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第2章 民族服饰 1.“白衣之族”朝鲜服——圣洁与纯朴的载体

 

------第2章 民族服饰 1.“白衣之族”朝鲜服——圣洁与纯朴的载体------

朝鲜族长期生活在我国风光秀丽、物产丰富的东北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人主要聚居区,其它主要集中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还有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他们大约有190万人。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延边地区就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中国的朝鲜族是部分人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服装,是朝鲜族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朝鲜族服装呈现出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充实了服饰艺术的宝库。

朝鲜族服饰就叫朝鲜服,韩国人称为“韩服”。

朝鲜族服饰发展的历史渊源,在初期,朝鲜族人民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穿短衣长裙,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是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朝鲜族女子服装根据穿着者的年龄和场合,选用各种质地、颜色的面料制作。女子婚前穿鲜红的裙子和黄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缤纷的条纹;婚后则穿红裙子和绿上衣。年龄较大的妇女,可在很多颜色鲜明、花样不同的面料中选择。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裤子。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成年男子的上衣衣长较短,斜襟、宽袖、左衽、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系结在右襟上方。他们还喜欢黑色外套或其它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即“坎肩”,多用绸缎作面,毛皮或布料做里,有三个口袋,五个扣,穿上显得特别精神。另外朝鲜男子爱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长腰宽,其裤裆、裤腿肥大,而且白色居多。由于朝鲜族传统房屋都有火炕供暖系统,人们常常是坐卧在地面的垫子或席子上,穿这种裤子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随便轻松,裤腿系有丝带,外出时可以防寒保暖。

朝鲜族儿童服装主要是七彩衣,是用七色绸缎给儿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朝鲜族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或出于审美心理,或出于避邪的目的,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使孩子们显得更加聪慧、活泼可爱。还有的认为是过去朝鲜妇女善于保存各种颜色的布块,用来给孩子做衣服等等。

朝鲜族的装饰品,大体可分为头饰和腰佩。头饰主要有发带、钗等。女人用的头饰要比男人用的多,而且非常华丽。腰佩有腰带、荷包、妆刀、玩物等,其中不少都是很精致的工艺品。

纯洁朴实的朝鲜人民用智慧、勇敢、勤劳演绎着有鲜明特征的民族特色,在五十六个民族中独树一帜的展现着朝鲜服饰的卓尔不群。

趣味连接:与众不同的朝鲜礼仪

朝鲜族青年男女之间的接触,需要一个“媒人”。朝鲜族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都要大摆筵席,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在所有礼仪筵席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朝鲜族有优美的音乐和舞蹈,人人能歌善舞,在节日或婚礼中更是尽情歌舞。同时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秋千、跳板、竞走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而且还有一些专由妇女参加的比赛和娱乐活动,如秋千、跳板、顶瓮竞走等。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4457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2.白族服饰——苍山洱海间舞动的羽毛------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以滇池为中心的滇僰人“头饰羽翎”。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舞蹈图像中,舞者全戴羽冠,顶插长翎,上身裸露,下着兽皮羽毛带状裙。洱海地区,唐初白族先民之一的西洱蛮,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絁布为裙,男女赤脚。《云南志》卷五云:“东有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妇人,一切不施粉黛,以酥泽发。贵者以绫锦为裙襦”。“若子弟及四军罗苴以下,则当额络为髻,不得戴角;当顶撮髽髻,并披毡皮。俗皆跣足,唯头囊特异耳。南诏以红绫,其余向下皆以皂绫绢。”“曹长以下得系金佉苴(即腰带)”。“有超等殊功者,则得全披波罗皮(即虎皮)”。南诏王室及清平官、大将军,已效汉服,上衣圆领宽袍大袖,下着宽裤紧腿,有靴。诏王头囊为钟鼎式,文官头囊为黑色莲花式,武官为虎头式。

(图)白族服饰

大理国白族服饰,王室及官员皆衣绫罗绸缎。元代,服色,“略本于汉”,“男人披毡椎髻,妇人不施粉,酥泽其发。以青纱分编绕首系,裹以攒顶黑巾。耳金环,象牙缠臂。衣绣方幅,以半细毡为上服”。

明清以来,白族服饰,一般说来,男子的服装各地大体相同,妇女的服饰则各地有着差异。

大理等中心地区白族男子的服饰,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的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碧江四区一带白族(勒墨人)男子在对襟衣外,加穿一件长可过膝的麻布坎肩,下着宽裤衩,肩挂一把护身长刀和一个花布袋,项间佩挂数串彩色珠子。大理海东的男子,头戴瓜皮帽,足穿白布袜和“云头”红鞋,身穿短大襟上衣,套以麂皮领褂,外面还加穿几件布质或绸质领褂,腰系绿丝裤带,挂以麂皮或绣花兜肚。

至于白族妇女的服饰,大理一带多穿白色上衣,外套或红或蓝或黑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纽丝银镯,指戴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布或彩色毛巾的包头。衣外腰带为多层厚布缝制成硬板带,女孩五岁起系围,使腰身如蜂形窈窕。外系绣花飘带的双层短围腰,或立或行总婀娜多姿。脚穿船形绣花鞋,表示江海无阻一生顺利。邓川一带的未婚女子则戴小帽或满布银铃的“鼓钉帽”、帽檐高翘的“鱼尾帽”。居住在丽江九河的白族妇女的领褂,多为氆氇,袖、脚镶着花边,披着背有七星图案的轻软羊皮。保山阿石寨妇女所穿的对襟衣,前襟齐腰,后襟过膝,臂套彩色袖筒,前系长可及地的围腰。碧江白族妇女的服饰,头戴镶有海贝和白色草子的花圈帽,顶佩十数串彩色小珠子,身穿黑色或花色短衣,腰围前后镶着三道海贝和珠子的绣花围腰,赤足。大理海东新婚女子的发饰,梳“凤点头”(凤头、凤背、凤翅、凤尾俱全),身着大镶大滚的红绿衣裤;青年妇女也戴“鼓钉帽”。

鹤庆坝区甸北白族姑娘则以头顶外罩或蓝或紫或黑的两幅1尺2寸见方的头巾,外沿头缠3丈6尺红头绳,象征一年360天。甸南坝沙河南妇女戴“千褶百皱荷包形黑色大圆帽”,象征头顶日月。松桂、北衙妇女用2丈4尺黑布包成尖尖头,象征一年24个节令。

20世纪80年代后,西服革履、烫发化妆也在坝区城镇白族青年男女中流行。

趣味连接: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的一种风尚,大凡宾客上门,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司茶。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白族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茶汤仅半杯而已,一口即干。

布衣情结—黎族少女的筒裙

筒裙,阿昌语为“姆支”。是黎族妇女最喜爱的服装,民族特色浓郁。筒裙是用手工纺纱织成的裙子。由于裙头裙脚同样宽窄,无褶无缝,状似布筒,故名筒裙。筒裙有长筒、短筒之分。不管长筒、短筒,底色都只有黑、蓝二种,另用各种彩色线织成花、鸟、虫、兽、人物花纹或几何图案,色彩艳丽。每当喜庆节日,黎族姑娘身穿筒裙,衬以彩色头巾和绣边襟上衣,载歌载舞。绚丽的筒裙,是黎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人人会织,她们只用简单的竹、木构成的"踞织机",不用图样,就可织出精美的图案花纹。

筒裙分无花纹的“素筒裙”和有花纹的“抠花筒裙”两种。其制作从纺线印染到制经纬线,再织成布,均采用阿昌族传统手工艺方法。抠花筒裙上用各色蚕丝线抠经织有“阿波花”、“细脚花”、“叉子花”、“香炉花”、“梨翁花”、“节子花”等与阿昌族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花纹图案。

黎族妇人多穿棉麻为原料的黛色对襟无领上衣,年轻女子一般会选择颜色极艳的盘扣——更显得黛色衣裳的鸟鸣山幽。下身的筒裙一般短而窄,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超短裙,裙上绣有各种黎族特有的图案。

旧时未婚女子也穿筒裙,现在仅限于已婚女。这种筒裙工艺复杂,织成一条筒裙,费时费力,还需要掌握高超的纺织技艺。因此,与之相关的禁忌甚多,如年幼女子不能吃鸡爪,否则织裙时线乱;不能吃鸡翅膀,否则织裙时线束编斜,难织好花纹;男子不能跨越等等,颇具神秘色彩。

黎族少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后,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纺织自己新婚时用的筒裙,这会儿的她们一般只有10岁。自此之后,编织这件筒裙就要花去她们每天的农闲时间,这针针线线的心思,一般会经历5年春风谷雨。待筒裙织好,女孩儿大约也有了相爱之人。到结婚时,这件筒裙也是她此生最华丽,最有价值的服装之一。

这天长日久一针一线织就的筒裙,也是少女在幽密与静安里日渐长成的心,在织机的推拉声中——这一美好的过程,是无法用言语来承载的。黎族有著名的“一幅壮锦”的传说,说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织了一幅很长很长的黎锦,她的几个勤劳的儿子沿着这壮丽的黎锦登上了天堂——可见黎锦于黎人,不单可呈现黎人少女成年过程中的岁月静好,还可包含黎族母亲为儿女铺就通天之路的雄心。

筒裙由各种彩色丝线织成,通常以红、黄、白等色相配,十分华美绚丽。裙上图案繁多,称裙花。有的地区以龙、水牛、芭蕉、番薯等为图案,可能包含着氏族图腾崇拜的意义:便是氏族图腾崇拜,在初民那里,也不离天地万物的自然。

撇开相对深奥的“筒裙”黎锦文化和其中精巧细密的技术、艳丽色彩不谈。我觉得最为华丽的黎锦,还是黎族少女的筒裙。那是黎族少女青山绿水间的青春倩影、是她转眸微笑时的明眸皓齿,是那少女举头投足里“鸟石相遇”的全部心事:

月上东边光对光,

阿哥唱歌妹心慌。

今昏与哥成双对,

死都不忘山栏园。

一个完整的筒裙诠释着一个青涩女孩情窦初开到爱情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每个筒裙都有不同的生命力。它是主人青春岁月的篇章,每一件都别具一格,镌刻着不同的故事,哪一件都代替不了哪一件,它就像公民身份证一样只属于身份持有者。

趣味连接:关于筒裙的传说

关于织有“节子花”的筒裙有这样的传说故事。传说是三足鼎立的年代,诸葛孔明南征七擒孟获的时候为阿昌族妇女衣着上制定的图样,它恰似一个手执兵戈的士卒,这是孔明特意鼓励南夷边民手执兵戈,把守边关,保卫好自己的疆土。裙脚上镶有3—5道花纹,意为水沟,代表着祖先的农耕生活。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4457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文社科小说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

作者:赵洁
现有字数:18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2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94457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