,每个人都想在人群中,给自己编织各种人际关系,只是为了欺骗自己、忘记自己是孤独的,但是孤独会一再冒出来,没有一种人际关系能够隐藏它。”

他还写道:“孤独是一种正面的感觉,那是感觉到你自己的本质,那是感觉到你对你自己来说是足够的——你不需要任何人。”

也许,身边多一些朋友,可以让你远离形单影只,却难以消除内心的孤独感。就像金钱可以帮你打发空虚,却无力填充你的孤独。

陈怡心从小就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女孩,四年大学,为了能满足自己对父母的依赖,周末的时候就常常机票飞回家跟父母团聚。在别人的眼里,她就是个令人艳羡的小公主。

工作以后她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一家外企,起初的时候大家很喜欢陈怡心。因为她虽然是个千金小姐,但是对待同事却没有一点娇气的架子,喜欢跟大家打招呼,问东问西,还喜欢在下班的时候挤进他们的活动中。

但时间久了,大家开始有些想躲开陈怡心。当同事在说悄悄话的时候,陈怡心会忽然冒出来:“喂!你们在说什么啊?我也要听。”“喂,你们昨天去了哪啊?我也要去。”“你们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不带我呀……”甚至是“谁和我去洗手间?”一问再问,如果没有人陪她,她就逼迫着边上的同事多喝水。

我见过陈怡心和她的男朋友,毕业后的陈怡心不在父母的公司工作而选择留在北京,所以她认为自己唯一最亲近的人就是男朋友了。上班时间短信不停,下班后电话轰炸。回到家后不让他单独出去,必须留在家里陪她。

有一次,男友陪老总在酒店应酬,陈怡心的电话不断,惹得老板和客户都不高兴了,索性就关了机。回去后陈怡心大吵大闹,嚷着要分手,他一怒之下说:“好!分手。”头也不回地摔门离去。

我问陈怡心,难道你不知道距离产生美这个说法?还是对自己没自信?

失去男友的陈怡心似乎一下子老了几岁,她红着眼睛说,都不是,我只是没有安全感。我想要爱,很多很多的爱,亲情也好,友情也好,爱情也好,可以像天鹅绒一样包围我,让我不觉得孤独。
的确,很多人都没有安全感,又不懂得自己给予自己安全感,所以就会非常的恋家或者粘人。可能由于生存、生活、求学、爱情或者追求梦想,我们总是不得已要离开家乡,离开朋友,离开熟悉的环境,或者被离开,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举目无亲,又或者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睹物思人,总之我们在不断的面对离别,跟老朋友说了再见之后,有了新朋友,新朋友很快成了老朋友,于是又说了再见……

这种失落的情绪伴随着成长成熟越来越强烈,知道现在,即使旧人回来了,却还是觉得中间有着深深的隔膜,父母跟我们不再那么亲厚了,因为我们长大了,打不得骂不得,朋友不再跟我们那么亲密了,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或者爱情要忙,孤独,前所未有的孤独。

逃离孤独——这是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害怕独处所以不管是上班下班休息日哪怕是吃饭上厕所,总要拉着一个人陪自己,有什么活动一定要积极参加,非要玩到筋疲力尽才肯罢休,回到家倒头就睡,不给自己任何独处的时间空间……

有人曾问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芝诺:“谁是你的朋友?”

他说:“另一个自我。”

人生在世,我们当然不能没有朋友。但在所有的朋友中,最不能忽略的一个朋友是自己。如果你和自己都是陌生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热闹而已,他的内心仍然是孤独的。

能不能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他有没有芝诺所说的“另一个自我”。这另一个自我,实际上就是一个更高的自我,同等重要的是你对这个自我的态度。
3
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是人生很高的成就。古罗马哲人塞涅卡说,这样的人一定是全人类的朋友。法国作家蒙田说,这比攻城治国更了不起。

和自己做朋友,就要真正爱自己。

法国版《ELLE》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假如我们对你的恋人或丈夫做一次采访,那你最想从他们的嘴里知道些什么?”被调查者都不约而同地回答:“他还爱我吗?”

他还爱我——这就是多数人想从恋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其中女性占多数。

而我想问的问题却是:“亲爱的姑娘,你还爱自己么?”

也许你会说,谁不爱自己呢?是的,没有谁不爱自己,但真正是不是、会不会爱自己,却是一个问题。比如说,你每天为自己真正预留了多少专属自己的时光,没有动机,没有功利,没有交换,只是让自己充分自在地舒展开来,感受着自己,感知到自己,然后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爱自己。

在更多的时间里,你恐怕都忙于应付各种需要了:为家庭,为工作,为孩子……即使在一人独处不需要应酬谁时,你是不是也常会忘记要应酬自己?而依然在行为上或者脑子里惯性地应酬着这个或那个,或者自觉在鞭策自己,去充电,恶补情商或者管理经?

这些都不是真正爱自己的表现,都不能真正地滋养自己。

爱自己,不是以物质贿赂自己——一掷千金并不见得是犒赏了自己;不是拿成就激励自己——成功也不见得能喂饱你;当然更不是以别人的眼光或者标准苛求自己,别人都满意了你却不一定能够满意。

我跟小可说,安定我不吃,我怕坏脑子,我打算去报个瑜伽班,打算完毕,我还是失眠,我就看三生三世去了。

那就这么办。
既然我心里的孤独,你填补不了,我就大哭大笑,自娱自乐,反省自己,冷静思考,一个人看电影、阅读、走路、旅行……分开自己的空间,分给自己一份任何人都不可占有的孤独。在这个国度里,我就是所有,好好享受一个人的狂欢。
 

我的文字

也许无法让你摆脱一个人的寂寞

但起码我可以陪你一起寂寞

微信号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关注 夏果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