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享】欣赏绘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除了眼睛,还可以耳朵...







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是一门学问

很多人可能觉得,谈到“欣赏”一词

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用眼睛看

其实,如何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是需要多重感官的调动的,比如说耳朵

绘画和同属艺术门类的音乐

其实在很多大地程度上是有密切关联的

这种关联

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作品中描绘乐器或歌者

比如下面这几幅



马奈《吹笛子的少年》



敦煌壁画中的仙女手持各种乐器

当然我们总是在说

音乐最高的境界是“无声胜有声”



而绘画最高的境界是“无形似有形”



来感受绘画中隐藏的音乐之境



毕加索的这件立体主义的作品《镜子前的少女》

他在画作中用粗野的线条勾勒出少女裸露的身体

在勾勒少女面部的轮廓时却用比较细的线条

使少女面部更加细腻

这些线条的粗细疏密的变化

就像音乐中的强拍与弱拍,跌宕起伏,委婉动听

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

用色调子大胆而丰富的印象派大师莫奈



他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

描绘出了五彩斑斓的具有音乐交响之美感的画作

比如上面这幅著名的代表作《印象日出》

丰富冷暖色调的综合运用

使画面由具象的风景画上升到了具有交响之美的杰作

它奏响了莫奈日出印象的绘画乐章

也奏响了一个时代的印象派主义的绘画风格

对于绘画中音乐之意境体现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我们必须不能忽略的就是梵高和他的作品

这位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能感悟出音乐的韵动



在他的画作《橄榄树》里

橄榄树旋转弯曲的线条粗犷有力

构成了绘画音乐中的主旋律

那些扭曲的、密密麻麻的颜色

就好比是音乐中的和声部

画面色彩层层叠叠,奏响了音乐的和弦美感



《夜晚的咖啡馆》中金灿灿的黄色地板纵向透视

血红色的墙壁和绿色家具构成了音乐中不和弦的美感

这正是他所在的那个世界所要表达的那种可怕的激情

而在梵高疯狂地割掉右耳后创作的那幅著名的《星空》中



旋转的色彩与点彩交融的笔触

更是奏响了他艺术生涯的最强音

在那片点点繁星的夜空中

我们在如同身处交响乐的意境之中

感受到了梵高对于艺术的热爱

也仿佛看到了那个隐藏在柔和色彩背后

个性张扬、不羁和狂迷的梵高的另一面

当“无形似有形”邂逅“无声胜有声”

就有了“通感”这样一个高大上的概念

对于通感,钱钟书先生的解释是: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说的通俗点,就是本来可以看的,原来还可以听,本来可以听的原来还可以吃

(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通感”在绘画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根据西方科学家牛顿的研究理论



(你可能不会相信,但这确实是真的,那个被苹果砸过脑袋的牛顿竟然还研究过这个!)

他认为“音乐中的‘A、B、C、D、E、F、G’这七个音的音高,分别相当于绘画中所用颜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就像我们借用了音乐的名词中的“调子”来形容绘画的色彩性质一样,绘画中的名词“色彩”也常常被借用来表现音乐。牛顿因此得出各种不同的绘画颜色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颜色中的红、橙、黄是暖色调,就像音乐中的大调式,给人们温暖和舒适的感觉;再比如颜色中的绿、青、蓝是冷色调,就像音乐中的小调式一样,给人们平静和安宁的感觉。

上面关于牛顿对于绘画中“通感”体现的研究

是不是有点牛Bility


    关注 童创educatio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