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感悟默而知之,躬行君子

 

灯火在教学楼的东侧闪烁,晚风袭来一阵阵清脆的诵读声,你我因缘而来,带着对经典的敬意与爱慕,在结束了上学期的晨...



灯火在教学楼的东侧闪烁,晚风袭来一阵阵清脆的诵读声,你我因缘而来,带着对经典的敬意与爱慕,在结束了上学期的晨读之后,于月明星稀之夜,又一次捧起《论语》,诵读经典,感悟人生。
学而时习之,来一起回顾一下吧:

在孔、孟时代,文学的概念还不清楚,但是,孔子对诗、文的一些论述,则反映了他的文学主张。比如,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表明了他先德行,后文艺的思想。他关于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关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的论述,更是体现了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重要见解,它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反对“巧言令色”,主张“文质彬彬”,则表达了他“中和”的观点。

《论语》行文简朴,自然无华。比如,孔子斥责宰我“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等等,都表现了语言的简洁明了,真情流露,无雕琢之感。当然,《论语》中的不少句子虽然质朴简明,但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耐人寻味。比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作为说理文,《论语》还很幼稚,但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点,在其中已有萌芽。而《论语》语录体的形式,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式。并且以其宏深的思想,词约义丰的写作特点,对后世说理散文有广泛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学而不思则罔,来看看诵读小伙伴的阐发:默而知之,仁德自修

生活这部书,鸟鸣兽语,草长花开,都被收为它的绚丽彩页,而其中的文字则是就给我们每个人来书写。对于每时每刻的所见所闻所感,默默记忆,不需要谁的要求,就已经将这些幻化成手下的琴键,敲打出自己的那首旋律。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在眼前一幕幕的放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默而知之,才能正心习性,仁德自修。

志道、据德、依人、游艺

孔子曾说:“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与几千年前的圣人所告诫地那般,而今你我不论身处何处,将要去往何处,以这四条规劝相伴,即使平凡一生,也必能使自己内心世界伟岸挺拔,进入另一番境界。

今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德,作为儒家学者毕生追求的信仰,总是闪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光芒。但孔子却明确提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其实,仁德并不遥远,只是看追求的人是否能坚持下去,不变初衷。对于我们来说,追求自己的理想过程同样让人感到苦恼、彷徨,但是只要自己志于此,竭力追寻,最终它必定会属于自己。

文尽相同,躬行君子

“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对于书本上的内容,即使以满心的热忱去对待,得到的不过也是一纸空文,你我都可以做到。而真正做到行动上的巨人,有的确实寥寥无几。先贤曾自谦自己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穷其一生在实践中探索。倘若我们也能够认识到自己这一点的不足,并且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去弥补,便是做到了在知行合一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躬行如此,则君子有成。

先贤将自己的声音置于经典之中,便是希望能够有人将它细细聆听,而当我们捧起它们,用心去感受它的温暖,便可以真正领悟到这份智慧与宁静。先前坚持晨读,我们在惠风和畅的清晨中轻触论语,而今相约晚诵,我们在寂静如水的夜里感受经典,默而知之,躬行君子,习得圣人一言一行,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相信我们自会心生莲花,亭亭然若君子。

安徽师范大学德雅书苑
文字:程萧林、宁广慧
编辑:宣传部
德雅官Q:2389537864
以德为先传美仪,内外兼修浸慧雅


    关注 安徽师范大学德雅书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