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节气:清明

 





点击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免费关注 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提起清明节气,自自然然会出口吟诵起杜牧那首妇孺皆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说:“春风后十五日,计指乙为清明。”清明后来随着岁月的流转演化为一种民俗节日,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又因含有踏青、郊游的风俗,故又称为踏青节。

古时,人们往往将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就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作“民族扫墓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08年,才将清明节正式立为法定节假日。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代诗人写清明的诗作特多,或寄情,或抒怀,举不胜举,尤以唐、宋两朝为甚。
    白居易的《清明夜》诗曰: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儿。
    韩翃在《寒食即事》诗中说: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开始时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庭贵族的宫里。
    张继在《闾门即事》中云:


耕夫召募爱楼船,

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宋代宋伯仁《清明插柳》:


清明是处插垂杨,

院宇深深绿翠藏。

心地不为尘俗累,

不簪杨柳也何妨。
诗作既写了古时清明插柳的风俗,又写了作者不为尘俗所累,不想插杨柳。这是诗人对旧俗提出的疑问,说明古时也是有人经常想到要改革旧风旧俗的。
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王禹偁在《清明》中曰: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领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诗写一个穷苦的读书人,清明节那天,从邻居那里乞得新火,闻鸡鸣而起,借火光来读书。诗句清新,又耐人寻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清明时节那种“乍暖还寒”的景象已经过去,代之而来的则是阳春三月那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桃红柳绿,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暖融融的景光,人间春意正浓。

作者 徐廷华 摘自《光明日报》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905期,主编微信gxjc03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合作QQ1511332864
长按二维码
关注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


    关注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