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口.第1部》:第五节

 

------第五节------

封船之令颁布后,所有渔民暂时集体失业,青壮年被调到渤海湾出海口处,修建临时码头,准备迎接的第一条船就是开平矿务局的运煤船北平号货轮。

所谓的临时码头,就是用木板子搭起来通到海里的滑道。在监工的吩咐下,村里的小伙子把九米长的松木板及木楞分段固定在木质大车轮上,然后由安装工人穿着牛皮防水裤,立于水中,把事先分段固定好的各段一线连结后,伸入海中,就成了临时倒脚的地方了。这些大木滑道或支撑、或浮动、可伸可缩,还可以解体拖至岸上。

这些码头全长3、40米,前沿安有横向排筏漂浮,起承稳、避碰作用,为了解决大吨轮船靠泊,还要造一艘驳船,做为倒载工具。设计这临时码头的人是洋工程师鲍尔温。

建临时码头对村民来说是个新鲜事儿。秦皇岛村过去世世代代都是渔民,渔民拖船下海,解锚上岸,没弄过这么费事的东西。现在建了这个,让吃海的渔民觉得新鲜。建码头开工那天,整个村子的人都过去看热闹。看着岸上干的热火朝天,村子里的老人们对未来的忧虑却日渐加重,老耿头看着木码头一段段的接起来,嘟囔一句:“等着吧,大船来了,就没咱这渔民活路了。”

党明义也在人群之中,听了这话,回头瞅他一眼道:“耿大爷何出此言?”耿老头说:“码头要是建起来,来了大船,通了港口,咱打渔的家伙都用不上了,渔民的活路可不也就断了。”

党明义听了这话,略一迟疑,没等接话,岸上走来了一身腱子肉、晒得黝黑的耿老精。耿老精刚把几块大木板扛到海里去,一身精湿的出来缓口气,听了爹这话,嘻笑着说:“爹,你又瞎操心啥?这玩艺就是糊弄当官的,他们一走还不就撤走了!到时禁令一消了,咱们照样打咱的渔!”

耿老精话音刚落,屁股上就挨了一脚。踢他的人是李四,李四骂道:“少他妈废话!谁说一走就拆?这东西不拆了,以后就落儿这了。罗索啥,还不快干活去!”

党明义放眼望去,只见码头上人头攒动,尽是劳作景像,在这些光着膀子、晒得黝黑的壮年身边,有一个戴着无沿帽、金发碧眼的洋人在那里指手划脚,比比划划,他认出这人就是鲍尔温,现在是开平矿务局的技术总监,当年自己留学归来,唐百万曾想把这个位置留给自己的,后来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推荐了此人,李鸿章说了话,就交给了他。这人技术非常全面,在水利建设领域是一个好手。一见到他,党明义就明白了,看来这建港之事,果然是由开平矿务局承办的。见耿老头还是一脸抑闷,忍不住说道:“耿大爷你错了,码头要是建起了,有了港口,这好日子才会真的来了。不光是咱们,咱们整个中国的好日子也会来了。”耿老头说:“啥好日子,渔民不让下海,渔船不让打渔,老传统的事没了,日子咋过啊?”党明义说:“有的时候,老传统的东西就是得变一变啊,变则通,不变则死。”耿老头听了一惊:“党先生,听这意思您还是觉得这个建港是好事?”党明义道:“大爷你莫慌,放心吧,港口真的建来了,老精他们还会有的是活儿干,咱村里的人饿不死。”

临时港口在官府督办下,迅速建好了。几天以后,北平号轮在港口停泊。这北平号轮重四百五十吨,吃水十一英尺,是开平矿务局目前最大的一艘运煤船。汽笛轰鸣中,北平号轮黝黑的巨型船身缓缓进入渤海,有如怪兽降临海面,让村里人大开眼界。船进入海港后,在驳船拖引下,顺利停靠在临时搭建的码头,开平矿务局总办、会办等一众人员在洋人技师鲍尔温、都统富顺、抚宁县县令田国桢的接引下,下船停驻秦皇岛。

大船进港之后,都统富顺亲率“勇”字营六百精兵,搭建临时兵营,驻扎码头,形成护翼之势。为迎接大员来港,临时码头内规定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随意出入,除耿老精等仍有建港任务的青壮工留守以外,村里的人若想再进入港口,都需要都统亲自批准,方可进入。村民们不能自由进入码头,想看看大船的样子,只能爬到东南山至高点上,才能一窥端倪。

大船进港第二天,一列专列自唐山出发,经唐榆铁路抵达汤河站,神秘的朝中大员一行人等,自此下车。这一条轮船,一行专列,同时进港,掀开秦皇岛建港史上的重要的第一页。

这天傍晚时分,党明义从私塾教学归来,回到书屋内准备再修改一下《建港方略》,刚刚落座,取来纸笔,就听得门外有人在呼喊他的名字。党明义放下笔,出去看看,淑贤已经先他一步,走到院外,打开了院门。只见大院门口处,有一人一骑,停在外面。那人正冲着院子喊道:“请问党明义可在此处?”

党明义走到院门处,说道:“我在这里。”那人走上前几步,抓住党明义的胳膊,笑道:“贤弟,你真的是在住这里?一别几年,你把我周辑之忘了吧?”

党明义端详了一下眼前这人,见他四十左右年纪,四方脸,皮肤略黑,留八字胡,也不禁惊道:“辑之兄,是你!你可胖了许多,我一下子真的没认出来啊。”

两人拉着手走进院子里。将马匹拴好后,党明义对淑贤说:“小贤,这位是我当年在开平矿务局的同事,也是唐先生的得力助手,周学熙周辑之兄。”周学熙笑问:“这是弟妹?”淑贤上前道个万福致意。

党明义将周学熙引入客厅,又要淑贤速备酒菜,周学熙道:“弟妹不用客气,今晚儿我还有事,只能稍作停留。我也是刚到临渝,脚还没有落稳,听说明义在此隐居,所以来此看看。只是蒙着上门来的,没想到真找到他了。”指着党明义笑道:“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周学熙说完此话,抬头猛然间发现了唐廷枢和党明义的那张照片,心中一阵感慨,竟然一时无语。

党明义望着周学熙,百感交集,说道:“辑之兄,这些年来不见,你在开平矿务局那里可还好吗?”周学熙道:“还好,我虽不才,但现在已经是开平矿务局的会办了。”党明义又问:“唐先生的位置有谁来接了?”周学熙道:“是张翼张燕谋。”党明义说:“就是醇亲王侍从张燕谋,那个以前的会办?”周学熙道:“对,他接了唐总办之职,我接了他。”党明义又问:“那德璀琳呢?”张翼道:“他可不得了,虽不再担任开平矿务局的代理督办一职,但现在是天津海关税务司,直通朝廷,连张总办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呢。”

党明义一时默然。想当年,开平矿务局成立之际,张翼被醇亲王奕譞推荐,由工部调入开平矿做会办,协助唐廷枢治矿。后来英国人德璀琳、鲍尔温进入开平矿之后,以能引来英国雄厚资金及先进技术为诱饵,得到李鸿章信任,唐廷枢死后,他们逐渐掌权,张翼当时以会办身份,对他们言听计从,处处受制,党明义不满此事,一怒之下,愤然离职。这些都是旧公案,此时见了周学熙,这些旧事又都翻上心头。

周学熙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笑道:“当年唐先生主管开平,你的点子最多,人送绰号小诸葛,可惜只有一点,性情过于耿介,与洋人搞不好关系,你离开矿务局,虽有洋人排挤之嫌,但说到底,还是你心里有个结,对洋人多有成见。”

党明义说道:“洋人欺我中国多年,导致我中国生灵涂炭,又将我恩师排挤出开平,让我与之为伍,还要强颜欢笑,实在是强人所难。今日重逢,不提这些不开心的事了。辑之兄你既然来此地,想必一定是为了秦皇岛自开港口之事而来吧?”周学熙道:“不错,我正是为此事而来,北平号昨日到秦,我们开平矿务局所有董事都随船过来了。”党明义说道:“咱们酝酿了这么多年,此事终于可行,我想知道是谁起了作用?是李鸿章大人,还是洋人?”周党熙说道:“都不是,是日本人。”见党明义脸上有不解之色,他又解释道:“甲午海战之后,李中堂背负千夫所指,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替朝廷背个大大的黑锅,回国后还被剥去黄马褂,赋闲在家。中堂大人夙夜兴叹,既叹海军毁于一旦之痛,更叹中国缺一军港,无力让海军东山再起。于是又上书朝廷,提出要建一军港,重整海军。”党明义苦笑一下:“重整海军谈何容易,建一军港更不知要耗费多少银两。我大清赔了四亿亿两,还有钱可拿吗?”周学熙道:“不错,户部进行核算,我大清欲建军港,前期投入就需六百万两白银,这笔银子,是无论如何拿不出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朝廷才最后决定,不建军港,先建商港,要开办一个自开口岸,将来贸易发达后,以兴商务,扩充利源,以商养军,再图霸举。”

党明义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周学熙所说之一事,两年前他给李鸿章上奏的《建大清国良港之方略》中都曾提及,他心想:“自开口岸,以兴商务,扩充利源,难道李大人看了我给他写的信?”

周学熙见他表情复杂,微微一笑,道:“明义,这建设自开口岸之事,朝廷已经有恩准之意。我们这次来,就是来最后确定选址的。这也是我今天要找你来的原因。我知道你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唐先生走了,你也不愿意再留下来了。但此时恰逢此天赐良机,建一良港又是唐先生生前夙愿,你已经赋闲多时了,这把好刀,也该用到地方上了。就不知你意下如何?”

对周学熙的提问,党明义却未做正面回答,只是说道:“辑之兄且容我出去一会儿,我取个东西给你看看,你就知道我的意思了。”他走出内室,不一会儿折回,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手札,递到周学熙眼前,道:“辑之兄请看。”

周学熙接过手札,见上面工工整整的用小楷写着“建大清国良港之方略”字样,再翻看几页,不禁拍案叫绝:“唐先生称你为小诸葛,看来并不为过。却原来这几年你也没闲着,竟写出了一副隆中对来!真是羞煞我等每日纸上谈兵之人了。”党明义说:“辑之兄过誉。但我举家搬到这里,却并非仅仅因为在开平受到委屈。我其实也为了恩师临终之前的嘱托,中国必将有一良港,良港所在之地,也必将是此处,我留在这里,就是为了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周学熙击掌道:“好,原来你早有此心,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咱们也别在这里闲扯了,这就走,拿着你这份方略,去找张总办去!”

两人都是急性子,说走就走,也不留了。淑贤正在厨房里准备饭,听说他们要走,追出来道:“饭菜已经准备下锅,吃了再走也不迟。”周学熙笑道:“不劳弟妹费心了。等明义回来,有好消息,你们再庆祝吧。”

开平矿务局总办张翼暂住在抚宁县县衙之内。周学熙、党明义到时,张翼刚刚陪李鸿章视察海岸线归来,身上的朝服还没来得及脱下,学熙等人就到了。周学熙进屋就喊道:“总办大人,你看我把谁领来了。”党明义上前拱手道:“给总办大人请安。”张翼拉住党明义的手,亲切地说:“开平的小诸葛,几年不见,却原来你躲在这里。”把党明义拉过来,硬要他和自己并排坐下,周学熙反而坐在了下座。这张翼虽是醇亲王的关系引荐而来,为人性情纯厚谦和,也算是礼贤下士之人。

落座之后,两人含喧几句,话题自然又回到开平矿上来。张翼说道:“唐总办离职之事,乃董事会集体之决定,我个人也无力回天,唐总办走后,我一人强自撑着开平局面,更加感念唐总办之德。开平这棵大树,唐总办才是真正的栽树人,我不过是在前人种下的大树下面乘凉而已。唉,我知你和唐总办有师徒之情,但我对唐总办的景仰之心,其实也不在你之下,只盼你不要对我有更深的误会更好。”党明义急忙起身,拱手道:“总办大人言重了,明义从未有过此念头。”张翼挥手示意他坐下。

周学熙见张翼一番话语,巧妙解除两人心结,心中暗暗佩服张翼的精明老到,也顺势说道:“今日咱们老开平见了面,叙旧是小事,还有更大的事情要说。总办大人有所不知,明义这几年虽然离开了,但心和开平矿还是连在一起的,他在这里几年可也没闲着,为了唐总办的临终嘱托,也做了不少事情。”学熙取出明义交给他的〈建港方略〉,呈交给张翼,说:“对于建我中国自开良港之事,明义早有著述,见解高明,所著颇详,请大人过目。”

张翼取过《方略》,翻开草草看了几页,感慨道:“却原来这是你写的。”又命下人:“来人,将我卧室床头处的那个黄匣子取来。”不久下人取来一个黄色的匣子,张翼将匣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一沓沓厚厚的手稿过来,递给党明义道:“辑之,明义,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党明义接过来一看,面上神色大变,说:“这不是我写给李鸿章大人的《建港方略》吗?”张翼道:“不错,这就是你的东西,只不过最后一页的署名被撕去了,我今天才知道是你写的。”党明义再翻到最后一页,只见果然自己署名处被人撕下来了,因此这本手书就成了无主之作了。明义再翻翻中间,发现几乎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写着一些歪歪曲曲的英文字母,惊道:“怎么全是英文标注啊,难道落到了洋人的手里?”张翼道:“正是,此手稿我就是在北京驻英大使馆里,花高价托人带出来的。”

党明义不解的望着张翼。张翼说道:“《马关条约》签署之后,中堂大人心灰意冷,赋闲在家,每日喂鱼溜鸟,把所有的事都搁下来了。开平矿务局所有大事,都委托给了洋人顾问、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你的这封上奏,我想是落入了德氏之手。这上面的批示都是应该都是德氏及他的朋友鲍尔温所批。德氏不想让中国人得到此手稿,故而撕去你的签名,又将此书寄放在大使馆内。”党明义痛惜不已,说:“我一番苦心,还是为别人做嫁了衣裳。”张翼道:“你也不必过于心痛,这件事你做的也有问题。你上此方略的时机十分不妥!那时中堂大人刚签完马关条约,被剥去黄马褂,代人受过,离职家中,他心中委屈,当时所想的,全是怎么能够抓住时机东山再起,哪有心情管什么洋务啊?我当时又忙着赴京述职,矿务局大事都插不上手,所以这东西落入英人之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落到他们手中也有好处。开平矿务局的鲍尔温却是个有心人,他得此信息后,在这里考察两年有余,风餐露宿,尽职尽责,把这里的海岸线绕了个遍,获取了很多资料与数据。为建商港之事,我大清官员都是有心无力,夸夸其谈,反而是这个洋人,亲身实践,提出了良证,在说服李中堂同意建港一事上,他们英国人也真出了不少力。”党明义道:“我恰恰担心这一点,英国人处心积虑,行事慎密,处处占尽先机,我只怕有一天,我们的自开口岸,也会让他们动了蚕食之念。”

张翼微微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道:“你的这个说法过于偏颇了。开平矿务局毕竟还有我这个总办,还是咱们中国人说了算。而且如果开港,英国人也是可以依靠的,我们不但要他们的技术,还有资金。”明义有些不解,问道:“总办大人,此话何解?”张翼低声道:“开军港要六百万,朝廷拿不出钱来,推给了开平矿务局,要矿务局办商港,开源增收,谋划军港所需之款项;但朝廷哪里知道,建商港所需之银,开平矿也拿不出来。这些年来,办洋务花的钱多的,收回来的少,一个甲午海战,把国家的元气全耗尽了。要建商港,只能走融资控股之路。”党明义问道:“融谁的资?控谁的股?又是洋人吗?”张翼道:“这是大势所趋,要我建港,钱从哪儿来?朝廷是拿不出一分钱的,以后这世上,再也没有吃皇粮的事了,皇粮也吃不着了,甲午一战,全让日本人吃去了。”

党明义心存忧虑,沉默无语。周学熙道:“总办大人,我知道明义所虑何事,他是担心,如此一来,英人会用资金、控股为诱饵,最终实现占我良港之愿。”张翼道:“走一步看一步,现在最关键的不是怕落到谁的手里,是得先把港口建起来为宜。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领海主权沦丧,所有的口岸不是被洋人夺走,就是约开,办一个我们自己的港口,港口的主权在我们自己手中,这是我们开平矿的责任,也是李中堂的意思。”周学熙说道:“这也是唐总办生前之愿。”

党明义问道:“总办大人,我有一事相问,今日视察港口的朝中大员,是不是就是李中堂本人。”张翼直言不讳:“就是他。明日我们将与李中堂一道登上北平号轮,前往天津港。秦皇岛就是李中堂视察海运、筹建商港的第一站。”周学熙道:“明义,你想一想,李中堂从俄国回来以后,凳子还没坐稳,就直接来到这里视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又要东山再起了,朝廷还要再用李大人搞洋务。”张翼接着说道:“不错,咱们开平矿务局有李大人支持,又有洋人相助,建港之事,势必可行。现在开平矿务局能说上话的多为洋人,但我觉得身边还是有个自己人更方便些。明义,辑之,你们要是在这个时候能帮我一把,老夫建这个港口,就更有信心了。”

张翼言之切切,令党明义心存感激,觉得这几年所受的委屈似乎一扫而光,他起身说道:“承蒙总办大人、辑之兄看的起,若有需要不才之处,我愿效犬马之劳。希望你们下次再来时,我可带你们到戴河口、金山嘴直至东南山这一带好好绕一圈,这些地方风平浪静,沙软潮平,四季分明,都是建港最好的出海口,特别是金山嘴与秦皇岛这两处地方,若觅良港,必在这其中产生。”张翼道:“好,此事可从中计议,你们也先别走了。晚间随我一道去拜见中堂大人。”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66334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六节------

一份今天早儿上刚寄来的《泰晤士报》放在了墨林公司总裁、英国商会会长墨林爵士漂亮的红木办公桌上。爵士怒不可揭的看着报上的一条新闻图片,在这张新闻图片上,赫然看见他的门生、现任天津海关税务司、开平矿务局总顾问的德璀琳正单膝跪在甲板上,在他的肩膀至颈项处,一只脚踩在上面,德璀琳谦恭的笑着,不但让这只脚踩着自己的肩,两手还托着那个人的腰。踩着他并让他托着的人是个老态龙钟的清朝官员,穿着绣有九鳞五爪图案、仙鹤补子的官服,花白胡子在海风中飘荡,似乎站都站不稳的样子。

墨林厌恶地将报纸扔在桌上,看着一个这么老态龙钟的腐儒,竟然几乎是骑在了自己最宠爱的学生的肩上,真觉得大英帝国的脸都被丢尽了。为了这事,早上秘书端上来的曼特宁咖啡他连动都没动一下,什么心情都没有了。

门外有人敲门,声音很轻。爵士气呼呼地说道:“进来。”门开了个缝,秘书探头进来,说:“德璀琳先生在门外,您是否方便见他?”墨林说:“让他进来。”

德璀琳随秘书进到屋里,笑容可掬、满面春风的他似乎并不知道自己惹了麻烦,礼数有加的向墨林鞠了一躬。墨林没有让他坐下,用手敲着桌子的报纸,开门见山:“沃恩,我要听你的解释,这张照片是怎么回事?”

德璀琳看了看报纸,漫不经心的说道:“这应该是日本人拍下来的,那天视察港口的现场,有朝日新闻社的人。我想是我们的报纸转载了他们的照片吧。”

德璀琳的态度更加惹怒了墨林。墨林咆哮道:“沃恩,我看你是在中国的日子过的太自在了,伺候中国官员伺候的太舒服了,你真把自己当成大清国的臣子,忘了自己是一个大不列颠帝国的公民了。”

德璀琳笑道:“尊敬的会长阁下,我亲爱的老师,我虽然一直为中国人做事,可从来没敢忘记我的职责与身份,您怎么会这样说我呢?”

墨林说:“就是这张照片让我对你疑惑了。沃恩,做为一个光荣的大不列颠帝国的子民,做为一个战胜国常驻的代表,你怎么会让一个中国的官员骑上了你的脖子?还让这张照片登上了在我们国家最有影响、也是在全世界最有影响的报纸上,你的做法,是在丢我们大英帝国的脸啊。”

德璀琳却对墨林的指责不以为意,说:“亲爱的老师,对不起,让您为这张照片生气了,但请相信,我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咱们大英帝国的利益。我想您应该能认出来,这个骑着我脖子的人是谁,他在中国又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力?”

墨林拿起桌上的报纸,扫了一眼,其实他早已经看出这个人是谁了。墨林说:“我当然认识他,他是多年来一直没完没了的和我们谈判的外交大臣李鸿章。”德璀琳说:“没错,老师您看的非常清楚,这位李大人不但是我的顶头上司,还是中国最有权力的权臣。让这样一位中国官员骑上我的脖子,正是为了我们大英国的利益,您可能不知道,为了我们大英帝国的利益,我甚至可以忍受更加沉重的屈辱。被他们的官员骑上脖子算什么,我甚至还每天都要给他们的太后老佛爷下跪磕头呢,那个场面如果被日本人再次拍下来,我想老师你可能会更加承受不了。”

墨林余怒未消:“说说你能够忍受这种屈辱的理由?”

德璀琳从西服上装口袋里掏出了一个信封,从里面抽出一张叠得四四方方的纸张,将它铺开放到桌上,这是一张写满了密密麻麻汉字的四版式十六开大小的中文报样。德璀琳指给墨林看:“会长先生,这是一份中国朝廷内部发行的邸报,上面的内容是关于开平矿务局对港口沿海调查的报告,这份报告提及了鲍尔温工程师和麦克法兰船长在临渝县、抚宁县海域发现良港的事实,同样的内容也登载在了两周前的《泰晤士报〉、美国的《纽约时报》和日本的《经济报》上,也就是说,中国将要建设良港的消息,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墨林拿出眼镜,仔细地读着报上的内容。正如德璀琳所说,邸报上介绍了鲍尔温与英国船长麦克法兰在位于临渝县至抚宁县区域的秦皇岛海域发现良港的消息。消息称,为筹建中国的第一个自开口岸的商港,开平矿务局工程师鲍尔温与英国船长麦克法兰一道走遍了中国的各个海口,最终在一处名为秦皇岛的小岛上发现了一条适宜建港的海口。此海口不但贯穿华北、东北海域,而且难得的是沙软潮平,腹地开阔,而且不淤不冻。此处虽有一座小岛和几个小渔村,但胜在还没有被开发成城镇,地广人稀,最适宜建港口。

德璀琳进一步解释:“中国要建海军港口的消息传出来后,我国政府立即表示抗议,各国列强,也尽皆附合,令中国政府建军港之事,一度搁浅。而且据学生我的了解,中国政府也根本建不了军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实力,自甲午之战后,中国政府把国库存银都赔出去了。建港所需之600万白银,他们万万是拿不出来的。既然无法建军港,又不想荒废这个天然良港,李大人问计于我,我就提出一个建议,不建军港,改建自开口岸性质的商港。此议提出,甚得开明派之人心。”

墨林说:“我知道,中国政府所谓的开明派,就是那些搞洋务的官员吧?”指指报纸:“他们领袖就是这位李大人吧?”德璀琳道:“是的,李大人对建港之事颇为上心,但此事进展一直不顺利。直至签定《马关条约〉〉之后,自开口岸之事才又成热点。您看的这张照片,就是开平矿务局运煤船北平号试航成功,停在秦皇岛的浮动码头,李大人登船视察时的照片。李大人年高体衰,舷梯狭窄,他登船不便,我做为随行人员,自然要帮他一下了。”

墨林听了德璀琳的解释,神色稍缓,说:“你两周前就在《泰晤士报》大张旗鼓登载此事,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有良港的消息,又这样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们矿务局勘测港口,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他们的自开口岸繁荣发展了,用贸易利润做海军经费,再建军港,等到海防强大之时,又会对我大英帝国产生威胁。你这样做,不就是帮了外人了?”

对墨林的质疑,德璀琳回以深沉地一笑:“老师你所虑极是,但请恕学生直言,我认为中国的军港之梦是永远不会实现的,甚至中国的商港之梦也不会实现。因为这条商业港口,它的未来将不属于大清政府,而属于我们大英帝国。”面对墨林不解的目光,德璀琳侃侃而谈:“建港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长久性工程,无论从资金、技术、人员、理念、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还是来自于外部内部的环境,大清政府都很难有能力独自承担起建设港口的重任,它必然要依赖于列强的帮助。目前我大英帝国的技术人员深受李鸿章尝识和依赖,以我和鲍尔温为首的一批人,已经成功的在矿务局、招商局、机器局等各重要部门站稳脚跟,身居重职,成为中国人所说的中流砥柱。我大英帝国在这一点已经占尽商机,等港口开始建设之时,我们再启动雄厚的资金,控制股权,投入资金与人力资源,必将会一步步蚕食掉这块到手的肥肉。所以会长先生不必过虑,如果中国建港之事能成,那是我大英帝国之幸,非大清帝国之幸也。”

墨林点头道:“我明白了,你如此巴结李鸿章,极力催使他推动建港之事,实际上为了我们大英帝国在中国最长久的经济利益,你的一片苦心,我这次理解了,也会支持你。鲍尔温是我国一位出色的技术人员,中国筹建港口,一定也会起到举重轻重的作用,有你们两个人在开平矿务局里,我想,中国如果有了港口,那也是我们大英帝国的港口,它必将成为大英帝国联结欧亚之桥梁。”

德璀琳说:“不仅是欧亚,还是全世界。中国地大物博,幅员广阔,有强大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物流资源,将来这些东西,也终将通过港口,输入全世界,所产生的巨额利润,将会尽在为我大英帝国的口袋里。”

墨林听到这里,心领神会。德璀琳又接着说道:“所以学生我今天虽然暂时低下了头,让他们的官员骑在了脖子上,但我相信将来总会有一天,我们会让整个中国低下头,大英帝国会永远骑在这些臣民的头上。”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66334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文社科小说 《大港口.第1部》

作者:刘剑
现有字数:48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08月04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大港口.第1部”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766334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