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PE观》:第八章 监管大方向:适度和引导

 

------第八章 监管大方向:适度和引导------

PE监管的核心目标应当是信息充分披露和反欺诈,以保护投资人利益,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市场的稳定。对于PE行业,如果监管缺位,可能会导致不道德行为发生,欺诈性图谋显现;如果监管过度,将会增加行政和合规成本,影响资金流入,制约整个行业发展。因此,PE监管的关键在于找到平衡,不要落入很多行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从国内情况看,PE监管存在几种模式。一是继续沿用目前的管理模式,在现有框架下实现行业的自律式发展。不过,在这种模式下可能存在行业自律组织缺席、自律管理不到位、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二是将PE视同为金融机构,采用严格的监管模式。但是,金融机构一般或使用杠杆,或针对公众影响面大,而PE本质上是私募,采用这一模式将会因监管过度而妨碍行业发展。三是适度监管,引导性管理。本土PE面临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发展,需要坚持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原则,规范与发展并进、扶持与监管并用,通过完善监管为PE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综合来看,第三种模式更具可行性。而从PE的实践看,在这一模式下的监管可以遵循以下思路展开:

以募资环节监管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合格的GP和LP。对GP应实行自律为主、强制性备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自律管理,建立PE“品牌即生命”的市场机制;通过备案管理,建立好人举手、做坏事成本高的机制。其中,强制性备案的核心意义在于设定PE行业的进入门槛,使所有GP合乎规范,并建立GP筛选机制,促使GP诚信运营。备案后的GP可以对外募集基金,如果其出现违规行为,可以撤销备案,从而加大GP的犯错成本。同时,对GP的募资文件和募资行为也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将风险揭示函列为募资必备文件等,从而设定明确的募资红线。对LP监管的核心则是风险教育和揭示,提高其风险意识,并在LP的投资人数、最低投资限额上进行明确规定。

以信息充分披露为目标,加强对LP投资的保护。首先,尽早建立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协调管理PE的信息披露,形成政府指导行业组织、行业组织规范PE机构的管理脉络。信息披露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率、非主营投资行为、非正常投资方式等。其次,规范GP对LP的信息披露,包括定期信息披露和重大事项披露等。最后,引入托管机制,由托管银行定期对投资人披露资金情况。

以优惠政策等利益调节机制引导PE的投资行为。从目前针对PE的组织形式制定优惠政策的方式,转变为针对投资阶段、投资领域、税收、IPO后的锁定期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引导PE投资阶段前移。同时,提出投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指引,设定限制投资领域和行为。

引导主流LP选择优秀的GP,扶持优秀PE发展。率先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引导基金等优质LP投向优秀GP,并对这些LP实施税收优惠,使之获得与使用其他投资工具平等的待遇,从而推动PE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有些PE在部分投资个案上获得的高回报,是由PE长期稀缺造成的;人们在创业板市场看到的PE快速赚钱效应,则是IPO发行机制和二级市场定价的结果。一般而言,PE的收益是投资的成功概率覆盖失败概率的结果,单个项目的高回报不足以表明该基金的成功。监管部门应当通过包括税收在内的措施,引导PE关注早期项目、增强对已投资项目的增值服务能力,使PE从注重快速回报转向谋求长期的合理回报。当然,市场的力量也会让“红苹果和青苹果”发生效用:当红苹果没有了,青苹果就会受到关注;青苹果没有了,苹果苗都会有人栽培。

提高监管效率:处理好三大关系

=些问=投向优秀GP,并对这些要提高对PE的监管效率,还需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多头管理和政策统一的关系。由于PE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在监管上必定要有一个牵头部门作为总协调,制定统一的政策,避免多头管理令PE无所适从。第二是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的关系。行业自律是PE行业的发展趋势,管理部门要在政策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以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为基础的监管模式。第三要注意处理好长期发展与短期管理之间的关系。监管政策要考虑时效性,用发展和扶持的眼光看PE,扶持主流PE,规范PE的短期不规范行为。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PE经过10余年探索耕耘,已经从无人问津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PE发展到一定的时候需要监管,监管是为了PE未来更好地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加以限制。从发展的角度看监管,用引导和适度的原则进行监管,既确定PE运行的规则,又给PE足够的自主空间。有了这样的监管,我们也就有理由相信,中国PE行业未来会更规范,更健康。

备注

2011年1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试点地区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和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通知》要求资本规模5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以上,且尚未按照《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备案为创业投资企业的股权投资企业,应申请到国家发改委备案并接受备案管理。

与此同时,《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改工作也在进行之中。2011年2月14日,《证券投资基金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下发到了各相关机构进行意见征询。《草案》第二条规定:“前款所称证券投资,包括买卖未上市交易的股票或者股权、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等证券及其衍生品,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投资品种”,明确将PE基金纳入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监管范围。由此可见,国家已在有意识地加强对PE行业的监管,PE行业的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中国PE:下一个10年的新故事

结束了第一个10年的PE行业,未来将出现赢利模式转变、专业化程度提高、产业链细分、FOF(基金中的基金)异军突起、退出渠道多元化、马太效应显现、人民币基金大发展、监管环境趋严等八大趋势。GP宜提前调整发展策略,做一个长久的胜利者而不是市场的匆匆过客。

即便从20世纪末算起,PE在中国的发展也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在这10年里,PE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既经历过蛰伏的寒冬,也体味过热情的盛夏,几经风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成就。到2010年,国内PE成长的第一个10年已经结束,下一个10年刚刚开始,未来,这一行业将何去何从,又会出现哪些重要变化?

赢利模式从P转向E,PE收益回归合理

PE的赢利模式既简单也直接,其收益取决于P×E,但此PE非彼PE。这里的P指的是价格(Price),反映的是以市盈率为代表的投资价格;E指的是收益(Earning),反映的是以净利润或每股盈余(EPS)为代表的企业业绩。企业的收益E是基数,价格P则是乘数,PE的投资收益就在于退出与投资时其P×E的差异,既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上的差异,也包括投资价格上的差异。

国内PE目前的赢利模式主要是寻找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并对其投资,借由企业上市后估值的大幅增长获取投资收益,而估值的提升主要依赖估值体系中价格的变化,而不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PE投资企业时,市盈率一般在10倍左右,一旦企业成功上市,二级市场给予企业的市盈率则达50倍甚至更高。曾经有一份报告显示,PE若投资Pre-IPO项目,一年后被投企业上市,PE的平均收益水平在5倍左右。二级市场的高市盈率成为PE高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能否上市成为PE投资获利的关键,而企业的业绩成长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也正是目前国内PE行业经常出现“围抢”Pre-IPO项目、“唯上市论英雄”现象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及规模的扩大,新的企业将会源源不断地上市,可以预计,二级市场市盈率高企的现象将很难长久持续。一旦资本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将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时,不同企业的市盈率水平也将逐步分化,市场将会给予成长性好的企业较高的市盈率,而成长性一般的企业,其市盈率则会较当前水平大幅下降。二级市场市盈率的变化,必将对PE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一、二级市场市盈率的接近,投资价格的拉平,将促使PE的投资收益逐渐下降,直至回归合理水平。

同时,PE的赢利模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必然从P转向E,也就是通过企业的经营业绩增长而不是利用市场价格的差异来赚钱。未来完全可能出现企业成功上市、PE却投资亏损的案例。PE能否赢利,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所投资企业的业绩情况。PE将日益回归基本面,投资真正具有成长价值的企业,而不再“唯上市论”。

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GP走向“产业化”、“老龄化”

PE本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投资活动,需要GP对所投资企业及其所处行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判断。但在目前的情况下,PE扎堆于Pre-IPO项目,使这种专业化的投资活动日益全民化、泛百姓化,对GP要求的不再是专业能力,而是获得项目信息、抢项目的能力。

随着PE赢利模式从P转向E,市场投资风格从Pre-IPO逐渐前移,PE对专业化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并会逐渐出现专业化的GP和基金,而GP也只有更加专业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首先,是投资的专业化。GP的核心能力将从抢项目转到做项目,从分析项目能否上市转到分析项目的未来成长上。

其次,是投资方向上的专业化。目前的GP在投资方向上大多是综合型的,像青云创投那样专注于清洁能源这一方向的就比较少。未来,更多的GP将选择自己的方向,走上专业化道路,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消费或医药等单个方向的GP和基金将越来越多,并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再次,是增值服务的专业化。普遍来看,目前PE能为所投资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既有限也分散,服务的内容也偏后,主要集中于协助IPO方面。未来,对GP增值服务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增值服务的内容也将逐步前移,并更加专业化,从帮助创业团队确定治理结构,到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从帮助团队明晰发展战略,到为企业提供行业上下游资源,囊括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

伴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对GP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GP的人员结构未来也会发生变化。有过成功创业经验的,或具有产业从业背景的,或有过企业管理经历的GP会越来越多。而对GP经验积累要求的提升,也会提高GP的整体平均年龄,推动GP走向“老龄化”。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2027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九章 产业链细分发展,PE、VC泾渭分明------

目前国内的PE机构一般都是相对综合型的,大量的基金只投Pre-IPO项目,也有一些基金跨阶段投资,觉得只要项目好,就可以投。PE的投资虽然涵盖从早期到后期各个阶段,但整个产业链分工相对模糊,发展不均匀,重心大多集中于后端。

随着专业化的提升,GP未来将日益倾向于集中资源,在具有优势的细分领域开展投资。也只有专注于在某些领域进行“精耕细作”,GP才能形成自己的积累,更好地提升专业化水平,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投资特色。

另外,随着整个行业投资阶段的前移,尤其是一些具有成功创业经验人士的加入,PE会更多地涉足早期甚至是初创的项目,比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的投资方向正是如此。谷歌元老们对新创意的投资热情,或将带动国内出现更多针对创业早期的投资甚至是天使投资机构。

因此,专业化的提升和投资阶段的前移,将推动未来PE的产业链重心逐步从后端向前端转移。从天使投资(AI)到VC,从PE到私人股权投资(PIPE),从并购基金到夹层基金,PE整个产业将更加细分,更加专业化,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专门的机构在发展,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更加均衡。而对业内机构而言,将是“PE的做PE,VC的做VC,并购的做并购”,逐步形成一种分工合作的局面,大家选择各自的优势领域独立发展,又在项目上相互合作,推动企业从初创到成熟,顺着各个发展阶段前进。

FOF异军突起,逐渐成为LP主体

FOF作为一种投资形式,近一两年已在国内开始出现。虽然目前其发展才刚刚开始,但可以预见,未来FOF在国内将迅速成长,成为LP的主要力量,推动PE持续发展。

FOF的优势在于独特的结构设计:FOF一般投资几个PE基金,另有部分资金用于对所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的跟随投资。通过对若干个PE基金进行分散投资,FOF可以避免投资单一基金存在的较大风险,有效发挥分散风险的功能。而跟随投资的权利又赋予了FOF直接投资的灵活性,提高FOF获得更好收益的可能。

除了机制上的优势,FOF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其同时服务于GP和LP的专业能力,在PE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更是如此。随着FOF的发展,专门的FOF管理人出现,他们服务于LP,不仅跟踪GP,也对市场和行业进行研究,从而发挥专业的GP筛选作用。在PE日益专业化的背景下,只有专业的FOF管理人才能对GP有更深的理解,更好地服务于LP。

FOF为LP提供投资优秀GP的渠道,可以增加LP投资PE的灵活性。目前中国似乎满大街都是GP,但随着PE的发展,优秀的GP会脱颖而出,并成为稀缺资源。现在GP还会陪LP一起打高尔夫,但5年后,一些个人投资者或许根本见不着这些优秀的GP,而只有通过FOF才有可能投资于优秀GP的基金。

FOF也能帮助GP选择LP。从PE的发展看,成为LP的门槛将会逐步提高,目前“全民PE”的现象未来会有所改变,PE将再度成为“有钱人的游戏”。FOF可以发挥筛选LP的功能,帮助扭转PE全民化、泛百姓化的不良趋势。更重要的是,FOF通过与LP、GP保持持续关系,可以帮助GP持续解决资金问题。GP可以专注于投资,而减少在募资上的投入。

对PE而言,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专业机构将是LP的领军者,而FOF将逐渐成为LP的主体力量。2008年前后国内设立的众多政府引导基金,未来也有可能转变为商业化运营的FOF。

PE退出渠道转向多元化

退出渠道始终是影响PE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2005年以前,PE退出主要以海外上市为主。2005年以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PE退出更多地选择在国内IPO。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国内上市,IPO都是PE主要的退出方式,同时也是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

并购也是PE退出的方式之一,不过与国外的并购是主要退出方式、比例超过一半相比,国内的并购退出才刚开始。根据投资中国网的统计,2007~2009年的PE退出案例中,通过并购方式的有十多起,在全部退出案例中的比例不到20%。但从未来看,并购的退出方式将逐渐兴起。其原因一是IPO的高收益率未来会逐步下降,并购在收益率上的吸引力会逐渐加大;二是随着PE专业化的提升,围绕某个行业上下游进行投资的行业型基金,不仅对行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业内也具有丰富的资源,并具有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因而更容易把握行业中的并购机会。

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培育,未来的三板也将成为PE退出的一个途径,中国式的场外交易市场(OTC)一定会为PE创造更多的退出案例。

并购的兴起,其他新型退出方式的出现,使得未来的PE退出渠道将不再是“IPO华山一条路”,而是以多元化方式并存。未来,还会出现专门的中介机构,为PE的退出提供服务。目前已经有中介机构为PE的IPO退出提供大宗交易的服务,而并购的兴起,也一定会为专门的顾问服务机构提供机会。

数量趋少、规模变大,PE也现“二八定律”

20%的优秀PE机构收获行内80%的投资收益,PE也存在“二八定律”①。根据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的研究,美国PE基金中,前25%的机构的收益率是整体机构收益率的3倍,并且,优秀的PE能持续获得优秀业绩。在中国PE行业,尽管“二八定律”也同样存在,但并不明显。由于发展时间不够,很多机构尚未完成从募资、投资到退出、分配的一个完整PE周期,因此,优秀机构的优势尚未体现。

随着PE专业性的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行业内部将会出现一轮洗牌的局面。一方面,业绩差、规模小的机构会遭到市场淘汰。目前国内PE行业万马奔腾,未来,成千上万家PE将会不见踪影,PE投资机构数量将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业内的第一梯队将会脱颖而出,市场资源将逐渐向其聚集,最终形成二八格局。GP的分化将使得优秀的GP更具优势,他们不仅管理的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将会出现管理资金50亿元以上的VC、100亿元以上的PE基金,而且还会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PE机构,马太效应因此而显现。经过行业洗牌和GP分化,国内PE将走上一条理智和相对良性的发展轨道。

人民币基金成为主流,红杉黑石出现本土汉化版在已过去的10年中,PE在国内的发展始终受到外资的左右,不仅资金主要来自国外(采用美元基金的方式),退出方式首选海外上市,业内排名也呈现出“外资GP唱主角、本土GP演配角”的格局。根据清科集团的统计,2002~2008年,人民币PE仅占国内PE资本规模的1/3、投资数量的40%、投资金额的20%。国内PE长期维持人民币与美元三七开的局面。2009年始,人民币基金异军突起,从数据上看,2009年人民币基金在基金数量和募资总额上双双超过美元基金,而投资数量也占到投资总量的60%。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众多外资GP开始在国内募集和管理人民币基金,成为推动人民币基金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以2009年为分界线,人民币基金开始与外资基金平起平坐,占据国内PE行业的半壁江山。

在以下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基金未来仍将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退出渠道的通畅,让PE从募资到投资再到退出的过程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二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财富效应日渐明显,使得人民币基金会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投资渠道;三是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开闸,未来将开始投资于PE;四是众多本土GP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以及外资GP转向管理人民币基金。

可以预见,在人民币基金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外资主导国内PE的情况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民币基金将超越美元基金成为国内PE的主流。而在这一进程中,本土GP也将脱颖而出,出现中国自己的红杉资本、黑石集团和科尔伯格–克拉维斯集团(KKR)。

引导性监管成为PE规范发展的主旋律

在过去的发展中,PE尚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宽松的环境在短期内对促进行业的发展固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没有管理就没有规范,也就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监管的缺乏也导致了“PE公募化”和“PE腐败”的问题,对整个行业形象产生了较大的损害。

PE从业务性质上看,类似于一种准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从这个层面上说,PE未来的发展,政府一定会借鉴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既会加强监管力度和风险防范,避免PE的泛大众化,也会按照市场化原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从监管的方向看,可能会呈现五大趋势:1.由于政府监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因此,对PE的监管不会采用行政化的手段,而会参照市场化的原则,同时与扶持政策相对应,明确PE政策优惠的内容和条件,引导PE理性投资;2.监管会分层级进行,对规模大的基金和优秀的GP会集中备案管理、扶持发展,而对于小型PE将由行业协会分散管理;3.明确全国性的PE监管部门,制定行业统一管理办法,逐渐统一各地的PE政策,用行业政策替代各地的本地化政策;4.明确PE的信息披露程序和内容,以自主性披露为主,加大PE行业的透明度;5.借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明确GP的资质,逐渐实行资格认证、注册备案。

未来,PE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这些举措将使PE行业有规则可依,有扶持政策可以享受,这不仅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也有利于业内优秀机构的发展,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PE行业过往的发展轨迹思考其未来的趋势,有助于我们对PE机构发展的策略提前进行调整,作好应对的准备。新的10年已经开始,PE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如何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应付者,做一个长久的胜利者而不只是匆匆的过客,是在新的10年的起点上值得思考的问题。

故?事

做PE有钱不一定行,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行的。募资是GP最初也是最先会碰到的一个难题。

2006年年底,我离开了工作多年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跟几个老朋友、老同事一起创立了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迈开了自己从事PE投资的第一步。有了GP,寻找LP就变成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资金从哪里来,有如无米之炊的投资如何起步。那时我们手上唯一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在创新投学习和积累的投资经验和教训,以及我们高昂的创业热情。基于此,我为东方富海确定了第一个开山的基本思路——“边投资边募资,以投资促募资”。

2007年7月,在公司陆续投资了几个项目之后,我们把募资提上了日程,启动了一期基金的募资计划。幸运的是,那恰好是一个募资的好时期。从2005年开始的全流通和中小板市场不断演绎着IPO和PE赚钱的故事,激发了中国本土LP投资PE的热情。最开始我们计划募资5亿元,但很快市场上有意向给我们投资的资金就接近15亿元。考虑到多种因素,最后我们把基金规模确定在9亿元这个看起来很吉利的数字上,以此希望东方富海能够长长久久。我当时考虑采用2007年7月1日刚刚生效的《合伙企业法》作为基金的法律形式。有限合伙是国际上相对成熟的PE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出资人和管理人的委托管理关系,把LP和GP的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不过,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富裕人士和民间资本对PE的管理模式、决策的机制还缺乏理解,在很多理念上双方还经常发生碰撞,我们便对具体运营机制做了一些修订,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5+2(5年+2年)的存续期制度,而在决策机制上也采用了LP参与决策的3+1(3个GP+1个LP)的投资决策制度。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加班,我们完成了首份有限合伙协议,这份协议不仅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也得到了外部律师的高度评价,这份有限合伙协议后来还被深圳市工商局作为范本。而我们基金的一些制度安排随后也被同行借鉴,逐渐成为业内可参考的一种模式。2007年11月9日,我们第一期基金经过半年的募集和筹备,在深圳正式成立。这是当时国内第三只有限合伙制的PE基金,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有限合伙制PE基金。一期基金资本总额9亿元,分5期到位,每期20%,投资起点5000万起,投资人7位,没有国有企业成分。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好景不长。2008年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愈演愈烈,到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蔓延。金融危机的出现不仅让宏观经济发生了剧变,出口行业及国内高涨的房地产行业也都受到了重创,资本市场反应更为激烈,不仅各种指数急剧下降,而且我们最不愿看到的IPO暂停也出现了——这个本土PE唯一的退出渠道大门的关闭,对PE行业的打击可想而知。2008年6月,我们到位二期20%资金的时候,就有个别投资人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最后应到位的资金3.6亿元,实际到位的只有3.2亿元。从2008年7月份开始到2008年年底,不断有投资人跟我们反映他们自身资金紧张的情况。有位做房地产的LP跟我说:我那几百套已经盖好的房子在4个月的时间里只卖出去了一套,不仅打折还送装修。还有一个投资人跟我说,希望能转让他持有的我们基金的份额,哪怕打折转让也可以。世界金融危机不仅打击了包括PE在内的金融业,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LP的资金和信心都大幅缩水,继续从LP那里要求第三期资金已经不现实。到2009年年初,我们放眼看去,宏观环境还是乌云一片,似乎还看不到经济复苏的曙光,东方富海的第一次危机来了。连续6个月我们没有投资项目,我们召开了一期基金的特别合伙人会议,在体谅LP实际情况下,我们按照实际到位资金提取管理费,这使东方富海的运营费用立刻捉襟见肘。如果世界金融危机持续,我们募集不了新的基金,东方富海就会面临生存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统计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成立才两年的东方富海,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马上就面临断炊的风险,难道我们也逃不过中小企业2.9年生命期的魔咒?虽然我们一期基金规模因为世界金融危机而压缩,但基金所投资的许多项目却并没有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广田股份、信维通信、星源材质、唯思软件等一批项目依然保持着高成长。投资人投资的3.2亿元,预计将带来数倍的让人比较满意的投资回报,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2007年,在资本市场全流通改革、中小板恢复发行的环境下,市场对PE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帮助我们成功募集到了9亿元。一期基金采用了有限合伙的形式,中国的LP们第一次真正把钱交给了GP来管理,他们在接受规范的委托管理、理解契约精神方面,属于吃螃蟹的探索者,表现出接受新事物的魄力。2009年,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我们一期基金最终实际到位只有3亿多元,这不仅说明了环境的变化可能对LP乃至我们PE的生存都产生影响,也说明了中国的PE和LP发展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尽管PE当前如此之热,但也会有低潮的时候,只有适应环境,稳健和坚持才能让投资持续生存。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2027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经管职场小说 《我的PE观》

作者:陈玮
现有字数:14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2月21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我的PE观”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112027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