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博森——李白《秋浦歌》主题书画邀请展参展艺术家

 

体悟秋浦神韵,寻觅李白仙踪。烟花三月,醉美池州,让我们相约明媚春天,再聚诗画秋浦,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歌、美酒、旗袍与书画盛会!...



体悟秋浦神韵,寻觅李白仙踪。烟花三月,醉美池州,让我们相约明媚春天,再聚诗画秋浦,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歌、美酒、旗袍与书画盛会!





艺术简介

柴博森,1969年1月生于天津,自幼研习书法,从书法家袁健民先生研习《九成宫醴泉铭》、《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等碑帖。后深入绘画,转益多师,现从师李翔老师。挚爱写生,喜从大自然中吸取素材与灵性。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社画会理事,清华美院高级访问学者,城市画派核心成员,杏花村书画院艺术顾问。



参展作品



艺术欣赏
寄意林泉  神遇山川
——读柴博森的画


与柴哥博森先生交游久矣,熟知其放达俊逸、朴厚自然之性情,是以常于雅聚小酌间向其请教画艺、清谈文史,玆有感于其人其艺,聊写一二心得如下。

博森兄乃当代画士也。仆之所谓画士者,非指今日之画匠或泛泛者流,乃是既有高超画艺、悟得林泉三昧,又能出经入史,雅怀放达之性情者也。博森兄不汲汲于学院派之名分,不营营于画院派之资历,一心惟在挥毫泼墨、采掇烟霞,其自在、游戏之状态高标于当今画界。

博森好交游,在其“朋友圈”中,有名流显贵,有文士学生,亦有外出采风时偶遇之乡野路人,(兄每每与斯路人聊得兴起,常谓任何人都或可给自己以灵感,余常戏称他日当有“荆浩奇遇洪谷子”之再版也。)此“朋友圈”中之朋友年龄差别有半百之多,职业更千差万别,博森皆称呼其“某某大哥”、“某某兄弟”,窃以为此既有梁山勇武豪侠之气,又有佛家平常自在之心也。因此我们看到乃师向中林先生、李翔先生等当今画坛名手是他的知己至交,而我的九零后学生们也成了他的画道小友,有由然也。

因为有此率意性情,诉之于画道,造就博森兄广泛游历写生、搜集素材之癖好。约三二好友,备好画具,翻岭塬,涉大川,是其生活之常态。或有好友问之:“兄频繁外出,家中贵重之物可放心否?”博森兄则快然答曰:“贵重之物,须臾不离身心也。”于博森兄而言,此贵重之物非指金银、玛瑙、砗磲、琉璃乃至家中颇丰之艺术藏品,而是“本爱丘山”之性情和对山水写生之痴迷,三山五岳,寻诗作画,是其“一以贯之”之持守。博森兄作画重写生之美,其山水画作品多是大幅宣纸直接对景写生,他反对空洞无物之编造,曾言不教一笔无鲜活出处。观博森写生状态,可称赏心悦目,无论面对清流溪川,还是冈阜林峦,他总能发现有趣味之色彩和有意味之形式,正如刘勰所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将眼前之景描绘成画中之象,是画家本能之冲动,天朗气清之时,陟彼高冈之所,远望山川以取其势,近看山川以取其质,于认真选景取势之后,支好偌大之画架,张绢素以远暎,挥墨彩以抒情,伴着随身听之音乐旋律,画笔在轻松自如地勾勒,皴擦点染,疾徐有致,待完成七八分,再回来细心点染收拾,无论四尺六尺之大幅,还是斗方三裁之小帧,立身画外,存心画中,远近高低,景物粲然。至如山西河曲赵家沟一带塬上风物,则几成其每年写生必至之圣地,岁岁年年画不同,这是他图景状物不断精进之最好写照。受乃师向中林先生和李翔先生影响,博森兄作画用笔扎实细腻,色彩苍郁而明快,讲究对自然进行深入观察和丰富描述,为此他选择运用各种颜色去调和出斑斓色彩,也不一味排斥西方美术中之“焦点透视”,为代山川而言其美,尽量合乎大自然 “愉情悦性”之真实意境,在彩笔和墨飞舞之间,一石一山深蕴原生之质,一草一树尽显婀娜之姿。同时,他也并不刻意回避早、中、晚不同时间段之光影效果,为了更好地表现山光水色,他会在数天内相同之时间段对一处景致反复观摹体察,待其了然于胸,深悟其妙,方兴尽而返,“注重光影”曾被机械地理解为西画之范畴,博森兄却巧妙地加以捕捉并加以大胆合理取舍,与中国绘画固有之阴阳虚实观念相结合,因此在其作品中,既带有清新朴素之写实主义倾向,又有印象派之浪漫 气息。

概言之,博森兄充分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之优秀理念和笔墨功夫,但却不囿于蟹爪、鹿角之树法和斧劈、披麻之石法这些程式化之东西。他熟练驾驭着明清以来率意洒脱之笔墨趣味,度物象而取其真,从容进入了宋人所开创之重意境、尚自然之大格局。透过其作品,我们似乎可以轻松地进入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郭熙《早春图》乃至李唐《万壑松风图》和夏圭《溪山小景图》,其共同点是自然清新、朴厚恢弘,造化与心源圆融如一。由此,也进入了当今创作山水画时一个可资借鉴之路径:把心放下,顺乎自然。中国山水画体系博大精深,当吾辈真正严肃地对山水之美“问所从来”时,又有几人能言其详?论者言山水之画道,往往是执象而求,殊不知咫尺千里,终是迷不知所向,学院派、画院派、青绿、浅绛、水墨乃至实验水墨等本应是学画者方便法门之划分,却异化成立山头、分门户之由头,有此障目一叶,终失泰山之象,惜哉。今观博森兄之画作,不涉枝节奇技,惟以造化为师,当知是解惑之秘钥也。他如参透禅家三昧之大德,无意于纷扰之论争,于画道之中苦修精进,以寻求最自在之大境界。他把画室置于自然中,然后把自然写进了画里,当一幅幅写生珍品跃然纸上时,正应乎南朝宗炳所言“神之所畅,孰有先焉”,此正是中国艺术最纯粹最朴厚之味道。

【作者:姜金军】

作品欣赏
























特别鸣谢




杏花村书画院

合作电话:0566-2241968

客服☞ 微信号/QQ:978208441

官网:www.chizhoushuhua.com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


    关注 杏花村书画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