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之二十四节气(五)

 

点击加入小升初微部落陪你一起小升初☀ 每日推送1-6年级数学试题及详解、升学政策和教育心得。4月4日,迎来“...



点击加入小升初微部落
陪你一起小升初


☀ 每日推送1-6年级数学试题及详解、升学政策和教育心得。

4月4日,迎来“清明”节气。
我国传统的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之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之二十四节气

惊蛰---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之二十四节气

春分---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之二十四节气


2、惊蛰节气的由来、古诗词、习俗

♧清明二字如何得名?



中国传统上是个农业大国,几乎所有的节日、节气,都是跟农业生产有关的。《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这个节气,本是提醒大家进行春耕春种而定的。从后逐渐演变为祭祖扫墓的风俗。据传,因为介子推,晋文公重耳设立了寒食清明两节。说起来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当年的文治武功不可谓不盛,可如今仍让我们受惠的,恐怕只剩这两个节日了。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就是寒食节吗?



说起清明节,很多人会讲到寒食节。那么,两个概念是一回事吗?其实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寒食在清明之前到来,共有三天,到第四天,就是清明节,这也是古代经常把这两个节日连在一起说的原因。

清明节是由寒食和清明两部分联系着构成的。历史上,节日重心发生了从寒食向清明的倾斜。现在,很多地方甚至只过清明不过寒食。但是,寒食节作为清明节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处处反映到了清明节中。比如,人们会在清明前后扫墓祭祖,纪念先人。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是中国式感恩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其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和祭祖。这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其内涵是倡导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和“感恩”文化。祭奠最终是要回归到对生者的尊重上。对逝者最好的感恩,就是让生者活得开心幸福。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

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

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

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

酌茗聊代醉。



♧清明节假期怎么玩儿?



在传统中,清明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在古时承平之际,这些时日都是要放假的。比如按唐大历十二年(777)诏令,“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可见当时人们生活的闲适。假期长了,光祭祖还过不完,再加上时逢春季,大家难免找点耍事,在这个水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舒展一下窝了一冬的身子。于是野外踏青逐渐成为清明时节的重要内容。平民百姓就寻春野外,河边插柳,小康之家则荡秋千、踢蹴鞠,大富权贵就奢侈一点,摆个宴席、打打马球、射下柳、斗个鸡什么的,比今天的海天盛宴神马的高雅多了。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每逢佳节诗文多,每一个节日,无论其内容如何,意义如何,都是文学上的一次盛会,当然清明也不例外。现在,小编带你突破时空局限,不问朝代,不问地域,将几位诗人拉入咱们的“朋友圈”,试想他们也用“足迹”,会留下什么吟咏之作呢~顺便也看一看学一学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清明习俗一:祭扫

说到清明,不少人第一个想到必定是扫墓了。关于扫墓,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写得很细致:“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离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据悉,扫墓的风俗起源于秦代,但那时并不一定在清明节,到了隋唐时期此习俗才完全定型,成为清明节的核心内容。时至今日,此风俗依然不变,不少家庭依旧会选择在清明前后祭拜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
清明习俗二:插柳

此外,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前往郊外扫墓时,人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这种种景象,诚如清人杨韫华诗云:“

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插绿云翘。

究其原因,或因清明祭扫既要拜祭祖灵,又要防止鬼祟的侵扰,所以要借用据说有驱邪效应的柳枝,这样,戴柳插柳往往成为祭扫祖坟的必备装饰,反之就是不敬祖宗,轻者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规劝,重的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诅咒。
清明习俗三:吃寒食

唐人张继《阊门即事》曾描写苏州的清明:“

耕夫招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轻烟。

”可见,清明节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的饮食讲究,所谓“清明不冷食,冰雹下满地”。

那么,在这种万民遵守的习俗中,古人吃什么?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虽然现在的人不如以前那般讲究,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也日益淡化,但它那黏黏糯糯的,入口即溶的口感却依旧吸引人们趋之如骛的排队购买。

当然,清明时节除了要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等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清明习俗四:踏青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代吴惟信所作的《苏堤清明即事》诗,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清明踏青的盛景。

可以看出,古人已经把祭祀、游乐结合起来,因为祭祖要到郊外,所以祭祖之余又可以踏青,而且往往把这种踏青作为清明节的重头戏,使得肃穆恭敬的清明节增加了回归自然、享受人生的世俗内涵。此外,古典小说中的不少爱情故事,男女主角便是在清明踏春时一见钟情的,白娘子和许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清明习俗五:荡秋千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

”唐人韦庄的诗句,说的是“荡秋千”。而宋人沈遘《清明后书事四首》说少年“可惜男儿轻壮力,为他红粉送秋千”;说少女“游罢不知蚕事迫,寤言犹自说秋千”。可见荡秋千是一项颇受古人欢迎的活动。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习俗六:蹴鞠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他也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可见,当时男儿在清明蹴鞠,多爱炫耀其身手和高超球技,目的一是为了吸引妙龄少女,二是为了升官发财,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因为踢得一身好蹴鞠,便飞黄腾达。
清明习俗七:放风筝

罗隐《寒食日早出东门》:“

向谁夸丽景,只是叹流年。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

可见,清明节古人必定会放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也要放。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也带有一些巫术行为: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小升初解决方案
在主菜单中,回复以下数字获取相应学校信息,“留言”功能仅针对当前文章。

东城

【0001】查看“二中”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02】查看“171中学”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03】查看“五中”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西城

【0004】查看“13分”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05】查看“四中”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06】查看“三帆中学”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07】查看“实验”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08】查看“八中”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15】查看“35中”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17】查看“师大附”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海淀 

【0009】查看“人大附”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10】查看“首师附”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11】查看“北大附”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12】查看“清华附”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13】查看“101中学”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14】查看“十一”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民办校【0016】查看“北达资源”升学资讯及解决方案

【0018】查看“建华实验”升学资讯

【0020】查看“师达中学”升学资讯及其招简

更多学校以及资讯持续更新中。

加入QQ群,有问必答:

小升初微部落--同名
QQ群:308647981
北京小升初群:250086789
中小学语文群:52596233
英语考级群:385426649
英语阅读写作群:99024149


    关注 小升初微部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