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中国佛教》:第二节 南北佛风的融合——隋代佛教的展开

 

------第二节 南北佛风的融合——隋代佛教的展开------

隋代佛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南北风格的融合、佛教义学的发达、中同化佛教宗派的创立、佛经翻译与经录的编纂、民间佛教的兴盛、佛教文化艺术的发展及佛教以中国为中心向四邻诸围的传播等方面。南北佛教风格的融合由于东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政治分裂,南北佛教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就整体风格而言,南方佛教偏重于义理的探究和玄谈,北方佛教则更注重建寺造像、广种福田及实际的禅修。在经论的研习方面,南方较重视涅槃、摄论、般若性空及四论之学,北方则盛行地论、毗昙等。

随着隋代政治上的南北统一,打破了原来政治、地域等的隔阂,南北佛教思想有了交光互摄的机会,南北互异的佛教偏尚逐渐得以转化,代之而起的是各学派的相互吸收与融合,并在统一与综合的基础上,走向独立、成熟与创新。

隋代佛教的这种南北融合的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前所述,文、炀二帝在长安、洛阳建立了全国的佛教中心,敕召南北各地的名僧入住长安大兴善寺、日严寺及洛阳慧日内道场等京城大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名流聚集在一起,著书立说,教授徒众,相互论辩,交流心得,昔日不同的学风得以汇合,南北各自盛行的学蜕得以交流。

南方的义学和清谈之风传人北方,盛行于长安和洛阳,同时,北方的造塔建寺之风也由于隋文帝的侣导而遍及全国。仁寿年间,文帝曾先后三次下诏,在全国一百多州敕建舍利塔110余座。文帝还在各地建造寺院3792所,建造各种大小佛教造像106580躯,修治故像1508940余躯,使造塔建寺之风传遍全I虱。隋代名刹北京房山云居寺云居寺位于房山区西南的石经山,始建于隋代。著名的静琬法师在此开山建庙,后经历代不断修葺,规模宏大。寺的中部六座主殿自东而西排列有序,左右两侧的重重院落为僧舍、客房和行宫。云居寺南北两侧原有两塔对峙,南塔早毁,仪仔北塔。北塔的造型奇特,下部为阁楼式,上部为覆钵式。该塔初建于唐景云二年(711),后历代加以修葺。寺中大部分建筑于19世纪30年代毁于战火,仪存古塔、碑刻。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重建,现已初具规模。云居寺之所以闻名,还因寺外石经山中和寺塔下藏有历经千年刻成的石经版14278石及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两颗。该舍利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台利,原有3颗。明代拿到皇寓供奉后,丢失一颗。1987年被重新发现时,只有两颗。

石经版发现于寺庙的南塔下和寺外石经山雷音洞中。从隋代静琬法师开刻,一直到明代结束。J999年月9日,石经重归地下。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7918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六章 唐朝佛教------

唐代继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佛教的整顿和利用。高祖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太宗重兴译经事业;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佛你、佛经,使汉地佛教传入藏地;武后命怀义伪造《大云经》,密切了佛教与政治的关系……玄奘、鉴真、空海等加强了中外佛教的交流。唐代佛教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7918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文社科小说 《细说中国佛教》

作者:刘鹏
现有字数:13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2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细说中国佛教”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97918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