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2.怯懦——人生不如意的根源

 

------2.怯懦——人生不如意的根源------

怯懦是软弱无能、畏避退缩的表现,是缺乏勇气、害怕困难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会使人一事无成,也常常因自我封闭而导致不良的人际关系,属于人格表现缺陷方面的心理问题。

怯懦是指胆怯、怕事、懦弱、拘谨的人格表现缺陷。怯懦通常表现为害怕困难,意志薄弱;害怕挫折,情感脆弱;害怕交际,性格软弱。平时寡言少语,行动拘束,容易逆来顺受和屈从他人,遇事退缩,极其胆小怕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冒半点风险,遇到困难易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受到挫折则易自暴自弃,无地自容。

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人胆小怕事,冒险精神较差,意志薄弱,一遇到关键问题时就往后躲,畏缩不前,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害怕挫折、失败与他人的讥笑和伤害。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喜欢安安静静、平平稳稳的生活。不敢创新,承担风险。遇到什么事情,就张皇失措、优柔寡断、顾虑重量。可以说,这些人都有比较强的怯懦心理。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摒弃害怕受伤、怯懦畏惧的心理,端正心态,以一颗健康有力的心尝试生活,明天才会有更好的开始,否则,怯懦就会成为你人生不如意的根源。

小陶在某名牌大学就读,很多这个学校的学生都会为此而骄傲,毕业后兴奋异常的投入社会,投入工作。可小陶毕业后,情绪越来越不好,他并没有自己是名校的学生而骄傲过,相反,他一直以来都被自卑情绪缠绕着。因为自从上了大学之后,他的成绩一直平平,学校工作也很少参与,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胜任,若完成的不好,担心别人会嘲笑他;同学平时的集体活动,他也不愿意参加,因为他不敢与同学沟通,害怕会说错话,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其实,从小到大,很多事情他都不敢做主,一直都是由父母安排着,设计着。虽然小陶已经大学毕业了,可还跟个孩子似的心事都不敢做主。当面对择业时,他似乎变得很无助,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单位是他喜欢的,什么的工作单位能接受他,什么样的工作他能完成。虽然最后终于理智战胜了怯懦,前去参加了各种面试与笔试,但最终还是由于他总是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而没有找到工作。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对于各种笔试、面试也更畏畏缩缩。

像小陶这种类型的学生,很容易在择业中把自己的定位定低,再加上怯场和不自信,是很难发挥出他自己的真正实力的。

其实,没有人能够完全摆脱怯懦和畏惧,最幸运的人有时也不免有懦弱胆小、畏缩不前的心理状态。但如果使它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会成为情绪上的一种疾弊,它使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多虑、犹豫不决,在心中还没有确定目标之时,已含有恐惧的意味,在稍有挫折时便退缩不前,因而影响自我设计目标的完成。

怯懦者害怕面对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害别人,害怕丢面子。所以在择业时,因怯懦,他们常常退避三尺,缩手缩脚,不敢自荐。在用人单位面前他们唯唯诺诺,不是语无伦次,就是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他们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害怕回答问题不好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在公平的竞争机遇面前,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败下阵来,错失良机,于是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

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弗兰克说:“如果你是懦夫,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是勇士,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于胆怯而又犹疑不决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正如采珠的人如果被鳄鱼吓住,怎能得到名贵的珍珠?事实上,总是担惊受怕的人,他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恐惧、忧虑包围着,看不到前面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风景。正如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蒙田所说:“谁害怕受苦,谁就已经因为害怕而在受苦了。”怯懦的弊端很多。懦夫怕死,但其实,他早已经不再活着了。怯懦者总是不敢大胆地去做一些事情,逐渐形成低估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弱点的习惯,再没有信心去处理本来能够处理好的事情。即使他们很有潜力可挖。另外由于怯懦使得遇事顾虑重重,精神压力很大,长此以往,可能引起焦虑、恐惧、神经衰弱等身心疾病。那么如何克服怯懦这一性格缺陷呢?

1.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要敢于发现和肯定自己的长处与成绩,提高对自我的评价和信心。

2.有意识地锻炼意志品质。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比如说制订了工作计划,并坚持下去;努力尝试自己陌生的领导,并勇于承担起来,即使刚开始时很困难,只要咬紧牙关,慢慢深入下去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艰难。只要成功了几次,你一定会增强勇气和自信心。

3.接受困难任务前做好最坏的打算。心理学家要求那些备受怯懦之苦的人讨论最深的恐惧是什么,以此找到怯懦的原因,并预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既然最坏的结果不过如此,你还担忧什么呢?只管去做好了。只是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一定尽量把事情做得更好就行了。

总之,世上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懦夫并不注定永远懦弱,只要他鼓起勇气,大胆向困难和逆境宣战,并付诸行动,便开始成为勇士。正像鲁迅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荧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人生在世,最可恨的就是胆小窝囊地过一辈子,上天既然让我们降生于世,我们就应当承担起我们作为人的责任和义务,书写好那一个大大的“人”字。

心理学课堂:

1.越是困难的工作,越勇于承担,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强迫自己深入进去。

2.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实践克服怯懦的方法。

3.和比自己年纪大,比自己强的人交往。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4495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3.虚荣——自我慢性自杀的毒药------

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是对荣誉的一种过分追求,是道德责任感在个人心理上的一种畸形反映,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其本质是利己主义的情感反映。

提起虚荣心,大概都会异口同声地数说它的不好。然而,人总是有点虚荣心的,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权利,金钱、车子等,女人则追求衣着、容貌、老公、房子,尤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与温饱,已经不能像老子在《取舍》中所言:“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因为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在任何方面比别人落后、低一等,一定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之内的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过分追求虚荣,小则道德的沦丧,大则走向罪恶的深渊。因为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自己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久而久之,形同服用慢性自杀的毒药,至自身于非常不健康的境地。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当他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他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作品预展时,佛罗伦萨市民万人空巷,对他的创作叹为观止。

最后连佛罗伦萨市长也来参观了,众多权贵围在雕像前窃窃私语,等待市长发表意见。

市长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几眼,问:“作者来了吗?”

米开朗基罗被人请到市长面前,市长说:“雕石匠,我觉得这个石像的鼻子低了点,影响了整个雕像的艺术氛围。”

米开朗基罗听罢说:“尊敬的市长,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

说完,米开朗基罗让助手取出工具,提着石粉对石像的鼻子进行加工。米开朗基罗在石像的鼻子上抹着石粉。抹了一会儿,他来到市长面前,说:“尊敬的市长,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现在还行吗?”

市长看了看点点头说:“雕石匠,现在好多了,这才是完美的艺术。”

市长走后,米开朗基罗的助手百思不解,问:“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没有加高。”米开朗基罗说:“可是,市长认为高了。”

据说那尊石像还矗立在佛罗伦萨的街头,知道那尊石像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简单地说,所谓虚荣心就是扭曲了的自尊心。

人为什么会产生虚荣心呢?这与人的需要有关。人类的需要有很多种,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一个人的需要超过了自己的担负能力,就会想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达到自尊心的满足,这就产生了虚荣心。虚荣者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条件,最后造成危害。有时甚至产生犯罪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虚荣者的内心其实是空虚的。他们表面的虚荣与内心的空虚总是不断地斗争:没有满足虚荣心之前,因为自己不如他人的现状而痛苦;满足虚荣心之后,又唯恐自己真相败露而受折磨。虚荣者的心灵总会是痛苦的,完全不会有幸福可言。

那么,如何认知虚荣心和改变虚荣心呢?

1.改变认知,认识到虚荣心带来的危害。

虚荣心强的人,在思想上会不自觉地渗入自私、虚伪、欺诈等因素,这与谦虚谨慎、光明磊落、不图虚名等美德是格格不入的。虚荣的人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对表扬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遮掩,不喜欢也不善于取长补短。虚荣的人外强中干,不敢袒露自己的心扉,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虚荣在现实中只能满足一时,长期的虚荣会导致非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

2.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的需要,必须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上,正确理解权力、地位、荣誉的内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实意义。

3.摆脱从众的心理困境。

从众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另一面。对社会上的一种良好时尚,就要大力宣传,使人们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发生从众行为。如果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不正之风任其泛滥,也会造成一种压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虚荣心理可以说正是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所带来的恶化和扩展。例如,社会上流行吃喝讲排场,住房讲宽敞,玩乐讲高档。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为免遭他人讥讽,便不顾自己客观实际,盲目跟风设计,打肿脸充胖子,弄得劳命伤财,负债累累,这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处理问题,摆脱从众心理的负面效应。

4.调整心理需要。

需要是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对饮食、休息、睡眠、性等维持有机体和延续种族相关的生理需要,有对交往、劳动、道德、美、认识等的社会需要,有对空气、水、服装、书籍等的物质需要,有对认识、创造、交际的精神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满足需要中度过的。可人毕竟不能等同于动物,马克思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在某种时期或某种条件下,有些需要是合理的,有些需要是不合理的。对一名中学生来说,对正常营养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不顾实际摆阔的需要就是不合理的。对干净整洁、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需要是合理的,而为了赶时髦,过分关注容貌而去浓妆艳抹、穿金戴银的需要就是不合理的。要学会知足常乐,多思所得,以实现自我的心理平衡。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他的话虽然未必全对,但至少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生活的真实。让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武器,去战胜虚荣心理吧!

心理学课堂:

坦然去面对自己的生活环境

虚荣心若不是过度,并不是坏事,不必太在意

正确对待荣誉?

正确对待舆论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449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物励志小说 《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作者:张丽
现有字数:17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2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9449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