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笔走游龙画春秋

 

沏一杯清茶,坐在床前的椅子上,随手翻开一本画册。五彩缤纷的画作,尽显斑斓。...

笔走游龙画春秋
文/清风
初冬的夜,静的出奇。窗外的月光,好像都进入了梦里。

沏一杯清茶,坐在床前的椅子上,随手翻开一本画册。五彩缤纷的画作,尽显斑斓。如争艳的百花,张扬着内心妖冶的骚动。合上画册的一瞬,底页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幅水墨画格外显眼。

哦,是幅中国体阿文书法的横披。字体饱满飘逸,苍劲中透着股柔美。

起笔处如古松临渊,看似摇摇欲坠,却又纹丝不动,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任凭枝干向深崖一侧伸展。看得人捏一把汗,生怕一点微小的响动,都会使它拦腰折断,或者连根坠入谷底。仿佛能听见雪夜折竹般的咔嚓声,夹杂着崖石滚落的韵动。

转笔处,或缓或急。缓处如一座大型的立交桥,相互交错,却各行其道。回旋盘绕,错落有致,拥挤的井然有序。急处却真切的体现出汉字草书的用笔之道。看似放任笔锋无羁的奔走,却猛然吝啬起最后的那点墨,陡然回笔,好似踏落飞燕的那匹骏马,被人忽的拉紧了辔头,伴随着骏马急促的嘶鸣,和飞溅的泥土嘎然而止。看的你会长长的舒一口气,以缓解澎湃的心潮。

收笔处,恰似‘盘涡毂转秦地雷’的九曲黄河冲破‘龙门’调头东去,舒展于广袤的华北平原。让人不禁猜疑,眼前的线条是不是漫漫长空中起舞的敦煌飞天,遗失的墨色的广带?好一幅气势磅礴的大作啊!只是可惜落款的印章太过模糊,分辨不出大师的大名了!

轻轻的 抿了口茶,淡淡的清香。合上画册,那幅黑白相间的墨宝,如同一位东方少女的眼眸,柔情的盯着你的内心深处。亦如乡下月夜小屋的小窗。外面绚霓的世界,此时只升华成了黑,或白。令人无限的遐思,原来真正的艺术品是有生命的……



这使我想起了当代阿文艺术家杨正东老师,每次看他为学生示范或书写作品,都是一次视觉的盛宴。只见他屏息凝神,铺纸蘸墨,却迟迟不肯下笔,好像面前的白纸就是农人的那片耕田,这边种什么,那头种什么,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须精心的筹划一番。这种神态,像极了当年在腾冲见到的那位玉雕师傅,他对人家送去的料石都会仔细的端详很久。不停的抚摸,不停的翻转,或者把石头小心的放到桌台上,盯着石头,背着双手,围着桌子来回的转圈。不言不语,气氛压抑的让旁边的人大气都不敢出。用他的话说,每块毛料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糟践了!大抵艺术是相通的吧!杨老师一旦准备下笔,就会落肩塌背,摆出一个最舒服的架势,从容的,忽快忽慢的奋笔耕耘。好像纸上原本就有字迹,他只是循着笔划重复了遍一样,一气呵成。每个字母的摆放,每根线条的搭配都恰到好处,不密不疏,不粗不细。从远处看,字的整体好像是脱离纸张悬浮存在的。也许你会说这有点夸张,其实这就如同我们虽然不懂音律,可是当《二泉映月》的旋律响起,我们还是会理解为什么不懂汉语,更与阿炳老先生素未谋面的小征泽尔会有跪着听此曲的想法的。



和杨正东老师虽然接触不多,但从他的交谈中能听出,对这门艺术后继乏人的深深的担忧。中国体阿文书法,虽然隶属于阿文书法的范畴,但早已本土化了。中国墨、宣纸、包布排笔,这些恐怕真不是阿拉伯的书法家们所能驾驭的了的。更何况在书写技法上还融合了许多毛笔书法和国画的运笔之道。换句话说,这是中国穆斯林特有的一种文化,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早已植根在了中华文化的百花园里。

中国体阿文书法,也是中国穆斯林展现自身文化,和外界交流的一个窗口,为此杨老师不懈的多方奔走,多渠道的广收学生,无私的免费的将自己的传承和多年的经验向学生们倾囊相授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体阿文书法,了解中国穆斯林的文化。这么多年,他执着于自己的梦想,精益求精的钻研着,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辛勤的汗水滋养着民族的花苞,鬓角的华发映射着明天的希望。

有时候我在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健全的发展,非得有自己的艺术家,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代表这个团体的文化。不能老沉溺于祖宗的辉煌,既要包容,让百花均能争芳,也要引导,让主流凸现自我。这就需要给艺术家们提供创作的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耕耘出能经受住时间洗礼的,能代表地域的杰作。就如我们可以不了解晋朝,但我们肯定知道王羲之的字,可能不知道丹麦,但一定喜欢安徒生的童话一样。因为任何高雅的艺术,最终都是人民的,是人类的。



周末音乐欣赏

读书品论

草根杂 谈

草根文学

草根人物志

草根看世界

明月岛观察

平台栏目设置

明月岛文化传媒

联系微信号:z363874242

《时事热点观察》、《草根看世界》栏目文章,一经采用,将付适当稿酬

投稿信箱:363874242@qq.com

民族文化文学交流群:天涯明月岛
欢迎关注  欢迎投稿  欢迎参与 


    关注 明月岛文化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