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终身成就奖”肖剑秋教授寄语青年医生:年轻人更应懂得珍惜与拼搏

 

医学是日新月异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过去的很多工作,特别是科研工作,现在看起来都过时了。但是,正是这样的“垫脚石”研究才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进步。...



肖剑秋教授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诊疗工作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在1949年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肖剑秋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学校和医院,这一交就是40多年。然而,在一般人心目中,放射科风险很大,尤其是在过去人们防护意识薄弱的年代。肖剑秋从事放射科工作多年,他的勇气与坚持从何而来?他对放射科的青年医生又有何种希冀?本期,我们邀请肖剑秋教授分享他的从医经历和感悟。

一机一人就是放射科


湘雅医院最初的放射科只有一台机器,当时真正的放射科医生也就只有一个,技术员两个,科室很小,设备也很简陋。

长期过量的放射线的确对人体有损害,我的同事中有因放射而白细胞低的,也有人得了癌症,还有女性有不良妊娠结局。但是,我们都凭着一股劲儿挺了过来。我觉得,任何行业都有风险,为了放射科的发展,我选择了留下来。

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里的设备逐步改善,人员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在影像增强技术诞生后,原来必须要到黑房子里才能看见的图像,现在普通光线下也能看见了。这样一来,暗室就废弃了,透视也不需要了。

其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医疗辅助技术上就陆续出现了许多耀眼的新技术,例如超声、CT、核磁共振、PET、介入等。这些新技术进一步扩大了放射学科的范畴和领域。过去做不到的、看不见的,慢慢地,也都变得比较容易解决了。

1986年,我有了去日本学习的机会,重点是学习他们的胃癌早期诊断方法。技术的差距超过我们的想象,急需快速弥补。于是,我组织湖南省X线工作者及制药厂,研制双重造影硫酸钡及产气剂,并改进X线双重造影技术。

1987年起,我开始摸索介入性放射学,重点是经皮穿刺插管注射无水酒精,以栓塞曲张的精索静脉及肝癌的肝动脉栓塞疗法。慢慢地,我们的放射科不仅不再是一机一人,也能跟得上国际脚步了。
把张孝骞视为学习榜样
张孝骞教授是我国内科消化学创始人,他给我上过课,也带过我的实习。他是我的榜样,也是我从事放射工作勇气和力量的源泉。

张孝骞在查房的时候看到有不对的地方,就会严厉地指出来,哪怕对方也是教授。他查房时,不单是年轻的医生,老医生也都去,甚至是其他科的医生也去。他发现问题后会骂人,骂得厉害的时候,病历一甩,甚至有的时候甩到窗子外面去了。但是,医护人员都特别佩服他,因为他的知识面很广博,疑难病症去找他大都能解决。

我在入学时,当时是院长的张孝骞教授上第一堂课就告诫我们新生,“你们将来学成后,不要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去开诊所,而要在公家的医院工作,为广大的老百姓服务”。当时,为老百姓服务的想法很朴素,但也很重要。所以,即使在抗战最困难的阶段,湘雅的老师自己住在茅棚里面,自己挑水、种菜,也没有一个人出去开私人诊所去赚钱,而是兢兢业业,在医疗、教学上奋斗着。

严谨、正直、大爱,这是一位医者应该有的品质和态度,也是我将张孝骞教授视为榜样的重要原因。
年轻人应再刻苦些
医学是日新月异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过去的很多工作,特别是科研工作,现在看起来都过时了。但是,正是这样的“垫脚石”研究才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进步。于我而言,我始终比较虚心,愿意学习,也希望能够继续发挥余热,所以退休以后,我还是每周会去科里帮忙做一次钡餐。

我们的经历,相比于现在的年轻人,可谓更为弯曲和困难。我从中学到大学毕业,从来没有到餐馆里吃过一碗面,皮鞋是毕业以后才有一双,每日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记得做住院医师时,我一天可以收十几个患者,所有人的血、尿、便检验都是我们自己做,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有半天的休息时间。

我有一种感觉,现今的很多年轻医生在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对患者系统性观察等方面还有些欠缺。希望年轻人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青年时期这个学习的最佳时段,也是一个人最有为的时候,抓住机会,好好努力,打好基础,奋发拼搏。

肖剑秋教授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诊疗工作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在1949年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肖剑秋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学校和医院,这一交就是40多年。然而,在一般人心目中,放射科风险很大,尤其是在过去人们防护意识薄弱的年代。肖剑秋从事放射科工作多年,他的勇气与坚持从何而来?他对放射科的青年医生又有何种希冀?本期,我们邀请肖剑秋教授分享他的从医经历和感悟。

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肖剑秋(严丽  罗闻整理)

编辑制作:刘洋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关注 健康报医生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