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发展催人进 砥砺前行续初心

 



者: 朱中山



辑: 杨传娜



核: 周

刚关注“湄潭电视”微...





过去五年,我县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着力打造“六大湄潭”,努力建设“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在茶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眼前这位老人叫何崇孝,他口中描述的情景,是湄江街道核桃坝村过去的真实写照。如今,核桃坝村依靠发展茶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美了一片田园,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目前,全村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3家,茶叶加工大户58家。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6400元。



眼下,核桃坝村的11000多亩茶园正进行春茶采摘,沉寂了整个冬天的茶园,重新焕发生机,因茶致富的故事又开启了新篇章。



核桃坝村的变迁,只是我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我县茶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茶园从28.5万亩增加到60万亩,投产茶园从16.5万亩增加到48万亩,产量从1.5万吨增加到5万吨,产值从9.13亿元增加到35亿元,综合收入从13.7亿元增加到87亿元,茶业综合效益跃居全国茶业百强县第二位。湄潭翠芽、遵义红等茶叶品牌,均获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和“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以发展茶产业为契机,我县还大力实施茶旅一体化战略,初步形成了茶园、茶文化、茶乡风俗相结合的茶叶产业链。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湄品茗采茶、旅游休闲。



七彩部落,一个用色彩绘就的黔北新农村,独具特色的乡村游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也让当地村民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



以茶促旅、以茶兴旅。近年来,中国茶海、翠芽27°等精品景区逐步成型,“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以翠芽27°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我县向旅游产业化迈进的突破口,全景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全县五年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6亿元。



茶产业和旅游的协调发展,让湄潭实现了华丽转身,而在坚守发展底线的同时,我县也在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河道治理上,坚持以保护河道原生态为基础,大力实施河道综合整治,积极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初步建成了以石、水、绿色植物等要素结合的生态河道,基本实现了水畅岸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治理目标。



同时,为全面保护湄江河生态环境,我县专门成立了河道生态办公室和湄江河综合执法大队,定期或不定期对湄江河开展巡查工作,从快、从重查处河道生态案件。



从2012年开始,我县以田家沟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突破口,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及污水收集处置,彻底解决了垃圾及其渗滤液对周围良田和河流的污染。



同时,我县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为契机,整合小康资金共计3700万元,通过“抓点、带线、促面”的方式,逐步解决村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村容村貌“脏、乱、差”和面源污染严重等环境突出问题,农村环境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截至目前,我县各镇各街道均建成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实现了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同时,还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250吨的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及配套收运系统,解决了县城区及各镇各街道转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问题。



环境好了,生态美了,发展的底气更加足了。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11亿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7331元和11054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记    者: 王  皓   周  丽 
   编    辑: 邹冬梅  
 审    核: 罗宗义
关注“湄潭电视”微信公众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更多精彩


    关注 湄潭电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